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纪年:丁酉年 壬寅月 壬午日
在历史上和现代社会中,由于“以儒解道”和“以智解道”大量出现并形成社会的主流文化,对于“德”和“一”的解析,在质元上出现了明显的流变现象。“一”的质元流变,在秦汉以后,主要表现在对“一”的质元和物元属性,进行了偷梁换柱式的篡改。将“一”的德性进行数值置换,将“一”纯作为数词而用,而置它的“指示代词”之义于不顾。例如,“一气”这个词的组合中,汉代以后的主流社会,几乎全部将“一气”这个词,解理为数词的“一气”,而抛弃了“一气”就是“德气”的本义。
为什么说“一气”就是德气?我们看一下《黄帝内经》的解释。《黄帝内经》诞生于道德根文化时期,其中保存着大量秦汉之前道德根文化中的真知灼见。例如,《黄帝内经·本神》:“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从这句名言中可看出:“德”具有质元性,同“气”的质性具有相似性,但两者并不完全相同,应该严格地加以区分。人的生气与活力,在本质上源自于德与气。德源于天,气源于地。天德养神,地气养形,二者不可缺一。这段话阐述了这样的内涵。
在秦汉以前,由于“德”和“一”这个名与字,“德”就是“一”是一种社会的共识,因此,在道学经典中“德气”又被通行写为“一气”。
《庄子》这部经典,是对黄老学说的继承与诠释,是对黄老学说的演绎和展开。《庄子·大宗师》称:“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 ”《庄子·知北游》当中也有一段话:“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庄子在《天地》篇中,首先就为这个“一”进行了定性,我们前面提到:“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庄子》中提到的“一”,全部是指代德。
但是,汉代以后由于受独尊儒术的强势影响,人们似乎淡忘了庄子对“一”的定性,普遍将“一”与“气”混为一谈,将“一”作“元气”而解,将“一”纯作数词使用。即使是道教内部,在一些经典的注解中,也开始不再强调“一即是德”的原则性,任由“德一”的数词流变成为一种定局。例如,《西升经》中有“万物抱一而成,得微妙气化”和“一从无生,同出异名”之句。这一句,梁朝的道士韦处玄注称:“天地万物皆微妙一气而化生也。” 唐代道教重玄派的代表人物李荣则注称:“天地人物,并皆抱真一之道,受微妙之气,所以方得化生。是知一气者,万物之本也”等等。这些语意模糊的注解,也就使后世的学者全都理解为“一”作为“气”而贯串于天地和人物之中。
“一”的质元向数词的变迁,导致了“德”之义向“气”的流变。这种变迁与流变,从根本上动摇了道德根文化的系统性、完整性和次第性。弃修德而专修气,是修真学近两千年以来的巨大误区。这种误区,虽然满足了儒学独尊的需求,却误导了修真者专司于修气而忘记修德;虽然满足了人们欲望与私心的沟壑,却使修真者多如牛毛,成功者却凤毛麟角。抱“气”不抱“一”进行求证的实践者,全部老死于元气之中,始终难以大成。因为自然大道的法则,不依人们主观意志而改变。
“德养精神,气养命形”这个铁的规律,人们无法改变。正可谓“修气不修德,万世阴灵难入圣”。人们的精神系统,如果不能通过“少私而寡欲”修证德性的品格,承载“德一”能量滋养性体,也就“素难见”“朴难抱”,始终在气内打转。强身健体或许可能,超越解脱却了无希望。因此,在复兴道德根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深入根文化的德境和道境之内,把握住系统性、完整性和次第性,还原“一”的德性本来面貌,整体把握住“德”与“气”这两种质元,结合在一起,进行修身实践,有德有气方能真。
选自团结出版社出版的《龙文化的文明与教育》第265页
启蛰乃正月之中气也——启蛰的时与度
启蛰,早晨醒来伸一伸懒腰——启蛰的正善治养生
天地之气交而为泰 故草木萌生发动矣——启蛰物候
为什么“启蛰”的形名更改为“惊蛰”而且变更了启蛰与雨水的序列位置呢——启蛰的寻根探源
迎和启蛰时——民俗篇
《德道经》是无上瑰宝
大人都读不懂经典 为何要让孩子诵读?
经典诵读是中国古代教育学习的根本方法
“可”字,在古代就是开口诵——老子德道经中的“可”
“国学” 这么热!你选对了吗?——学“国学”要寻根
帛书《德道经》,是当仁不让的首选慧性经典诵读教材
抢救传统中医必须抢救传统文化
看德国人对中医的喜爱——世界需要真正的中医
何谓“健康”?
黄帝内经中的作息与人们的健康
东西方文化的区别就像我们吃中西餐一样
老中医告诉我们该什么时候起床和睡觉——一日之四时与生命健康
原来“经典”是有层级之分的——哪我读的是经典吗?
慧智是个完美的太极图——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修身明德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经典诵读是提升师德的关键方法
为教师点亮光明
孔子问道于老子——是对道德文化的实践与求索
古代教师节是哪一天
营造尊师重道的良好环境
“教师”的古今称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修身明德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师德教育——教师首先要明德
师德建设“绝学三招”
师德建设的内圣外王体系
如此逼着孩子们辛苦……真是有点悲哀!——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用经典中丰富的精神营养,滋养孩子们久已饥渴的慧识和智识——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引导孩子掌握全面而准确的诵读方法
如何解决诵读与学习冲突?
抛弃经典诵读 产生民族灾难
赚钱别忘了身体要健康——伏羲黄老思想的养生方法
传统文化是国家的命脉
真诚的孝心是做人的根基(吴致知)
“孝”与“老”——析“孝”字,寻孝道文化之根
孝不孝是次要的问题吗?——孝道思想的根本
抛弃德的孝道,是无根之木———如何立体式的践行孝道文化
你发现细胞内的善粒子了吗?——孝道的能量来自善
明孝道层级之分,做真诚至孝之人
经典诵读开启心音——掌握生命能量的三种元素
脾胃信土之气是后天之本
人体生命有三种能量——21世纪以后是一个“音”的运用时代
孩子注意力严重不集中怎么办?——脾胃信德土的培养是关键霜降,
古代中国的数学水平高深莫测——不可思议的“善数”技艺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中国的文化说到底就是一个德育文化
为什么人们脾气会变坏?——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一)
怎么才能有一个好脾气?——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