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银监会主席郭树清近期表示,要坚决抑制部分地区的房地产泡沫,而在此之前,银监会已经进行了雷厉风行的监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因此,郭树清与银监会的此番表态,可以说预示着一些城市的房地产利空已经到来!
昨天,在银监会网站上,刊登了一篇《银监会召开银行业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座谈会》的文章,在与多家银行的这次座谈会上,银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要坚决抑制部分地区的房地产泡沫。
1、严格规范和清理委外投资,这使得银行的资金不得违规进入股市、债市、房地产市场。
2、商业银行的同业业务,必须穿透最基础的底层资产,也就是资金去向必须明晰,防止银行资金进入房市。
3、警告民营银行不能成为大股东的提款机,规范和整顿银行业。
等等,还有很多,公正的说,银监会变得非常积极有为,这段时间所做的工作,确实是过去少有的。
这段时间,国际国内的金融形势就是降杠杆,美国在降,中国也在降,欧洲和日本也准备降。
要降杠杆,一个是靠央行,比如收紧流动性,减少货币净投放,二是靠商业银行,也就是控制贷款衍生的货币。
但是商业银行都有规模扩张的内在冲动,尤其是很多商业银行都是上市公司,本身就追求利润,在短期的利润追求面前,很容易丧失长期的价值观。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银监会做出大量的监督工作,必须约束商业银行的合规的、违规的资产过度扩张。
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降低负债率,降低杠杆率,化解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为中国的金融体系长期健康打下基础。
如果不约束商业银行,是很难控制房地产泡沫的,如果银监会不去约束商业银行将信贷资金大量投向房地产行业,房地产价格还会上涨。
1、房价现象本质上是货币现象,货币的产生一是靠央行的基础货币,二是靠商业银行信贷衍生的普通货币,商业银行信贷大量投放到房地产领域,就容易导致房地产泡沫。
2、要抑制房地产泡沫,就要抑制商业银行对房地产贷款的投放,包括直接贷款、委外投资、银行理财等等进入房地产领域。
3、对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进行规范、监督、约束,防止流入房地产领域。
调控加码,楼市见底
在不断加码的调控政策之下,就整体而言,楼市目前究竟处于什么阶段?
这个问题估计很少有人提出过,因为对于不少人而言,楼市处于什么阶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何时能够买房。
但其实,就像投资股市,看准大趋势(了解股市是下跌区间,是筑底阶段,还是上涨区间),赢面才更大一样,对于楼市,无论是所谓“刚需”还是投资,也只有知道楼市处于什么阶段,才能够让我们做到有的放矢地做出抉择,心态上也才能更加自如,而无需过分的因为未知、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忍受煎熬,如坐针毡。
楼市到底处于什么阶段呢?两大关键信号说明楼市目前很可能处于最后的“顽抗”阶段!
信号一:开发商、中介要集体失业了!
最近,国家发改委在其官网,公布了关于5月份全国12358价格监管平台受理价格举报、投诉等整体情况的分析报告。
在这份分析报告中,房地产行业可谓“异军突起”。分析报告中用了这样的表述:
2017年5月,全国12358价格监管平台共受理房地产行业价格举报、投诉、咨询2602件,相比上月增长34.2%,单月增幅位居各行业之首。
从举报数量的绝对值来说,这个数字是去年11月、12月房地产行业投诉数量出现峰值之后的最高值。
注:4月份为1938,3月份数据缺失
要知道,去年11月,正是看到房地产行业投诉数量居高不下,所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住建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展开了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专项检查等一系列动作。彼时,从效果来说,可谓立竿见影,从2017年开始,房地产行业投诉数量大幅度下降,前4个月未曾出现超过2000的月份(和2016年平均水平相比更是大幅度回落)。
那么为什么在日趋严厉的调控政策之下,在有关部门重点检查房地产行业的违规背景之下,房地产行业在5月份举报投诉数量重新出现异常明显的上浮呢?
专家解读认为这是开发商和中介在做最后的顽抗。
开发商和中介作为房地产行业的卖方群体,应该是最能够体会,房地产行业寒冬将至的,也是受冲击最大的群体。
站在第一线的他们,为了能够自保,为了能够获得更多抵御严寒的资本,尽可能的采取手段变现、获利,可谓开发商和中介们求生的本能。而在本能的作用下,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情况。
现在楼市的天平越来越向买方市场倾斜,卖方的话语权越来越小,所以,一旦开发商和中介们有什么令购房者不满意的地方,那么在楼市牛市行情时,可能会选择忍气吞声的购房者,此时可能会选择站出来和卖方博弈。
信号二:城市楼价同比下跌数量将出现“质变”!
今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5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价格变动情况:
5月份,70个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的城市分别有29和18个。其中,一二线城市同比涨幅回落尤其明显。
据测算,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均连续8个月回落,5月份比4月份分别回落2.2和1.7个百分点;二线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同比回落幅度是0.8个百分点。
专家表示,一线二线城市这个需求量还是很大的,而且城市化率的提高特别是人力资源往大中城市大型城市转化,因为房价也好其他成交量也好,也是跟着人口走的,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
一二线城市的房价走势未来将持续平稳,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态势,但三四线城市房价在需求集中释放后,会出现一定放缓。
深圳楼市将同比、环比下跌
下面三幅图描绘了,我国楼市调控的一个较为完整的周期,从2014年6月开始出现第一个楼价同比下跌的城市,一直到2015年8月份,全国几乎所有城市的楼价都出现下跌。而这种下跌的趋势逆转是在2016年3月份(70个城市过半开始上涨)。
根据5月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70个大中城市已经有一个出现了下跌,而深圳楼价很可能在6月或者7月出现同比下跌:
深圳将在后两个月出现同比下跌是因为恰好去年6月份深圳楼价达到阶段性顶点:
不难预计,随着深圳等最先开始上涨的城市楼价同比和环比均出现下跌,全国楼市很可能会复制2014年年中开始的楼价“质变”,进入“双下跌”模式。
不过,说实话,猜中了开头,不见能猜中结尾。这一轮的楼市调控或许仅仅和以往的开头和“剧中”类似,结尾就略有不同了。
因为2014年的这一轮楼市调控,并没有出现以美联储加息主导的全球性货币政策转向,而我国由于去杠杆、严监管也很难再现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
从经济表现来说,在惯性作用下,2016年中下旬开始转好的中国经济,也将为调控楼市赢得更多的空间和时间。
来源:财富资产管理
声明:我们精选好文发布,并尽量注明作者或出处。如未能找到原作者或出处,欢迎原作者联系我们。如有异议请留言,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