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回顾:电子史· 电路的脉搏 初生篇
在上一次的文章中,我们简单地了解了在电学发展前期,人们为了产生震荡的信号所做出的种种努力。然而,试图采用机械的方式产生一个周期信号并不容易,其最高频率也受到限制。而在LC调谐回路这一道路上,火花式发射机又因为其发射阻尼波的特性而最终被淘汰。
电子管被发明之后(至于电子管发明的历史,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人们立刻就发现在特定的情况下,引入了反馈的电子管放大电路会产生振荡现象。为什么说是人们呢?因为据不同的信息来源来看,至少有6个人独立提出了这个现象。其中可能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人是Edwin Armstrong。1912年,他在使用三级检波电子管的时候注意到了这种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在发现这种现象之前,这种电子管已经作为收音机中AM检波管使用了一段时间,但没人能够解释这种现象和为什么会这样。
在使用电子管作为放大器的时候,Armstrong发现如果调大放大电路的增益之后,电路将发出尖锐的声音。一开始,他认为这是一种有害的干扰,但没过多久,他就认识到这其实是一种高频信号,振荡器产生了新的高频信号。而在这之后,第一台能够产生真正CW(连续波)电报的发射机便诞生了。这种电子管反馈式发射机成为了20世纪初期各种无线电传输的基础。
直到现在,仍有许多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使用电子管搭建发射机
我们在电子工学中所学习的很多概念,在这个时候即已经成型。比如一定会涉及到的克拉波、考毕茨和哈特莱振荡电路拓扑,此时都已经出现。它们都是使用LC振荡回路的反馈型振荡电路。在技术发展的早期,这些电路使用电子管作为放大器,而后来(直到现在),我们多使用晶体管技术构成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