专栏名称: BCG波士顿咨询
欢迎关注BCG大中华区的官方账号,获取领先的商业理念和前沿的管理思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BCG波士顿咨询

对话小红书创始人瞿芳:不要浪费每一次挑战,做真正正确的事情

BCG波士顿咨询  · 公众号  ·  · 2020-12-21 11:45

正文



今年,BCG在亚洲发起《亚洲商业领袖智荟》的研究课题,通过与亚洲卓越商业领袖的访谈,全面剖析亚洲领导者的成功之道。作为本访谈系列的第四篇,近日BCG与小红书创始人瞿芳女士就其个人创立和运营独角兽企业的成功经验、以及创新型企业领导力的特点和价值等展开深入对话。



受访嘉宾


瞿芳女士是小红书创始人。小红书最早通过境外游购物这一细分场景切入,随后迅速扩大用户规模并建立深度粘性,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生活方式分享社区。瞿女士曾获世界经济论坛年度全球青年领袖、新浪“2018中国十大经济潮流人物”等称号。


小红书自2013年成立以来,以“Inspire Lives 分享和发现世界的精彩”为使命,已成为月活用户超亿的生活方式平台。2017年12月24日,小红书被《人民日报》评为代表中国消费科技产业的“中国品牌奖”。2019年2月,小红书入选快公司Fast Company“最具创新力企业”排行榜。


Q

您如何定义作为一个企业的最高领导者 (CEO)是“成功”还是“失败”?其中有哪些代表性的事件或时刻?

瞿芳: 多数创新公司,尤其是互联网产品型公司的创始人至少要经历两轮成长:第一个阶段,是成为自己这个领域最好的产品经理;第二个阶段是从产品经理成长为CEO,从“我知道和我相信”到“我看见”。

第一轮的成长,多半与创始人的成长背景有关,发现痛点,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比如小红书诞生的原点,就是从旅游这个大领域,再切入到出境购物这个细分领域,进而成长为今天的生活方式社区。

第二个阶段,则是找到第二曲线,在我心目中第二曲线是从产品维度上升到战略维度。战略一定是为了实现长期目标,对资源做最有效的配置和组合。战略也一定需要做艰难的取舍,更需要创始人预见未来大势和竞争态势的变化。红极一时的公司很多,但是否能够走过第二阶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家公司能不能持续成功。


Q

您如何看待亚洲(或华人)商业领袖在过去二三十年间的表现?您觉得亚洲(或华人)商业领袖与西方的商业领袖相比,具备哪些相似或相异的特质及行为促使他们成功?

瞿芳: 华人商业领袖在过去二三十年间,一定是成长最快的一群人。我们身处一个飞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不成长公司就没了。20年前,二级市场上是没有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入头部梯队的,但10年前我们有了BAT,近年也有很多更年轻的公司在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和用户规模上居于世界前列。


好的Leader一定是共性大于个性,我最近的一个总结是:雌雄同体,文理同脑。这其中包含你对世界大势和科技趋势、对商业和人性都要有深刻的好奇心和理解,也要有对长期价值的坚持和对关键战役的坚决。当然微观层面,人和人一定是不一样的,比如管理风格和沟通风格。创始人过去的经验累积和性格特质,也可能会影响他们选择哪个行业,比如更适合在2B领域还是2C领域创业。



好的Leader一定是共性大于个性, 我最近的一个总结是: 雌雄同体,文理同脑。


Q

您认为亚洲(或华人)商业领袖的可取之处及西方商业领袖的可取之处分别是什么?

瞿芳: 华人商业领袖,最让我感同身受的是进化能力。中国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从第一代创业者的拓荒,到第二代的海归派,再到今天从数字经济大潮中成长起来的第三代。西方更倾向于用30年作为时间维度去划分一代人,中国是10年一代人。这个差别就很有意思,很好地反映了变化速度对大家认知的影响。

西方有非常多历史悠久的优秀企业,沉淀了穿越周期的能力。去年我曾经参与过宝洁的一个全球性活动,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为快消巨头,他们的CEO和CMO对未来趋势的把握非常有前瞻性,对社交网络和KOC(Key Opinion Consumer,关键消费领袖)的认可速度让我印象深刻。同时,他们的一线团队又能保持着非常务实和结果导向的作风。


Q

回到您自身,作为中国独角兽企业领袖的代表,您如何评价自己作为公司掌门人的表现?

瞿芳: 掌门人的表现永远是通过公司业绩结果来表现的,小红书未来还有很多可提升的空间。


Q

当您回顾过往领导小红书的经历,您首先想到的最关键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即您认为聚焦精力做对了哪几件事,使您和您的企业在竞争对手如林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瞿芳: 第一,战略。 孙子兵法里有句话是说“上兵伐谋”,这句话的意思是用兵的最高境界是以谋略取胜。从初创的小红书到今天的小红书,我觉得我们首先做对的是,我们有着非常“相信”的愿景:中国人的生活终将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这是已经在发生,并且将持续数十年的趋势。

第二,组织。 组织一定是为战略服务的。如何通过好的阵型与机制,聚拢更多优秀的大脑,让大家一起去完成更复杂更艰巨的事业,这是关系到组织活力与战力的关键,也是我一直聚焦在做的事情。

  • 首先,先选型再选人 ,“型”是业务模型如何部署。我自己得到的一个数字是,外来高管能够真正融入团队的比例,在所有公司都不超过50%。创业公司面对的市场是高度不确定的,定好业务的型,才能沉淀下来业务打法和团队。


  • 其次,先定阵再定人 ,“阵”是组织架构。很多次试验都证明,不同公司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业务的不同阶段,需要更灵活的组织架构设置。在外部不确定性越来越强的情况下,我倾向于未来的组织阵型会更像球队。球场上每个人都非常清楚他们的目标是一起赢,他们会有一个教练,也会有一个大概的阵型,但是当这支球队上了场,大家就会去寻找自己的位置。大家随时都有可能为了要赢下这场球赛的最终目标,在场上做各种调整,后卫也可以进球。


Q

您最近提出“二次创业”的动因是什么?

瞿芳: 创业精神是小红书过去赢的原因。今天市场环境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作为一家成立七年的公司,要迈上新的台阶,我们必须具备二次创业的精神,继续出发。


Q

小红书发展过程中的“曲折”给您带来的学习与成长是什么?如何保持个人和组织的韧性?

瞿芳: 瑞·达利欧(Ray Dalio)在《原则》里提过一个公式:痛苦+反思=进步。我个人很受启发,总结了一个“创业版公式”:犯错+复盘=迭代。曲折是每家公司都会经历的,“韧性”这个词就很好,这是一个创始人和组织必须要具备的特质。

创业公司经历的都是齿轮式的循环拉动:创始人的进步带动整个组织的进步,组织的进步才会带来公司业绩的变化。公司每到一个新的台阶,都会要求创始人自己必须站上新的台阶,从视野到认知上必须发生变化,也就是“迭代”。你迭代了之后,才能带着组织一起去进步,公司才有可能再发生变化,它是一个不断交替往复的过程。



我个人很受启发,总结了一个“创业版公式”: 犯错 + 复盘 = 迭代。


Q

当您回顾周围曾经失败的亚洲(或华人)商业领袖,您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什么经验教训?

瞿芳: 如果用商业领袖来称呼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时候,先决条件一定是他们成功过。失败可能是一个横截面上的阶段性状态,持续成功是商业领袖必须为之终身奋斗的事情。


Q

您先前提到的“成功”与“失败”的定义,放在过去、现在、未来是否会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瞿芳: 对于我来说观察一家公司的最佳窗口是——这家公司是不是具有逆风翻盘的能力。我相信所有的公司都曾遭遇艰难时刻。有风的时候,大家都能跑起来。而在没有风甚至逆风的情况下,你是不是能把公司拉到正确的节奏和轨道上来,这是创始人和组织都需要持续做压力测试和自我成长的部分。



有风的时候,大家都能跑起来。而在没有风甚至逆风的情况下,你是不是能把公司拉到正确的节奏和轨道上来,这是创始人和组织都需要持续做压力测试和自我成长的部分。


Q

对您而言,要从如今的成功走向持续的辉煌,在未来面对的最大挑战可能会是什么?

瞿芳: 一方面是世界局势的变化与复杂性加剧,我们尚不能很清晰地预见会有多剧烈。但确实,这对很多公司的愿景和节奏,产生了实际的挑战和影响。不要浪费每一次挑战,因为每一次考验都在让我们不断去坚持真正正确的事情。



不要浪费每一次挑战,因为每一次考验都在让我们不断去坚持真正正确的事情。


Q

面向未来,对您来说,制胜的成功要素是什么?亚洲(或华人)领导者面向未来的成功要素与世界其他地区而言有何不同?为什么?

瞿芳: 对我而言,很重要的一个要素是迭代,小红书的发展源于此,小红书未来要继续发展也离不开迭代。迭代意味着你不能满足于过去的成绩,也意味着在面对变化的时候,心态要足够开放,在长期战略和短期结果当中不断地切换视角,做真正正确的事情,而这些事情通常都是艰难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