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店既然可以因消费者要求提前取货而多收钱,为何不能因客户延迟取货而少收钱?
与成衣相比,
定制
无法让消费者享受到实时购物的快感,消费者在一手交钱后,往往需要等上个把星期,才能取到衣服,习惯了购买成衣的用户,尤其受不了漫长的等待。
虽然如此,定制店还是尽自己所能的满足消费者的特殊需求,比如在特殊情况下,愿意让消费者走“绿色通道”,对其订单进行“加急处理”。
实际上,抛开消费者一开始就明确需要加急的订单,大多数客户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急,从一个现象就可以看出来,定制店在拿到衣服通知客户后,仍有很多客户并不急于取走衣服,而是过了很久才来取衣。
如果客户取衣这件事很容易发生延迟,我们何不采用“延迟折扣”的概念,让消费者享受更多的折扣。
所谓延迟折扣,是指未来奖赏当前的主观价值,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的一种心理现象。具体
表现为以下两点,其一,未来的结果越不确定,它的价值就越低;其二,等待奖励的时间越长,它的价值就越低。
拿定制
服装
这件事来说,由于消费者在选购和被量体后,无法第一时间得到衣服,也不清楚最终衣服的样子以及是否合适等,对此心中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还会加剧内心的不安,在消费者的主观意识中,定制衣服的价值,也可能会随着时间延长而比实际价值要低一些。
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无论定制店的交货周期是7天还是17天,消费者总会要求定制店能否再快点,如果真按消费者的要求,定制店无疑会造成亏损,因为在同等时间内,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成本,人工跟单、催单成本等。
那么,如果随着时间延长,消费者的“主观产品价值”会降低,这一客观现象普遍存在,定制店能否利用这一规则,来重新设置服装的价格呢?
设想如下:核算用最快速的方式,完成一套定制服装的成本,包括物流成本、服务费、管理费、材料费、加工费和因加急而产生的各类加急费用等,以此为基准设置新的“标签价”。
但在服务客户时,同时给予客户一个按正常速度完成(实际比标签价要求的完成时间更长),价格却更低的“非标签价”,明确告知客户,时间越长,价格会相对越低。
如此定价的优势在于,如果客户确需加急,肯定不选延长交期的方式,即便如此,加急的费用也都包含在“标签价”之中,不会造成定制店的额外亏损。
如果消费者不是特别着急,选择了延迟折扣,不仅消费者享了优惠,而且定制店也能有更为充足的时间,从容安排订单。
按照这样的方式,当然也是有风险的,如果消费者全都按照所谓的“标签价”来选购,无需推迟,那么定制店的每一笔订单,留给生产的用时都比较紧张,需要严格盯紧工厂不能误工,以及因加急而可能引起的质量问题。
伴随高风险当然也会有高收益,由于时间紧急,标签上的服装价格,肯定比正常完成的定制服装的价格高上很多,这高出的收益,除了完成加急而产生的加工费外,其余的便可作为定制店的额外回报了。
当然,任何一种定价的背后,都是一整套逻辑在运转,每一种方法都需要经过实际测试,很难保证某一种方案对所有的店面都实用,因此,上述方案仅供参考,如需实施,还请仔细根据自己资源,认真核算定价。
消费者固然不会因为自己要求加急,却被要求花更多钱而感到兴奋,但却可能因自己不急取衣,便可得到折扣而感到高兴,两种方式的参照物不同,加钱是以时间为参考值,价格处于附属,而折扣却以价格为参考值,时间处于附属。
大多数定制店都会因消费者加急而收加急费,也会因延迟交货而赔钱,本文意在运用逆向思维,采取延迟折扣的方案,为客户省钱,为定制店省事。
对定制店而言,延迟折扣的方案,并不会造成标价和成本的损失,但用户的主观感受或许会不一样,如有其他想法,欢迎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