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昱 | 文
郑开欣带着5岁的女儿在国贸玩耍,一个年龄相仿的小女孩凑到女儿面前说:“我叫Lucy,你叫什么?”女儿回答:“我叫Eva。”于是两个人开始玩耍。这时,旁边另一个男孩子也想要加入,但是得知对方没有英文名字后,Lucy拉着郑开欣的女儿跑开了。在一旁目睹了全程的郑开欣略感尴尬,夹杂着一丝窃喜和满足。她给女儿报的英语补习班,每学期的学费约2.5万元,这是和Lucy交朋友的代价。
家住朝青地区某中产小区的王富贵夫妇,5月初刚刚为3岁的女儿选定了一所每学期(半年)收费近6万元的美式幼儿园。刚交完第一学期学费,王富贵就发现,某幼儿教育APP上正在进行补贴式营销,每学期学费直降1.8万元,再加上其他优惠,仅需3万余元即可被录取。“降低学费就是降低了生源质量,我的小孩怎么能和他们的小孩在一起玩!”感到被骗的王富贵在与园方交涉无果的情况下,愤怒地说。
“中产焦虑”是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每隔段时间就会进入人们的视野。描摹中产焦虑的文字,总能赢得广泛的认同与转发。这回的议题是“绝不让娃和没英文名、看喜羊羊的孩子同读没外教的幼儿园”。
很多人从动画片、旅行目的地、兴趣班、幼儿园等方面,精心绘制了金字塔状的“中产鄙视链”,高处塔尖的是价码昂贵者,在它们风光的映衬下,居于塔底的选择显得十分寒酸。
网络上流传的一份中产阶级育儿五大鄙视链
不久前,成都几个小区之间,为了谁的孩子更有资格就读学区内最优质的一所小学而引发了比收入、比职业、比出身的“中产阶级内部踩踏事件”。
香港最新电视纪录片《没有起跑线》纪录的一对中产父母可谓登峰造极:为了让孩子入读“只收10名一月出生的学童”的好学校,夫妻二人精准计算受孕时间,信誓旦旦地表示要让孩子“赢在射精前”、“赢在子宫里”。
同为中产阶层,内部竟也有严酷的倾轧与分化。这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一些父母不甘人后的焦虑根源。但我认为,“育儿鄙视链”暴露出最严重的问题,是在如今的社会语境下,“中产阶层”陷入了一种物化的困境。
这种物化困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方面,是一些中产父母的自我物化。绝不让孩子和没有英文名的伙伴读同一个幼儿园,一定要挑选更体面的服饰、更昂贵的早教班、更高端的旅行地,为孩子打造更奢华、更精美的成长环境,竭尽腰包所能,追逐“顶配”的童年。只有实现了这些要求,才觉得自己是一个合格的中产父母,对物质的追求,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而另一方面,是整个社会看待“中产阶层”时的物化眼光,习惯于用赤裸裸的物质条件去衡量一个人算不算中产——他的收入有多少、房子有多大、孩子学费有多高、每年去什么样的地方度假、会不会打高尔夫球等等。有些时候,物质水平甚至成了测量一个人中产化程度唯一的社会标尺。
中产阶层,是个看似明晰、实则模糊的定义,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准入门槛,国际国内概莫能外。但在物化的困境中,评价标准简单粗暴。网上流行的说法是,年收入超20万(一说为50万)即为中产。其实,判断一个人是否属于中产,关系到个人兴趣、文化品位、社会担当、政治参与、价值取向、对主流秩序的认同感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收入状况与物质享受只是众多框框中的小小条。中产不仅仅是一个收入的分野,还是一种社会概念和文化概念。在精神层面的“中产”,意味着知识的传递和应用,意味着优雅从容的生活心态。
但翻翻如今网上那些谈论中产、吐露中产焦虑的文章,我们几乎看不到一丝与财富增长而伴生的社会担当、精神追求,庸俗得只剩下抱怨房价高、抱怨工资长得慢、抱怨孩子学费贵、抱怨周围人的优越让自己不堪重负,只关心到哪儿投机能迅速实现阶层跨越,到哪儿炒房能让财富翻番,如何才能让自己和孩子更有面子,充满了对物质的迷恋与强烈的攀比。这种对“物化”的偏执追求,正在吞噬着“中产阶层”题中应有的从容、优雅、文明、睿智,取而代之的是市井小民的怨妇情结,是功利虚荣、焦躁狰狞的群体肖像。这是我们必须予以警惕的。
也正是由于上述的中产症候,如今除了中产内部的鄙视链,还衍生出了一条“鄙视中产的鄙视链”——只谈利益不谈责任,拿“中产焦虑”去包装病态攀比。
其实,这样的相互鄙视只是徒劳的对峙与撕裂,并不会在寻求突围中进行有益的探索。当每个人都被密集的欲望洪流裹挟,物化困境将不止是中产阶层独有的苦恼。在物质水平越来越丰裕的时代,如何让人们把聚焦于一己之身的目光,分散出一些给社会公共生活,如何让人们走出病态竞争、病态攀比的魔咒,转而追求崇高的精神生活,构筑起强劲的时代品格,不是大而无用的空话,而是整个社会亟须面对的真问题。
网友热评:
@彬:好一条完整的鄙视链,好一个不变的人性现场。
@电镀原料供应商:其实都是穷人,何苦这样?
@Proteus的眼:这已经不是看完不敢生娃了,广大单身同胞表示,请务必再写一篇看完不想脱单不想结婚系列。
@彬:厉害了,傲慢与偏见的日常生活,又在此刻出现,将女儿们送去参加某一阶层的舞会,和现在将孩子们送去某一阶层的幼儿园,是一样一样的。
@Auslink King:这都是家长的问题。家长的虚荣和愚昧。
@咸蛋超人:其实这些所谓的中产就是没事找事瞎折腾孩子。你自己怎么不去努力提升自己呢?孩子喜欢什么是他的事。孩子觉的自己喜欢和快乐就好。
@紅髮安妮:希望我将来的孩子能够多与大自然做朋友 在学校里能够遇见温柔的老师 交到真心的朋友 也希望自己不要迷失在强大的育儿洪流里。
本期编辑 邢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