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中,除春节外,最重大的节日,如今又每每都与国庆节紧邻,这是天意吗?
表面上,古今双节,交相辉映,更深刻的体会,暗线里:
我们中国和中国人,理应回到我们本应该在的那个位置,这也就是我们这历代中国人的天命,复兴!
复兴之路对标之一是大唐,所以还是先从唐后继之的宋弱说起吧:
中秋节作为一个节日确定下来始于宋朝。这也与宋代的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系。祭月赏月习俗被染上更多的娱乐气息,市井极易接受,乃至“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到了南宋时期,宁宗索性颁布假宁令,官员中秋休假一天。
宋徽宗在《闰中秋月》里写:“桂彩中秋特地圆,况当余闰魄澄鲜。因怀胜赏初经月,免使诗人叹隔年。万象敛光增浩荡,四溟收夜助婵娟。鳞云清廓心田豫,乘兴能无赋咏篇”。诗中已经一派举国上下皆欢腾的气象。
宋徽宗 《闰中秋月》
《东京梦华录》中描绘宋代的街市:“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是时螯蟹新出,石榴、漓勃、 梨、枣、栗、孛萄、弄色枨桔,皆新上市。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去外。 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南宋 《瑶台步月图》图页,画中人物纤秀婉约,画的是中秋仕女赏月的图景。
中秋节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象征着团圆的意味,也有学者考证过,在一篇名为《宋代中秋节日内涵演变考》的文章中,作者指出:“ 北宋时期的中秋节日,文人多与同僚好友共赏明月、宴游吟诗,与兄弟子女等亲人团聚的记载寥寥无几。 但到南宋以后,特别是在靖康之乱和蒙元侵宋这两个特殊时期,中秋宴饮之时记录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对国家破亡的伤感之作有所增加。以中秋圆月寄托情思,中秋节加入了对阖家团圆的企盼。”“王炎在淳熙十三年作 《丙午中秋夜》: 免与朋侪争翰墨,聊呼儿女具杯盘。这样的诗文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却体现了南宋中秋节日内涵的变化。”
宋 白玉螺式杯
至后代,中秋明月所代表的团圆的意涵,以及中秋节所象征的人长久与阖家团圆的意义则越发被强调,成为了这个节日最为重要的人伦涵义。
清 孙温 《红楼梦》图册之中秋吃蟹(局部)
逢年过节,我们戏很多的乾隆帝当然也是很开心地庆祝,因而清宫资料中留下了很多乾隆帝和中秋节的故事。
中秋之夜,乾隆赏月的地方,一般是在避暑山庄三十六景之一的云山胜地。云山胜地位于寝宫烟波致爽殿之后,是宫殿区的最后一进院落,为踞岗背湖的两层楼阁,用假山当楼梯,构筑精巧。云山胜地视野开阔,居高临下,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是赏月的好去处。云山胜地楼上西间为佛堂,名莲花室,内供青玉观音一尊,逢中秋月圆之时,后妃便会来此处祭月。
清 戴天瑞 《云山胜地图页》
清人绘 弘历观月图轴
乾隆最早在热河过中秋节,是在康熙六十一年(一七二二年)。这一年四月,康熙巡幸热河,也把乾隆带在身边,这是乾隆第一次到避暑山庄,也是他第一次在热河过中秋节。再具体一点,这年的中秋节,乾隆是在木兰围场度过的。在围场,乾隆险些被大熊扑倒,还是康熙用虎枪救了他。八十五岁的乾隆在晚年依然对此念念不忘,满怀深情地回忆起皇祖康熙的知人之明,慈爱之恩,一日不可忘。显然,祖孙间的亲密相处,在乾隆的记忆中,总能激起丝丝暖流:在私是对祖父深深的怀念,在公则是对自己皇位合法性的最好说明。
清 李世倬 木兰秋景图册 (八开选二)
避暑山庄地处塞外,气温偏低,不适合桂树生长,开始并无桂花可看。乾隆十五年作的《桂》诗说:“中秋先报节,隔岁入吟章”。后来,热河总管把北京的桂花引入山庄,精心培育,以供人观赏。写于乾隆二十四年(一七五九年)的《桂六首》诗注说:“去岁山庄以秋暖,桂花未开,即启跸往木兰。作于乾隆三十四年(一七六九年)的《中秋夕即景》诗说:“天香盆桂放,即是广寒枝。”
戏说乾隆中秋节
古今文物贺中秋
▲王献之行书中秋帖卷
传为晋王献之书,纸本,手卷,纵27厘米,横11.9厘米。曾被乾隆皇帝藏于紫禁城内西路养心殿西暖阁的“三希堂”内,与《快雪时晴帖》《伯远帖》合称“三希”,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以篇首中秋为名,三行二十二字,行书与草书相杂。行与草的相杂不仅体现于字与字之间,还体现在一个字的不同部分之中,也叫 “一笔书”,是中国古代书法至宝。
▲月宫镜
月宫镜,唐,直径14.5厘米。
镜为八瓣菱花形,背面内区下凹,纹饰凸雕月宫图,中央为枝繁叶茂的桂树,树干中部隆起镂空为镜钮。一侧为嫦娥振袖起舞,另一侧为白兔捣药,下有蟾蜍作跳跃状。镜缘饰云纹。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 八月赏月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清,绢本,设色,纵188.2厘米,横102.2厘米。本幅无款印。
这是一组表现雍正皇帝日常生活的作品,按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的顺序排列,分别为“正月观灯”、“二月踏青”、“三月赏桃”、“四月流觞”、“五月竞舟”、“六月纳凉”、“七月乞巧”、“八月赏月”、“九月赏菊”、“十月画像”、“十一月参禅”和“腊月赏雪”。从描绘的景物判断,表现的对象应为圆明园。画面以山水楼阁为主,建筑描绘细腻,其中既有中式园林建筑,又有西式亭台楼阁,更有中西合璧者,画面的景观可能是画家以圆明园的建筑结合自己的想象而创作的。这12幅行乐图展现了其在圆明园生活的各个场景,也表现了12个月的不同节令风俗。
▲蒋溥月中桂兔图轴
《月中桂兔图》轴,清乾隆,蒋溥绘,纸本,设色,纵99.3厘米,横43.5厘米。本幅自识:“臣蒋溥恭绘。”下钤:“臣”、“溥”朱文方印。下裱工钤有古物陈列所藏印:“宝蕴楼书画续录”朱文方印。按乾隆皇帝御题可知,该作品绘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中秋。上、下诗堂有乾隆皇帝、刘统勋、董邦达、刘纶、介福五家题诗,以及蒋溥自题诗。
此图以墨笔绘圆月,月中玉兔以干笔写皮毛,焦墨点睛,形象生动可爱。桂树以墨笔绘枝、叶,笔法细腻老道。桂花以桔黄色点染,其温暖的色调为冷月寒宫增添了几许暖意。全图布局紧凑,色墨运用巧妙,极富情趣。画作题诗中“冰轮”、“兔轮”、“广寒”、“重轮”等语,皆为月亮与玉兔的隐喻,以诗歌的形式烘托画面主题,从而巧妙的将诗、书、画三者紧密结合,把月中玉兔、桂树的优美传说演绎的美轮美奂,实为一件精美的风俗画作品。此幅上除了蒋溥的画及自题诗外,还有乾隆皇帝的御制诗和刘统勋、董邦达等大臣的应和诗,从中可见乾隆皇帝对汉民族传统习俗的承袭,和他与臣僚之间以诗画共度中秋的雅集场景。
▲紫檀边金桂月挂屏
紫檀边金桂月挂屏,长163厘米,宽118.5厘米。
紫檀框雕夔龙纹,屏面蓝绒地,画面中用黄金制成山石、小草、桂树以及流云、明月等饰纹,满目金秋美景。屏面左上角有嵌金楷书乾隆“御制咏桂”诗一首:
金秋丽日霁光鲜,恰喜天香映寿筵。
应节芳姿标画格,一时佳兴属唫篇。
赓歌东壁西园合,风物南邦北塞连。
幽赏讵惟增韵事,更因丛桂忆招贤。
金挂屏精美典雅,制作精良,流行于乾隆时期,反映了这一时期锤錾工艺的成就。
▲绿色缎绣桂花玉兔金皮球花纹八月花神衣
绿色缎绣桂花玉兔金皮球花纹八月花神衣,清光绪,身长114厘米,两袖通常186厘米,下摆宽91厘米。清宫旧藏。
这是一件由扮演八月花神的演员所穿的戏衣。衣立领、对襟、宽身阔袖,缀月白色绸水袖,左右开裾至腋下,衣长过腰,粉红色麻布里衬。衣身以白色缎缘边,呈曲状,并用雪青色缎滚边,领口缘饰形如小圆翻领,腋下开裾处成如意形。
为突出八月节令的月桂主题,衣身主体纹样以白兔和桂花为主,间隔平金绣如意、皮球花纹。白兔或卧或立,或跑或跃,机敏可爱,惟妙惟肖。每只白兔外用平金线做八合如意圈边,规则对称排列,如意圈内散绣着折枝桂花,三蓝的枝叶,点缀着簇簇橘黄桂花,显得分外秀雅悦目。缘边上彩绣折枝桂花、佛手、带蔓瓜瓞,另用平金针法绣如意头间隔点缀。
在中秋承应的二十出《草木衔恩》中,最后一出“共庆清秋呈艳舞”,八月花神与众花神同登仙楼,使演出更加奇幻辉煌。
▲泥制兔儿爷
泥制兔儿爷,清晚期,高40厘米,长25厘米,宽17厘米。
此兔儿爷大眼睛,三瓣嘴紧闭,头戴缨盔,上插两根兔耳,身着盔甲,外罩红色披风,手持捣药杵,端坐于太师椅上,座下为莲花,整个玩具造型威风凛凛,颇有将军气势。这种以武将为造型的兔儿爷很受男孩子的喜爱。
兔儿爷大约诞生于明朝中期,是民间为了祭拜月神而创作的一种游戏玩偶,在京城及北方地区特别流行。传说月宫中有嫦娥和玉兔,玉兔捣药为天下百姓治病去灾,人们据此塑造了多姿多彩的兔儿爷形象。
毛主席的中秋
1927的中秋节,9月10日。
秋收起义,霹雳暴动
9月9日,起义部队开始行动,破坏了周边的铁路。这天,毛泽东遭遇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被捕:时任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的毛主席,由安源到达湘赣边陲山城铜鼓。在途经浏阳张家坊时,他被当地清乡队抓住,在押送去团防局准备处死的路上,侥幸机智逃脱。在一个水塘边的密草丛里躲到黄昏,才死里逃生。
9月10日,毛主席指着肖家祠堂的天井上空挂着一轮皓月对与会的人员说:“今天是中秋节,我没有给同志们带来月饼,但我带来了比月饼更好的东西,这就是党的‘八七’会议的精神。”他宣布了举行秋收暴动的决定,把二十军独立团的番号改为中国工农革命军三团。当天,他激情豪吟《西江月•秋收起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毛主席从此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934年中秋节,9月23日。
长征前夕、工作过节
1934年9月,中央苏区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处境艰难,早已失去红军指挥权的毛主席心急如焚,他积极地提出正确建议,并于9月中旬亲临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于都(后来的长征出发地)作调查研究,在赣南省区以上三级干部会议上,他要求大家要做好支前参战工作。正因为如此,他没能与妻子贺子珍、儿子毛毛(大名毛岸红)一起团聚过中秋节。
不久,长征开始,按规定不许带孩子,两岁的毛毛被托付给留下来打游击的毛泽覃。次年4月毛泽覃牺牲,毛毛从此不知下落。
解放后曾在当地找到一个和毛主席青年时期酷似的红军后代,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孩子最终身份没有被确认,毛主席也从来没有和他见面。
毛主席一生坎坷,共育有十个子女,或夭折、或失踪、或送人,留在身边带大的仅李讷一人,为人父母者都该知道这是一种何等深入骨髓的痛苦!
1948年中秋节,9月17日。
中秋夺城、解放济南
毛主席在济南战役的炮声中度过中秋。他对许世友作出战斗部署、静候胜利的消息。
济南战役于9月16日打响,9月17日中秋节时已经迫近内城,当时月明星稀、秋高气爽,“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呐喊声响彻云霄。经过激烈战斗,至9月24日,济南宣告解放。
中共中央在贺电中指出,济南的攻克,“证明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攻击能力,已经是国民党军队无法抵御的了,任何一个国民党城市都无法抵御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了”。就连为蒋介石撑腰的美国人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说:“自今而后,共产党要到何处,就到何处,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没有什么阻挡了。”
济南市时人口70万,是津浦铁路(天津至南京浦口)和胶济铁路(青岛至济南)的交汇点,连结华东、华北的战略要地,国民党山东省政府、第二绥靖区所在地,北靠黄河,南倚泰山,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济南的解放开创了人民解放军夺取国民党军重兵坚守的大城市的先例,是三大战役的序幕。
1952年10月26日,毛主席第一次视察济南时,亲口对在场的许世友等山东党政军领导人说:济南战役打得那么迅速、彻底,天下恐怕只有两个人想不到,一个是本人毛泽东,一个是蒋介石。
的确,我军原计划15~20天拿下济南,国民党则认为济南固若金汤、不可攻克。以至于国民党认为济南战役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2019年中秋佳节,大家继续看晚会吧
在中秋佳节之际
仰望星空
把酒邀月
追忆导师
愿中华复兴日
万里共婵娟
了解更多:
历史巨人
小杨与老爷子的忘年交
放弃斯坦福的伟大女性
2019年院长新生致辞:虚心使人进步,心虚使人更进步
中美国运大博弈4:香港这点事3
美军战俘对中共就一个字: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