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微课的公众号矩阵已经有累计 700 万粉丝,平台上入驻的机构和个人老师数量超过 80 万。荔枝微课的渠道,给了内容创业者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盈利机会。
文 / 张皓月
项目要点:
1、微信公众号关闭iPhone用户赞赏功能后,似乎切断了自媒体创业者的一个盈利入口。而拥有700 万粉丝、架构在微信生态内部的荔枝微课却借这只“黑天鹅”打开了内容付费的新渠道。
2、荔枝微课通过内容运营既帮助大v进一步导流用户,也帮助草根老师们吸引新流量。专题策划深度绑定了老师与平台的关系,同时通过退款保障和买课保险,保障了知识付费时代用户的利益。
4月19号,ios版微信关闭了打赏渠道,所有自媒体人都陷入了惊慌之中。而知识付费平台荔枝微课却借这次机会实现了业绩的增长。
据统计,打赏功能暂停后除了日常增长外,第二天在荔枝平台创建认证的老师和机构数量迅速上涨了10%。而不少已经在荔枝微课开创课程平台的自媒体人,则干脆将微课上的赞赏按钮分享到了自己的公众号里。
在这个内容付费成为潮流的时代,一篇爆款文章的打赏金额都会破万。经过“关闭打赏”的风波,以荔枝微课为代表的泛教育平台,也逐渐向知识付费领域靠拢。
创业契机:微信群里漫山遍野的上课语音听不过来!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如何泡好一壶茶,泡茶,最重要的是水……”荔枝微课上有一名老师,他开的专栏内容是《每天一个生活小tip》,从怎么泡茶好喝到怎么更快地叠衣服,每天上课的时间大概在10分钟,吸引了大批用户进行付费收听。
荔枝微课采取的是UGC模式,即每个用户都可以认证上课进行分享。微课的形式以语音为主,视频、ppt等工具为辅。目前每天都会上线近一万节左右的课程。从情感解析、到育儿婚姻,再到拉丁舞、语言等的专业技能,既包含专业性的知识,同时也涵盖了生活技能和兴趣。
“有人笑称我们是微课界的‘快手’。 ”荔枝微课的CMO陈劢介绍,现在连微课上交魔术的老师都吸引了大批“学徒”。
而最初开始微课的这个项目,是发现了微信群中语音授课的痛点。荔枝微课的创始团队最初是在微信中运营新媒体,进行流量倒流,手中有超过一千个微信群,在微信群里他们发现,虽然市场上已经有了红点、YY、喜马拉雅等上课的渠道,不少人还是喜欢在微信中直接拉群发语音进行分享。
这样做的原因一是方便,二是微信本身是个非常大的分享、汇聚人群的渠道。(微商的模式同理)从这里得到的用户二次导流到其他平台,是个很繁琐的工作,用户本身也会觉得头疼。
但在微信群里上课却直接带来了“小作坊式”的通病:老师的语音由机器人分享到多个群中,语音质量下降了很多,并且资料无法沉淀留存,更无法进行二次宣传。
荔枝微课团队正是看到了这一痛点,才开始下决心研发以微信生态为主的微课平台二次开发。而不同社群的课程在荔枝微课上线课程后,内容可以分享,用户也可以进行导流,因为想学习育儿的用户可能同样会有瘦身的诉求。
目前微信有8个亿的用户,而这种好友邀请关系、公众号推广则是荔枝微课拓展用户的主要方式。“目前我们有自己的app,但没有进行推广。付费用户在哪里,我们就会在哪个端下功夫。”陈劢说。
商业模式: 我们是流量的搬运工
目前荔枝微课的用户中,70%人群是30-40岁左右的女性。这与课程体系密不可分:如今还是情感类、生活品类的课程较多。而这些课程大多来自早期签约的机构和工作室。荔枝微课即是他们直接上线课程的平台,同时也是渠道流量分发的重要来源。
荔枝微课会帮助机构做两件事:一是提供宣传栏位,二是进行全方位的包装。在平台中,有些大V会自带流量,而更多的是名不见经传但是却有技能在身的老师们。这就需要平台的力量。
目前,荔枝微课签约了200位“草根”老师,协助他们运营。之前有一名长得很帅的大学心理讲师,经过包装推送后,单次专栏都可以达到100万元的销量。
同时针对不同的热点也会策划主题,推出系列课程。譬如三月的女神节、五月的母亲节,围绕不同的专题,会有老师报名提交课程,而荔枝微课的平台再进行课程筛选、参与海报的设计等等。
“这也可以类比为淘宝推出的个性专栏。” 陈劢说。
而经过运营和渠道分发得到的用户销量,荔枝微课会收取一定的渠道费用。这意味着除了讲师本身自带的粉丝之外,通过荔枝微课平台销售带来的交易额都会进行一定比例的分成。
除了渠道费用外,荔枝微课现在也在进行课程品类的拓展,开始与老师合作,推出自营内容。这部分的收入也会与合作的老师进行分成。
竞争优势:通过运营,锁定平台和用户
目前市场上,类似的语音知识分享平台越来越多。除了老牌的yy外,有千聊之类的竞争对手,也有罗振宇这种以个人IP发展起来语音知识付费平台。
而荔枝微课最担心的一点就是:当老师成长起来后,如果老师脱离了这个平台,用户会不会直接跟着老师走?
所以他们现在集中于流量的开发和课程的运营。现在也开始了大数据个性推送模式,面对不同的人群会推荐不同的课程。同时也与老师进行了签约:线上课程的50%必须在荔枝微课的平台上线。
最一开始担心的大V带流量,其实效果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大部分明星的几次分享课程,类似于知乎的live show,大部分用户只是来围观,由于过于碎片化,付费率和留存率并不高。真正形成长尾效应的,还是机构和工作室的系列课程。
“如果能给老师本身带来源源不断的用户,平台就会一直有优势存在。”陈劢介绍。
而为了留住用户,一方面是进行课程的专题包装和开发,一方面则是在购买环节上下功夫。如今知识付费平台和课程越来越多,不少用户激情之下购买后收听率并不高。针对这个需求,荔枝微课设计了退款保障和买课保险。
“用户实现了跨老师听课,说明用户正在渐渐被平台本身而吸引。”陈劢介绍,为了避免老师和用户的走失,荔枝微课紧密关注每个月的用户运营数据。现在每一个用户,都会看2.3个不同老师的课程。
而目前,荔枝微课则正在从泛教育平台转换为内容付费平台。在关闭了ios微信打赏功能后,新在荔枝微课上线的老师会将以往的文章包装为系列课专栏,在荔枝微课进行分发。
荔枝微课的公众号矩阵已经有累计 700 万粉丝,平台上入驻的机构和个人老师数量超过 80 万。荔枝微课的渠道,则是给了内容创业者们一个新的盈利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