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书评周刊
新京报书评周刊2003年创刊,每周六出版发行,口号是“阅读需要主张”。书评周刊气质是严肃而有趣,主要评价国内外出版的大众类优秀图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悦读文摘  ·  每天思考一段话 ·  3 天前  
书单来了  ·  终于知道为什么路越走越窄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书评周刊

要紧是快活,何必求浮名?|一周书单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4-03 09:01

正文

伴着明媚春光,读上几本好书,是一个美好春天的正确打开方式。但是时间宝贵好书太多,读什么书自然也就成了个重要问题。我们期望这个荐书栏目成为你在书海里选书买书的得力帮手。


本周的“一周书单”,书评君从哲学、文学、历史、传记、艺术等领域精选了7本值得关注与入手的最新好书。春日正好,阳光正盛,要紧的是快活读书畅快生活,至于浮名烦忧,暂且放到一边吧。





 本期书情主持|新京报记者 张进



 哲 学  



《阿伦特:关键概念》

  编者:(美)帕特里克·海登

  译者:陈高华

  版本: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7年4月

  

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之一,汉娜·阿伦特的影响横跨哲学、政治、法律、历史、国际关系、社会学等多个领域。从流亡美国后出版《极权主义的起源》起,阿伦特迅速奠定了作为政治理论家的国际声望,并通过后续著作《人的境况》《在过去和未来之间》《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心智人生》等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并引起讨论和争议。阿伦特的思想及提倡的观念被后继学者们广泛研究,本书就是阿伦特研究者所著文章的合集。

  

这本集子特别关注了阿伦特思想的几个重要范畴,如人的境况、现代性的危机、政治和公共世界;讨论了她主要著作中的关键概念,如行动、权力、公正、邪恶和社会性。通过对其思想范畴和关键概念的讨论,本书用通俗的语言清晰描述出阿伦特的基本主题及其伦理和政治影响,梳理了阿伦特思想的不同脉络,是进入阿伦特复杂思想的指引。



 文 学  


 

《被占的宅子》

作者:(阿根廷)胡利奥·科塔萨尔

译者:陶玉平  莫娅妮

版本:南海出版公司2017年3月

 

即便在文学上“花样百出”的拉丁美洲,科塔萨尔也算得上异类。与其他作家的魔幻现实主义不尽相同,科塔萨尔有种独属自己的怪诞气质。看不见的侵占势力、具有强烈兽性的人,在电梯中感觉要吐出一只兔子……他才华横溢,年轻时便被博尔赫斯看重,两人因文学结下了终生友谊,他也被视为博尔赫斯的精神之子。博尔赫斯曾说自己很荣幸当科塔萨尔的编辑,马尔克斯则说,翻开第一页,我就意识到这是我未来想要成为的那种作家。


这部合集包括已出版过的《动物寓言集》《游戏的终结》和首次出版的《彼岸》。三部短篇小说集各有特色:《彼岸》轻灵可爱,《动物寓言集》别致精妙,《游戏的终结》深邃离奇。无论何种风格,科塔萨尔的故事总是让人目眩神迷,经过重重迷宫,带你抵达意想不到的终点。他用这种隐喻极强的叙述手法将自己对糟糕现实与扭曲人性的理解传递给我们,迫使我们主动去思考,参与创作。那科塔萨尔这些迷人短篇究竟具体讲的是什么事?不好说。正如博尔赫斯说的,无人能为科塔萨尔的作品做出内容简介。一旦我们试图概括,那些精彩的要素就会悄悄溜走。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

作者:白先勇

版本: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2月

 

《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众所周知,即便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占有重要位置。两百多年来,对《红楼梦》的各类解读数不胜数,现代的“红学”更是热闹非凡,一众文化学者都出版过解读《红楼梦》的书。作为小说家,白先勇著述颇丰,有《台北人》《寂寞的十七岁》《纽约客》等短篇小说集,以及长篇《孽子》。不过除了写作,他还是一位文化研究者,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深切的热爱和深厚的研究。


虽从1965年起便定居美国加州,但他在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国语文及文学长达近30年,对中国文学的研究随着教学不断精进,而作为枕边书,《红楼梦》更是被他一读再读。在反反复复的阅读中,他不断深入地探究这本奇书,挖掘其中无限丰富的技巧和意蕴。前两年,白先勇受邀到台湾大学教授《红楼梦》,本书即是教学讲义编辑出来的。在本书中,白先勇还原了《红楼梦》“小说”的原来面貌,没有谈书中的人物对应的是哪个历史人物,或某件事情的政治隐喻,而是侧重分析了《红楼梦》作为“小说艺术”的现代性,从神话构架、文字风格、人物塑造、叙事手法等方面剖析了曹雪芹如何将众多元素精妙组建,写出如此巨著的。通过这本书对《红楼梦》的解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红楼梦》单纯作为小说的伟大之处。

 


 诗 歌   


 《午夜起来听寂静》

作者:周云蓬

版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7年3月

 

周云蓬是极具文人气质的歌手,生于辽宁,9岁失明,15岁弹吉他,21岁写诗,24岁四处漂泊。在流浪中,他收获了自己的歌和诗。在音乐上渐渐得到认可后,他的诗也开始得到读者青睐,前些年的随笔集《绿皮火车》也拥有众多喜爱者。他的文字与自己特殊的经历有密切联系。“盲人”总是一个独特的视角,总能看到我们不能看到的东西。他把自己“看”到的,写进了诗歌,也为我们感知生活增添了另一个触角。


这部诗集精选了周云蓬1999年至2016年间的诗作,完整呈现了其心灵成长轨迹。曾经,他是一个迷恋流浪,忧郁、寂寞又激烈的青年,岁月变迁,现在他是一个宽厚、温暖,懂得生活、懂得幽默的男人。循着周云蓬的心灵足迹,这本诗集以写作时间和情感来划分章节,让读者按照明显的线索,一步一步读下去,慢慢走进作者的内心。他的诗歌具有大自然的气味,山川流水、落日夕阳,人间美好的感触自然朴素,真诚大方,让人在简单直接的意象中感知光阴流失,感知生命奇妙。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6月30日,周云蓬突发中风,因疾病产生的对人生的思考,在本书《病不好玩》一章中有集中体现,记录了他与疾病面面相觑的经历。

 


 艺 术   


《春·醉花阴》

作者:老树

版本:上海书画出版社2017年3月

 

   

春天已来,万物萌发,读点应景的书以作繁忙生活中的消遣必不可少。老树这本新书是其四季系列的“春天卷”,描写的对象正是当下的季节。乱花渐欲迷人眼,在美好春日,这本书带我们领略花红柳绿,累了便醉卧花阴,散漫的生活,有趣且迷人。


老树本名刘树勇,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自2011年以“老树画画”为名在微博上发布画与诗,便迅速被大众熟知、喜爱。其画风简单随意,题诗也看似随性而至,表达着豁达、惬意的生活态度,就像他所说:“要紧是快活,何必求浮名?”这种心境在紧张忙碌、被焦虑笼罩的当下普遍现实中,给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感觉,也因此有着不俗的吸引力。毫无雕琢感的画作,配上有趣的诗句,让人在翻看过程中放松下来,进入“生活”,进而体察生活中被我们忽略掉的那些情趣和美。


 历 史   

 

《五个人的战争》

作者:(美)马克•哈里斯

译者:黎绮妮

版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2017年4月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好莱坞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明确指出了本书的书写范域。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进程的影响极其巨大,波及范围无所不包,无论是政治、经济、科学,还是人文、历史、艺术,都因这场战争而产生剧烈变动,美国好莱坞自然不能例外。在当时的大背景下,战争电影理所当然地成为主流,因战争导致的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思考在电影中不断被演绎。然而,在被改变的同时,好莱坞也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作为主要参战国之一的美国,当时采取了一个有些荒诞的举措:将战争宣传工作外包给好莱坞。五位著名好莱坞导演,约翰•福特、乔治•史蒂文斯、约翰•休斯顿、威廉•惠勒和弗兰克•卡普拉,被允许自由出入战区,作者哈里斯对相关档案资料进行研究后,用这部作品讲述了五个导演从参与战争到归来期间的生活经历及电影作品,为我们理解好莱坞在战争中的角色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传 记   


《博尔赫斯的不幸婚姻》


作者:(美)诺曼·托马斯·蒂·乔凡尼

译者:卞建华

版本: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17年2月

 

博尔赫斯有句广为人知的名言:“如果有天堂,那应是图书馆的模样。”其痴迷阅读的形象深入读者内心,以至于一提起博尔赫斯,我们似乎就会想起一个博学的盲人老者坐在图书馆享受阅读时光的样子。然而,一个真实的人,自然不会如此片面。《博尔赫斯的不幸婚姻》就提供了另一个独特的视角,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图书馆之外的博尔赫斯。

    

本书作者诺曼·托马斯·蒂·乔凡尼是博尔赫斯的合伙人和翻译,根据自己收藏的日记、笔记、信件、手稿和照片等大量原始资料,通过揭露博尔赫斯与艾尔莎之间真实的婚姻情况,向我们展示了博尔赫斯懦弱、爱撒谎、性无能等侧面,还原了作为文学天才的博尔赫斯阴暗的一面。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本期书情主持:张进(新京报记者);编辑:张畅,张婷。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