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如果。
这个月,老金做了一款自己的酒。
从名字到类目都特少女。名字,半晚。属性,梅酒。至少外形上,它不太像老金的孩子。可怕的是,来不及走近科学研究这一切,他已经转眼从我们的老板,变成了甲方。
是的,我们要给这个新生儿做广告。
当你的老板变成你的甲方,是什么感觉?
这大概取决于彼此对甲乙原始位置的定义。
大多数做过乙方的人,经历过这样的场面,碍于经费限制,双方立场,甚至平摊到个人审美差异等因素,创意人最终呈现的作品,易遭到一定扭曲。
小改怡不了情,大改灰飞烟灭。当惯以
“
广告狗
”
自嘲,广告人率先学会的,是面对如此命运的姿势。
老板做甲方的好处是,大家一艘船上,同仇敌忾过。他必须比其他人更理解,甲乙是合作关系,一方出钱一方出力,为了把同一桩买卖做好,而不是从属。
这个默契的前提,让我们为这次的合作,给出了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它叫做
——
“
老金闭嘴
”
。
有权提出异议,但很大可能会遭到无视。
自由攥手里一半了,好爽。可是,虽然不是翻身农奴,我们曲艺家也要把歌唱出来啊。不放开膀子干一票,怎么知道自己胖不胖?
看到半晚的酒名,
我们很随性地认为,晚上
9
点后,是人们一天中最松弛的时间。
不用面对老板,同事,和大街上被生活蒸馏得强打精神的其他人。这是个拥抱自己的时间段。
我们试图回忆身边友人喝酒的片段,提取那些关于梅酒的镜头,它们很自觉蹦了出来。看上去,那是和痛饮全然无关的,另一个世界。
这样的世界,有自己的语境:
「
A
跟你说男友出差了,彼时对象还哼唧着,害怕她孤独,她内心的
OS
已然是
“
老娘终于解放了!
”
摆上小酒,兑点冰块,歪沙发看电视岂不美哉?什么对象?都出差了就当失踪人口吧。
你去了
B
家玩耍,她的模特车手对象当晚正和车队在郊区骑行。这是属于你们的,纯粹的姐妹聚会。作为助兴节目,她指了指角落的一大瓶青梅:
“
那是
6
个月前放的,再放一阵就能喝啦,到时喊你来玩。
”
C
发微信说她失恋了,你来不及安慰,她却已整理心情说:
“
来我家吗,喝一杯,一起看
kpl
比赛
”
。
」
……
看来,梅酒确实不被用来宣泄。
它是个特殊品类。度数不低,却有甜味做欺骗性。就像你身边最亲近的朋友,那个你不自觉把秘密和盘托出的对象,往往长了一张娃娃脸。
更何况,一款酒原本就无法给任何人解脱,甚至不能稍微把你从生活的泥泞里拽出来。这份快乐的保质期未免太短,宿个醉还有头痛作代价。
所以半晚,不是解决问题的一张药帖。它只能成为女孩子心理上圈地自熟的,一场小型仪式。
我们想起了在勾勒女性情绪方面,非常成功的前辈,新潟系列。它刻画了离开家乡,在东京打拼,却不时怀念家乡的女性形象。
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可能,梅酒是脱离了异性磁场,独立存在的。如果说每个女生都心有千千结,它一定比其他酒更适合作为养分,滋养这些果实。这次的创作,也是对源源不断输出女性心情的该系列的一种致敬。同时忐忑地期待,半晚能否也如此坚持?
半晚作为我们自己的酒,私心希望,里面每个元素都是自己的。所以文案,设计,乃至摄影和模特,都被内部承包了。
百号人的北京司,事业部相互独立,在电梯口和打卡机相视一笑的瞬间,脑内的人脸识别系统,却足够把人认个七七八八。
“
有人吗?
”
“
我左前
9
点钟方向工位的不错,号称小桂纶镁,过来自提。
”
这种特务接头既视的对话,在拍摄平面素材那几天频频出现,是我们在各大办公室疯狂搜罗模特的真实写照。
而平时朋友圈摄影的作者们,被无情捞来做摄影师。
加上某宝购买的背景纸,超市筛选的道具,一支非专业团队,就这么凑齐了。
我们做了两版海报。
第一版是大头照模式,每个人都表现着一种模糊的视觉,但愿这种飘飘然,让人联想微茫的感受。
这是一款主打女性的酒。你会发现,模特里有长发大眼的软妹,也有那种你会撞一下身边男同事吐槽
“
你咋还没人家妹子帅
”
的少年感女生。
这正是女性的特别之处,也是作为女孩天赋的权利。
如果半晚是个独立星球,上面的
“
生命体
”
应该百花齐放,甚至千奇百怪。
哦,说到这,我们实在是个残酷的团队。所有人像使用胶片机拍摄的原片,推脸消黑眼圈什么的,梦里见。令人欣慰的是,同事们的脸还算经得起推敲。
第二版是女性心情。大概是,
什么样的契机,适合开启这瓶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