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夏时报
思想创造价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环球时报  ·  泣不成声,安理会一幕! ·  4 天前  
新华社  ·  夜读|享受岁月静好,这三点很重要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夏时报

银行业乱象整治大幕开启,郭树清非常使命

华夏时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4-16 08:48

正文

华夏时报记者 张夏楠 北京报道 


郭树清重返金融系统后,银行业乱象整治就进入了非常时刻。

    

从4月7日到4月12日,银监会在3个工作日内接连发布了3份文件:《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切实弥补监管短板 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

    

同时,《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银行业“违法、违规、违章”行为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银行业“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银行业“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等多个专项治理文件也在近日下达各银行业机构。

    

由此,由银监会组织的2017年上半年全国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拉开序幕。距离郭树清正式就职银监会主席尚不足两个月,政令密集发布,强监管的高压态势已然来临。


“有什么,排查什么”

    

早在1月10日召开的2017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就明确提出“针对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开展专项治理”,以及“开展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的‘三套利’专项治理”。

    

这一具体工作开展交在了2月底才上任的郭树清的手上。

    

3月2日,郭树清首次以银监会主席身份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时也曾表态“要治理市场乱象,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深入开展违法、违规、违章行为的专项治理,重点整治违规开展关联交易、花样翻新的利益输送、重大经营管理信息隐瞒不报、违法违规代持银行股份等不良行为,充分发挥监管处罚的震慑作用”。

    

此次整治所涉及的范围之大,《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示了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债券投资业务、同业业务、银行理财和代销业务、房地产领域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外部冲击风险及其他风险十大风险类型。

    

而此次整治的思路是将市场上存在的金融乱象一一列举,由银行业机构一一对照自查,并集中整改,业务范围包括2016年末有余额的各类业务。“三套利”要求机构在6月12日前报送机构自查报告,并在11月30日前完成问题的整改和问责;“四不当”要求在7月15日前报送自查报告。

    

按照银监会现场检查局巡视员王朝弟在4月7日发布会上的说法,金融机构“有什么,排查什么;排查出什么,整治什么;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同时要列出问题清单,自查自纠,落实自身的管理责任。对于违反本机构内部规章制度的,按规章去办;违反监管规定的,按规定去办;涉及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部门处置。

    

总体来看,“三套利”整治提出了对于交叉性金融产品,以“资金来源于谁,谁就要承担管理责任,出了风险就要追究谁的责任”为基本原则。资金来源于自身的资产管理计划,则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切实承担起风险管控的主体责任,不能将项目调查、风险审查、投后检查等自身风险管理职责转交给“通道机构”。

    

同时,相关文件中对各项自查业务指标均分类列举。

    

如规避监管套利分为监管指标套利和监管政策违规套利两种,前者又被分为规避信用风险指标、资本充足率指标、流动性风险指标及其他类指标4大类;其中,规避信用风险指标一类又包含“是否存在通过各类资管计划(包括券商、基金、信托、保险、期货等)违规转让等方式实现不良资产非洁净出表或虚假出表,人为调节监管指标”等5项。

    

另外,空转套利划分为信贷空转、理财空转、票据空转、同业空转;关联套利包括违规向关联方授信、转移资产或提供其他服务,违反或规避并表管理规定等。


一天开25张罚单

    

“部分交叉性金融产品跨市场,层层嵌套,底层资产看不见底,最终流向无人知晓。这种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监管制度缺失,就是所谓‘牛栏里关猫’,没有完善的监管制度,银行业经营必然引发严重的风险暴露。”在3月2日的发布会上,郭树清这样评价。

    

2017年银监会的5个工作重点方向分别是重服务、防风险、补短板、治乱象、强协调;其中,补短板就是要根据银行业务和风险的新变化、新现象和新特征,及时更新监管规制,填补法规空白。

    

《关于切实弥补监管短板 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的出台正是以此为背景。通知除针对监管工作流程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强化要求,还提出了按照“问题导向”、“急用先行”、“协调配套”的原则研究制定包括《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修订)、《交叉金融产品风险管理办法》、《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修订)、《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信息披露指引》等26项“弥补银行业监管制度短板工作项目”。

    

除了填空白,现有制度的执行力度也在加码。

    

“今年将是强监管的一年,也是强问责的一年。”在4月7日的发布会上,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曾这样表示。根据郭树清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的说法,加大行政处罚力度,要“敢于亮剑、敢于碰硬,勇于‘揭盖子’、‘打板子’”。然而,4月14日,有消息称杨家才疑被带走。

    

据银监会披露,在2016年共有63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受到处罚,罚没入库金额2.7亿元,处罚责任人442名;而仅在今年的一季度,银监会系统就做出行政处罚485件,罚没金额合计1.9亿元,处罚责任人员197名。

    

4月10日,银监会公开了在3月29日这一天内做出的25份行政处罚信息,有17家银行业机构受到了处罚,处罚事由包括针对票据违规操作、掩盖不良、规避监管、乱收费用、滥用通道、违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

    

“银监会成立以来,严查违法违规经营一直是整个监管工作的重心。”王朝弟表态,今年现场检查的重点之一就是要通过严查监管套利,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回归主业,“挤掉不应该有的水分,把该去的链条去掉”,“这是我们解决跨市场、跨机构、跨区域,即所谓产品交叉的有效措施。”


不是风,是风暴

    

对于此次整治所带来的影响,有不少市场人士认为,大部分内容都未超出原有的监管框架。

    

海通证券宏观债券研究员姜超认为,此次自查范围涉及多项银行近年来普遍存在的套利和规避监管行为,而对同业存单和同业套利的监管是“三套利”整治的重点,涉及理财业务并没有特别超过预期的内容。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也称,对市场而言,文件中涉及的内容基本上在前期的监管文件中有所指示,该文件更多是对原有文件执行情况彻查的一个指导性纲领,“银行和非银已经有所收敛,部分银行违规会受到影响,对市场更多是情绪上的打击,实际的影响有限”。

    

不过也有信托公司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有些确实是之前监管的重申,但此次执行应该比较严厉,对业务会有影响。”

    

所谓“执行严厉”,或许可以从内容交叉设计的自查指标看出一二,以涉及较多的同业业务为例,“三套利”整治中除“同业空转”的专门内容外,其它分类下也有近十余项自查指标涉及同业业务;“四不当”中同业业务与理财业务、信托业务同作为“不当交易”重点检查内容,包括同业投资、同业融资、监管指标执行、内部管理列举了14项自查指标。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利差收窄。为了增厚盈利,银行近年来规模大幅扩张,通过同业套利、绕道监管等方式来配置高收益资产。2013年银行表内外大量增配非标,2015年上半年银行理财输血股市,而2015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存单大量发行,银行同业套利再度卷土重来,而地产各类融资高增,增加了系统性风险。”姜超表示,针对同业业务的整治是“防风险、去杠杆”思路的进一步强化。

    

他认为此次整治如果严格执行,将造成同业理财规模大幅缩减、并促使中小行为了缩表而抛售资产。

    

而国泰君安银行研究团队认为,监管部门针对监管套利的监管工作将会在排查摸底、掌握数据的基础上,逐步开始清理整顿。最终结果必然是银行对外资产投放的难度加大,或成本提高。

    

“原先规避了监管,节省了一笔监管成本,或降低了放款难度。今后以合乎监管的方式重新发放,成本必然是更高的,这其实也是为了实现金融去杠杆的目标。”国泰君安银行研究团队分析表示。


華夏時報 —思想创造价值—

  ▶微信 | chinatimes

  ▶微博 | @华夏时报 @水皮

  ▶网站 | http://www.chinatime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