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项目开工前,项目所在地便“闻名”在外了,不管是长达10小时以上的翻山越岭坐船跨江、还是微弱的信号催人的狂风,都让很多人打起了“退堂鼓”。
对此,党支部迅速召开了首次内部动员会议,深入分析了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忠诚担当 使命必达”中国建筑精神为支撑,坚定了全体党员职工“建设最美营房”的决心。
像这样的会议,支部分别在开工后、年中、大干90天等关键时刻召开过7次,更策划开展了首场“铁军讲西南-文化大讲堂”,让争先和实干精神谱系在高原盛放,有力保障了首批楼栋封顶等各个节点的顺利推进。
此外,党支部还定期开展篮球比赛、歌唱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党员职工积极参与阅读、健身、观影活动,活跃团队氛围,提升个人能力。项目职工打趣说,自从来了雅砻江,都敢在家族群里秀厨艺了,饺子、粽子啥都会了。良好的团队氛围,极大地凝聚了全体职工克难奋进的战斗力。
项目建设初期,首要的任务是掌握施工可能对属地造成的影响,前置识别并及时排查,取得属地藏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兄弟的理解和支持。为此,党支部从融入属地做好服务入手,与村“两委”提出党建共建倡议。党员走出项目和少数民族兄弟“交朋友”,了解施工对当地造成的影响以及村民诉求。
经过全面梳理,党支部列出帮扶实事清单,组织党员队伍走村入户解决急难愁盼问题。项目开工以来,党支部先后组织办理义务修理家具、定期上门收购农副产品、通过村委计划性招聘村民解决就业、联合业主完成村排污口修缮等实事好事。此外,党员组成宣讲队进村宣讲,结合水电站建设的重要意义,讲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受到村民欢迎。
一系列暖心举措赢得了属地村民的信任与支持,他们积极助力项目建设,党员职工们在工作之余,与村民成为朋友,让原来的难事杂事烦心事,逐渐变成了小事好事容易事,项目建设自此拥有了良好的地缘环境,多位业主方领导均对深圳装饰的央企担当提出高度赞赏,企业品牌形象有力彰显。
为了推动项目履约,党支部自我加压建立“224”协调机制(现场一般问题2小时内解决,重要问题24小时内解决或回复),劳务班组监督执行,对于不作为的管理人员可直接投诉到党支部。同时,党支部制定项目员工考核机制,以现场工作完成情况为主、综合各方考评进行积分制考核,每两月评比一次,奖优罚劣,激励大家主动作为、积极作为。
为确保各项工作举措落地,党支部着力发挥党员创新引领作用,选派党员骨干成立安全、质量、廉洁3支突击队,由项目青年党员担任突击队长。突击队员围绕制约工期履约的主要矛盾,创新打造了项目“数智工地”云平台,以“组件+云平台”的业务形态形成数字化解决方案,为项目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