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社会学理论大缸
网址www.sociologicaltheory.cn以抢二道贩子饭碗为目标,传达学习Sociological Theory等英文期刊前沿经典有关精神,抓好摘译推送中心工作,把推动汉语社会学理论发展作为根本遵循、行动指南和精神动力个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社会学理论大缸

清明节,谁祭祖?一场有钱人的信仰游戏

社会学理论大缸  · 公众号  · 科研  · 2025-04-03 19:38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探讨了清明节的社会学意义,涉及祖先信仰、经济状况和家族延续等方面的研究。文章分享了关于清明节的事实和调查数据,包括中国人对祖先信仰的表现、经济状况与祖先信仰的关系、祖先信仰对养老的影响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清明节与祖先信仰的社会学意义

文章指出,清明节扫墓背后反映的是祖先信仰,涉及到父权家族制,是社会学问题。分享了一系列关于清明节的事实和调查数据。

关键观点2: 中国人对祖先信仰的表现

大多数中国居民积极上坟扫墓,占抽样成年人的67%。除了扫墓,还包括摆放祖先牌位、修家谱、向祖先祷告等方式。

关键观点3: 经济状况与祖先信仰的关系

研究发现,经济状况较好的群体,其祖先信仰表现得更为强烈;而经济状况较差的群体,在这方面相对较弱。

关键观点4: 祖先信仰与养老的关系

祖先崇拜信仰与家庭养老(获得经济支持)的可能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胡安宁的研究也发现,祖先的社会地位越高,越能延续家族。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大缸第1035期

文/孙宇凡、编辑/子晨



怎么过清明节,实际上也是一个社会学议题。


当然不是什么“阴间社会学”,而是说—— 清明节扫墓的背后,是祖先信仰;祖先信仰的背后,则涉及到父权家族制 。无论是文化层面还是制度层面,这都是社会学问题。


* (图源:网络)


下面分享六条关于清明节的事实,可能会让你意想不到。 而咱们社会学,就喜欢用你想不到的事实说话。



中国有多少人还会积极上坟扫墓?


“中国精神生活调查”还真的统计过这个问题。该调查包括3个直辖市、6个省会城市和11个地级市,样本量有5220个。


根据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胡安宁的数据分析, 大多数中国居民积极上坟,占抽样成年人的67%


* 《当代中国的祖先崇拜:实证调查》(Ancestor Worship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论文截图



越有钱,越信祖先?


扫墓只是中国祖先信仰的一部分反映。除此之外,还可能会涉及摆放祖先牌位、修家谱、向祖先祷告等方式。如果把这些方式都集合起来,胡安宁的研究发现: 经济状况较好群体,其祖先信仰表现得更为强烈;而经济状况较差的群体,在这方面反而相对较弱


简单地讲, 越发财,越不忘祖先


* (图源:网络)



相信祖先,就是迷信?


你也懂的,中国人的信仰都挺实用的,没那么玄。所以在这个调查中也反映出来:其实 相信祖先作为神灵,并认为祖先真的会回应俗世要求的人,只占调查样本中的4.4%


这也就是说, 中国人虽然上坟扫墓,但实际上与迷信或崇拜宗教神迹之类的还不太一样 。这一点也确实值得思考。


* (图源:网络)



祖先信仰还会影响养老?


中国的老龄化趋势自然不用多说。


但是,谁来养老呢?你可能会首先想到 家庭养老 。哪些家庭更愿意承担养老责任,哪些家庭在这方面的意愿可能较弱呢? 你可能想到的是经济问题,但其实这也是文化问题。


尊老养老作为一种家庭文化的体现,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这个家庭是否会扫墓、如何看待祖先信仰。胡安宁的研究也发现, 祖先崇拜信仰与家庭养老(获得经济支持)的可能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 《来自祖先崇拜家庭的长者是否得到更好的支持?改革后中国的探索性研究》(Are Elders from Ancestor-Worshipping Families Better Supported?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Post-reform China)论文截图



儿子越多,越扫墓、越信祖宗?


同样根据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成人样本的数据,胡安宁的研究团队也发现: 一个家庭的儿子数量越多、结婚时间越早,其祖先崇拜信仰往往越强



多生儿子vs.祖先阔绰,

哪个更有利于家族延续?


说到最后,你会发现, 中国人的祖宗信仰是和父权家族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正如胡安宁前面的研究发现:不仅儿子 数量越多 的家庭越有较浓的祖先崇拜信仰,而且很多祖先祭祀的活动组织也都是由男性包办的。所以, 相较于女性,男性在这方面往往表现出更强的祖先信仰。


这也就联系到了中国的家族观—— 中国的家族往往在男性主导下传承 。这让我想到另一篇有趣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 反常识 ”的研究。中国人重视祖先,是因为重视家族,但如何让一个家族更能延续呢?


* (图源:网络)


常识的答案是:儿子生的越多,就越能延续家族。


而最近的一项研究却提出了一个反常识的发现: 祖先的社会地位越高,越能延续家族。


来自宾西法尼亚大学社会学教授宋曦合作发表在《美国社会学评论》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的论文真的研究了这个问题。


*《祖先很重要:父系的增长与消亡》(Ancestry Matters: Patrilineage Growth and Extinction)论文截图


她们调取了清朝时期完整保存下来的皇族档案, 也拿来了辽宁地区百余年的人口统计档案,测算指出: 如果祖先中有社会地位较高(初始优势)的男性,则更容易保证家族延续的时间更长


她们更为具体地发现:在该档案对于清朝150年的统计时间里,祖先中有着高地位男性的家族中,约有一半的血统在后来逐步灭绝。但是 对于那些祖先中只有低地位男性祖先的家族来说,则会有将近四分之三走向灭绝


说到这里,怎么感觉祖先信仰变成了“ 有钱人的闭环 ”:祖上阔过,越容易延续家族。延续的家族发财的话,又越加相信祖先崇拜。


* (图源:网络)


最后,我之前邀请过北京工业大学讲师、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吴越分享过讲座,《 天地与祖先:中国人的宗教信仰 》(社会理论青年说第16讲)。讲座回放已经上传B站帐号【社会学理论大缸】,可以直接观看。


*讲座截图


文献来源:

  • Hu, Anning. 2016. ‘Ancestor Worship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China Review 16(1):169–86.

  • Hu, Anning, and Dongyu Li. 2021. ‘Are Elders from Ancestor-Worshipping Families Better Supported?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Post-Reform China’. Population Research and Policy Review 40(3):475–98.

  • Hu, Anning, and Felicia Tian. 2018. ‘Still under the Ancestors’ Shadow? Ancestor Worship and Family Form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Demographic Research 38(1):1–26.

  • Song, Xi, Cameron D. Campbell, and James Z. Lee. 2015. ‘Ancestry Matters: Patrilineage Growth and Extinc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80(3):574–602.



相关推送

“脆弱”的照顾:养老院中的身体、情感与伦理困境

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同住?家庭社会学家指出父母也会收房租、子女还想占便宜

天地与祖先:中国人的宗教信仰(社会理论青年说第16讲)

春节回家几天,为什么家人相处越来越别扭?

国庆假期,我参加了10场婚礼:父权制下的结婚仪式


这是社会学理论大缸的第 1035 期推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笑点研究所  ·  这抢劫到底是谁抢谁啊
7 年前
戏知  ·  戏知两周年特辑|哇呀呀!
7 年前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学生会  ·  众里寻他 | 群英荟萃,才贤聚人文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