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帝国西北部的边境不列颠,驻扎着3个军团和配套的辅助军。与遥远的汉帝国一样,这些士兵驻扎在了帝国最偏远、条件最差的行省,过着最辛苦的日子。
前面我们通过居延汉简记载的汉军饮食来观察了这些边境汉军的生活。今天我们也从饮食入手,
看一看西方同病相怜的罗马大头兵们,究竟吃的有多惨(好)。
【汉长城遗址虽然是一片荒地 但是大汉将士曾经在此金戈铁马】
挨饿的将士
在罗马的军事体系里,地位最高的是军团,次之是辅助军。所以在物资供应和待遇上,后者同样要次于前者。
辅助军通常分散驻扎在最远端的要塞里。受到运输距离和边境当地产出水平的限制,能得到的供应也十分有限。这一点在不列颠的文多兰达要塞中就可以清晰的看到。
与居延同样幸运,这座要塞保存了1300余件记录罗马军队日常文书的木牍,上面的内容清晰可辨,为我们窥探公元1世纪末到2世纪初的罗马辅助军的生活提供了宝贵资料。
【罗马辅助军只能住在这种寒酸营地里,远不及我大汉夯土城堡】
通过整理木牍的文字和要塞遗址中的动物遗骨发现,这座要塞的罗马辅助军饮食丰富。
除常见的面包、麦片粥等主食外,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野生动物,比如鹿、狍、野猪、野兔、狐狸、狼、獾、河狸、田鼠、野牛和鼹鼠。
由此可以看出,这些辅助军士兵们和汉军一样,也喜欢跑去野外野战狩猎。
这点在军营中食用家养牲畜的情况中也能充分体现出来。在辅助军营遗址发掘的动物遗骨中,牛是最多的,其次是猪和绵羊,山羊最少,而木牍记载这些辅助军还食用鸡,这一点比汉军普通士卒平时顶多只能吃到鸡或者飞禽要好不少。
【罗马兵请你吃鸡吧】
在把军营里的动物和野外的生物都吃完后,罗马辅助军们开始盯上了河里的鱼、牡蛎和贝类,甚至鱼籽都要做成酱来吃,连蜜蜂的蜜都不放过。
各类植物也出现在他们的菜单上,如榛子、李子、樱桃、苹果、甜菜、莳萝、大蒜和各种豆子,而一些诸如百里香、胡椒、橄榄油、猪油、黄油等奇奇怪怪的东西也不例外。此外,这些人在加班的时候还写了一封木牍,要求长官给外出执勤的士兵送一些啤酒来止渴。
长官,请你告诉我,我们今晚是全部回营还是只派一半人回营?我们明天的任务是什么?我的战士没有啤酒了,请您差人送一些来。
发件人:骑兵十夫长马斯库卢斯
---《文德兰达木牍文书》
【复原的罗马普通士兵饮食,可以看出蛋白质摄入比汉军好,约相当于下级汉军军官】
罗马兵的平均饮食水准
根据学者从波里比阿记载的步兵食物配给量估算,罗马军队的步兵一日只能摄入0.88千克的小麦。
有时遇到战事不顺,士兵们的肚子就要遭罪了。
公元前52年,凯撒在
镇压维钦托利时
遭遇粮荒。
无奈之下,饥饿的士兵们只能从远处村庄找来了牲畜宰杀充饥,内战后的狄拉基乌姆战役中,凯撒的部队缺少食物,沦落到只能吃大麦和豆子以及伊庇鲁斯运来的肉,痛苦的士兵们只能在当地挖掘一种植物的根茎,用牛奶浸泡后制作面包充饥,庞培见到后要求不让士兵们知道,以免因为敌人的吃苦耐劳而动摇军心。
军团士兵的日薪,是比首都工人还低0.5铜币。唯有在埃及这种遍地沙漠的地方,才勉强能超过当地工人的工资水平。
而在埃及出土的一份莎草纸账单无情的证明了这一点,在这份记录了公元81年两名驻扎在埃及的士兵的收支账单中,我们可以看到士兵一年能领到区区742.5德拉克马银币(埃及本地货币)其中食物支出达到240,占比约32%。
在去掉坐骑草料、鞋袜、衣服和节庆费用等花销后,一个剩下207一个剩下167德拉克马,分别占收入的27%和22%。
也就是说,普通军人在排除衣食开销后,还有可观的军饷结余。主要用于安家,买东西或者泡吧/逛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