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有乾景文化
文艺创作;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承办展览展示活动;工艺美术设计;电脑图文设计、制作绘画技术培训。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会议服务;企业策划;经济贸易咨询;技术推广服务;销售工艺品、文具用品、体育用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HINADAILY  ·  跑鞋,是越贵越好吗? ·  2 天前  
孙立平社会观察  ·  孙立平:特朗普究竟有没有一盘大棋?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有乾景文化

黎大墨:心生静气 笔下雄奇

大有乾景文化  · 公众号  ·  · 2019-10-09 13:14

正文

春和景明,最近上门找黎大墨先生(原名锡雄)求字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店铺即将开业,有的来让他给题个堂号,有的则是为了送给外国友人……黎大墨10多岁时就开始为临近市面上的店铺执笔题写招牌,近40年过去了,而今的黎大墨不仅名冠广东,还已是享誉全国的榜书艺术家。

黎大墨出生于广东新会,与明代大儒陈献章、清代武探花黎大刚、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是同乡。新会隶属江门,自古以来人杰地灵、文脉源远,也是我国著名的侨乡。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黎大墨,自幼便受到文风浸染,岁月磨砺,更使他显露出儒雅的风姿。父亲的一手好字,在黎大墨年幼的心里埋下了艺术的种子。与生俱来的对书法的热爱,使得他学字、写字都比同龄人要早,不到20岁就在榜书方面显现出特长。“招牌上的字不论多大,我总是一笔写就,不必再找做牌匾的师傅放大。”黎大墨介绍说:有一年,江门市组织书法展,黎大墨题写的榜书“翰墨缘”因为字体健硕、尺幅巨大被挂在了十分显眼的位置,旁边是一幅老先生的书法作品“虎虎有生气”。来参观的书法家们对这两幅作品品评有嘉,纷纷猜测黎大墨有多大年纪,却又因为在老一辈书法家中没有听说过这个人而感到疑惑。最后江门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雷老先生向大家解释道:“你们别猜了,这是个年轻人。”从此,黎大墨名声大造,闻名而来找他题字的人越来越多,商铺、寺院、祠堂、学校,后来乃至一些公共风景区、建筑都留下了黎大墨的题名。

黎大墨的榜书,苍劲雄健、宏强大气,笔画老辣、飞白留韵。说起研习书法,黎大墨也是下了一番苦功的。“尽管自幼便觉得自己有写毛笔字的天赋,但还是要不断学习精进,才能有所突破,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黎大墨说。“写字还是应当从楷体入手,一笔一划的根基要筑牢,一些名帖都有其独到的地方,要学习,更要领悟。”1987年、1996年黎大墨先后两次北上去江苏无锡和北京专门求学书法。虽然那时黎大墨已经颇有基础,他还是希望能够得到名师的指点,让自己在书法造诣上更进一步。在无锡他系统学习了书法课程,在北京他得到了沈鹏、李铎、刘艺、王学仲、李刚田等名家面对面的指点,让他对书法艺术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更高的追求。黎大墨说:“沈鹏先生对我的影响是最大的,他苍劲的用笔给我很多启发。”

在黎大墨的书法生涯中,有不少令他难忘的往事。在他23岁那年,江门电视台马年“新春舞台大家乐”节目,邀请黎大墨现场挥毫书写6米巨幅榜书“马”字。在6米白布上,黎大墨用自制的“毛笔”一气呵成,写完这幅字,他全身都湿透了,回头看这个字精神抖擞,器宇轩昂。可能是属马的缘故,黎大墨特别爱写“龙”和“马”,在艺术创作上的龙马精神也一直激励着他不断前行。48岁那年,他一次创作了10幅“马”字。“我将这10幅作品,铺陈开来,感觉十分满意。朋友看到后说,就好像看到了马在奔跑,就好像看到了徐悲鸿先生笔下的桀骜不驯的野马。”也就是从那时开始,黎大墨开始了自己在创意书法上的探索。奔跑于草原上的“马”、游走于云端的“龙”、寄托着美好寓意的“如意”成为黎大墨的代表作,它们还被制成邮册,成为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活动暨旅游节组委会馈赠国际友人的礼品。

作为民盟江门市委江海区总支部副主委,黎大墨十分重视书法艺术的教育普及和国际交流。他在国内传授书法近30载,其中就有学员跟随其学习书法20多年。他说自己不光是要交给他们书法的技艺,更要向学员传授国学经典和道德品行,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为。他认为,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下足功夫,是学好书法的必要条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