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商图药讯
商图药讯是国内领先的线上生命科学资讯平台,致力于分享最有价值的前瞻研究、法规政策与行业资讯,洞悉产业生态。整合创新资源、倾听技术之声,通过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打造前沿科技、创新产品及服务模式的展示窗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优秀网页设计  ·  AI工具丨设计师刚需,可商用的AI生成背景图片库! ·  2 天前  
ZaomeDesign  ·  每日灵感丨二月七日 ·  2 天前  
优秀网页设计  ·  AI工具丨AI头像生成神器,定制专属情人节微 ... ·  3 天前  
字体设计  ·  学生们的立春节气字体设计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商图药讯

【IGC2024 9月7日精彩演讲摘要】肿瘤疫苗创新与开发专场

商图药讯  · 公众号  ·  · 2024-09-09 19:30

正文

专场J 肿瘤疫苗创新与开发 专场

IGC

9月7日, IGC 第八届免疫基因及细胞治疗大会 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圆满闭幕!

作为国内最大规模的CGT活动之一,今年IGC大会特设 12+ 场深度细分论坛, 28大 精彩专题,集结 170+ IO/GCT领域科研学者/KOL、企业领路人等专家讲者,两天活动共计吸引 3000+人次 的专业精英听众出席。


肿瘤疫苗创新与开发专场 现场纪要



话题:基于环二核苷酸类STING激动剂的新型原位肿瘤疫苗制剂研究

嘉宾:杨振军,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











杨振军教授探讨了环二核苷酸激活的cGAS-STING通路在肿瘤免疫中的角色,虽促进免疫,但亦存在抗癌免疫负调控。临床正积极研发STING激动剂,旨在利用其潜力开发新型肿瘤免疫治疗药物。杨教授的研究工作聚焦于STING激动剂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开发策略,因此杨教授也详细介绍了实验室研究内容:胞苷脂材DNCA/肽类阳离子脂材CLD包载cGAMP修饰物制剂体系的药效学研究,其逆转肿瘤微环境T细胞耗竭、诱导肿瘤细胞ICD、及重塑调节性T细胞等。同时还关注了Treg的稳定性和脆性,强调其在免疫治疗中的重要性,联合siRNA制剂下调Sema4A的mRNA, 明显可以降低免疫负调控作用。杨教授最后概要介绍了上述制剂联合mRNA制剂治疗宫颈癌的研究进展情况。以上研究结果,对相关方向抗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研发有重要参考意义。



话题: 新生抗原肿瘤疫苗的开发进展和产业化展望

嘉宾:程旭东,中生康元创始人











程总具体介绍了治疗性肿瘤疫苗的药效原理,如何更好的利用免疫系统的力量,靶向和消灭肿瘤细胞。尤其是如何架设通向 “肿瘤治愈”的桥梁,需要以优质的肿瘤抗原、高效的递送系统、强大的效应细胞、合理的治疗策咯四个支柱。程总最后介绍了中生康元开展的三项临床研究的进展(个性化树突状细胞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初诊断原发 GBM |期临床研究、个性化树突状细胞注射液治疗复发或进展的 GBM 1期临床试验、个性化树突状细胞注射液治疗末线恶性消化道肿瘤|期临床试验),优异的临床数据为个性化肿瘤疫苗的产业化带来了新的希望。



话题: 一项颠覆性技术,从诞生到临床应用

嘉宾:栗世铀,启辰生生物,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











本次演讲聚焦于RNA工程化免疫细胞技术的临床探索与应用,重点探讨了体外与体内两大工程化策略。提出了突破遗传学“信息流”瓶颈的创新“操作流”策略,展现了技术的前沿进展。深入介绍了mRNA在细胞免疫领域的四大应用实例,及其在TCR-T、CAR-T及CAR-NK等疗法中的多项处于临床阶段的研究成果与数据,展现了该技术广阔的应用前景与治疗潜力。最后介绍了新技术也面临着各种挑战,新技术转化的高壁垒:技术性、工程性、临床成药性三个方面。



话题: AI 赋能肿瘤疫苗全流程

嘉宾:李晓林,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所研究员,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











李教授的演讲聚焦AI在个性化肿瘤疫苗研究中取得的进展,推动“第五范式” ——人工智能驱动的生命科学研究新范式。AtomicVac平台展示了AI在个性化新抗原发现、肿瘤疫苗和递送设计的全流程应用,通过多来源多模态数据,全流程联合优化提升预测精度和有效性。通过AtomicVac平台来打通数据、模型、流程和实验的统一评价标准,来推动广泛合作,优选最佳解决方案,为肿瘤治疗开辟新路径。



话题: TLR7配体在抗肿瘤疫苗及免疫细胞中的应用

嘉宾:高东,深圳深科生物再生医学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官











高总表示化学分子、抗体、细胞一味追求强活性的传统惯性思维需要转变,介绍了惰性化学分子和低免疫原性抗体通过ADC同时双向获得药效和免疫活性的“弱弱得强”的创新进展。同时,高总介绍了细胞培养体系添加TLR7惰性配体的研究,通过病毒保守分子刺激细胞自动释放细胞活素,部分替代外加细胞活素,将过继性细胞疗法推进到“半自养性细胞”疗法的创新研究。最后,高总指出基于肿瘤免疫循环的“复方疗法”,将联合疗法更系统化,鼓励通过大数据等多手段探讨肿瘤免疫循环中各类药物的适配性,减毒增效,造福患者。



圆桌讨论:不同技术下肿瘤疫苗研发及产业化的机遇与挑战

嘉宾: 主持人:杨海涛,瑞羿奥纳(上海)生物医药公司董事长










程旭东,中生康元创始人

栗世铀,启辰生生物,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

陈海敏,安达生物药物开发(深圳)有限公司,COO首席运营官

邓敬娜,圆因生物,临床前研发负责人


杨海涛:肿瘤疫苗新生抗原的难点在哪里?


程旭东:概括起来一在研发角度发现新生抗原种类繁多,但应用在临床阶段的种类非常少。怎么把规模扩大,在生产中开发功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真正用到病人身上的新生抗原还是非常少的。另外就是新生抗原怎么用到体内,导入体内,解决耐受问题等。从研发、应用、申报环节等等都有很多很多的问题。


粟世铀: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多,从反馈过程中还会有很多新出现的问题。


陈海敏:胰腺癌前期的确有困难,经过一段时间得数据积累,以及用手术得新鲜组织,目前新抗原的数量还比较可观,可以高达20多条。


邓敬娜:生产过程中怎么保证更快速的生产、包括质控等是有些挑战的。


杨海涛:胶质细胞瘤脑部肿瘤研发的难点和挑战?


粟世铀:脑瘤的确比较难,复发比较快。首先要切除肿瘤再和其他手段联合应用。报道发现,脑瘤生长到一定程度血脑屏障就已经被破坏不可逆,另外由于复发较快,没有特别好的方法,所以观察周期相对较短。


杨海涛:所有做的肿瘤疫苗是不是都脱离不开联合应用机制,未来能不能达到离开联合用药?


程旭东: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增强疫苗本身的药效,引发体内独特的机制,会有一些思路,未来有可能实现。


粟世铀:根据疾病进展的不同阶段,看是否能够单独应用,但要综合疾病进展考虑。


陈海敏:目前安达IIT阶段在胰腺癌根治术后阶段做的是单疫苗,没有联合PD-1,临床效果非常显著,因为PD-1在胰腺癌没有获批,因此未来注册临床在中国只能做单药,在美国申报比较宽松些可以考虑联合。


邓敬娜:单用肿瘤疫苗也有很好的效果,目前也有一定的基础,但可能联用对患者更好的角度,联用也是非常好的选择。


杨海涛:人工智能在研发上的益处?


程旭东:很期待人工智能的方向,目前人工智能的各方面应用也是一个很有力的工具,相信明年会有一个新的发展。


粟世铀:一定是要融合进来的,不过尚在验证整合阶段,在往前推进,愿意和ai领域合作,期待应用。


陈海敏:个性化疫苗目前新抗原分析使用的AI技术,保证了个性化疫苗的临床效果比较好,未来会通过进一步分析单细胞测序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的分析,能更加精准的找到适合的病人,保证临床的效果。


邓敬娜:AI现在渗透到研发的各个环节,也是很好的优化,未来很多方向都离不开ai的助力。


杨海涛:目前mRNA国外的商业很成功,我们跟国外有一定差距,我们的差距在什么地方?我们怎么进一步推进疫苗出海成功?


程旭东:未来还是很有希望的。应用产品非常重要,会是产品开发的契机。国内与欧美不止在技术方面,在监管等方面都有一定差距,国内的监管有很大限制,技术方向也是欧美专利技术更加领先。困难重重但是持续坚持是有可能突破的。


粟世铀:近3-4年产业链的发展毋庸置疑,在未来的科技技术的发展,领域还会迎来更大的发展。中国近3-4年产业的发展成果非常值得肯定。但最终成功呢和产业的模式等都有关系。


陈海敏:我们的优势在于临床,中国临床病人多,病源集中,临床进度可以加快,前期IND进度我们慢于欧美,但临床是优势,后续通过临床来加速。


邓敬娜:疫情确实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平台目前还是得到了验证,也有自己的方法,未来也会更加扎实的进行优化拓展,争取跟得上世界研发团队的步伐。


杨海涛:国家机构对我们的支持够不够?资本投资市场是否能够继续支持我们?


程旭东:监管局在积极改变,相比过去的保守,监管机构在积极的与时俱进,也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


粟世铀:资本的目标是赚钱,所以适当开放出一些政策能够让投资人赚到钱,还是能够吸引到资本的支持,推动良性的循环。


陈海敏:CDE目前把除了细胞与基因治疗归为先进治疗外,肿瘤新抗原归到先进治疗的第三类,是新型的赛道,也能更加吸引更多的投资人。对于投资人来说,主要考虑的还是临床价值,目前有意向接触的投资人,会比较看重临床的效果和未来临床的转化价值。所以未来可以通过降低成本,选择有非常高转化价值的适应症来吸引投资人。


邓敬娜:监管机构有出台系列政策,也得到了监管机构的大力支持。还需要时间。目前很多方向投资人也很感兴趣。

(嘉宾未确认)



话题: 高效免疫自复制DNA疫苗广谱抗肿瘤免疫药物的创新研发

嘉宾:于继云,北京震旦鼎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首席科学家











博士 表示 自复制DNA疫苗技术因其独特的高效性、安全性和创新性,逐步获得行业内外的高度认可,成为肿瘤治疗性疫苗和核酸疫苗药物研发领域的新热点,受到社会广泛关 注。


北京震旦鼎泰生物科技公司,是中国目前唯一一家在自复制DNA疫苗药物深耕多年,并取得卓越创新研发成果的生物制药高科技企业,拥有自复制DNA疫苗药物研究发现和临床前研究的完全能力,并正在打造药物生命全周期、全链条能力。2023年1月,北京震旦鼎泰生物科技公司在研的自复制DNA广谱肿瘤治疗性疫苗创新药ZD-001,获国家CDE批准开展Ⅰ期和Ⅱ期临床 试验。


ZD-001也是全球第一个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的自复制DNA疫苗免疫抗癌药物,其治疗适应症广泛,具有肿瘤治疗和防控肿瘤复发转移的双重效应。该公司药物研发核心技术创新性强,具备更加高效、安全、稳定和可及的技术优势,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目前北京震旦鼎泰生物的自复制DNA广谱肿瘤治疗性疫苗免疫药物处于蓄势待发状态,全球暂无竞品上市,是市场潜力巨大的蓝海赛道。该公司在自复制DNA疫苗技术领域的卓越创新研究,将引领中国DNA疫苗药物行业,向国际前沿甚至领先水平迈进。



话题: 基于lncRNA的肝外靶向递送技术

嘉宾:宋旭,成都凌泰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











宋总介绍了核酸药物开发的现状与前景,提及Alnylam公司通过SIRNA稳定及肝靶向技术,将药物开发成功率提升至64.3%,远超行业平均5.7%的整体成功率。lncRNA(长链非编码RNA)作为新兴核酸分子实体,具有三大显著优势:广泛参与生理调控、应用范围广不受靶分子限制、及基于其深入研究的功能模块组合为新药开发提供新策略。并介绍了基于IncRNA功能模块的InCRNA药物在RNA治疗策略中的优势。认为lncRNA药物能成为治疗疾病的新途径,加快创新递送技术的研发以推动市场应用。



mRNA实体瘤治疗型疫苗临床前及临床研究探索经验

主持人:张恒辉,臻知医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张博士介绍了mRNA肿瘤治疗型疫苗,其在抗原选择、给药方式、免疫原性、生产技术、贮存运输、安全性、成本及适用场景等方面的挑战。回顾过去,团队作为国内肿瘤治疗疫苗领域的先驱,于2006年成功获批全球首个肝癌治疗疫苗NY-ESO-1b IND。展望未来,臻知医学将依托肿瘤抗原表位库与TCR靶点库,实施差异化策略开发mRNA肿瘤疫苗与T细胞药物,专注于下一代实体瘤特异性T细胞创新疗法的研发。



胰腺癌个性化肿瘤治疗性疫苗

主持人:陈海敏,安达生物药物开发(深圳)有限公司,COO首席运营官












陈总指出肿瘤治疗是世界性难题,传统治疗方法对于肿瘤恶化的千预能力有限,大多数癌症缺少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免疫疗法成为攻克癌症的希望,其中新抗原疫苗受到重点关注。同时,陈总介绍了肿瘤免疫疗法的三大研究领域各自的优缺点,对肿瘤新抗原及其疫苗的常见制剂类型进行了介绍。同时还介绍了肿瘤新抗原研究的最新趋势,强调了该领域已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我公司作为全球首个开展胰腺癌术后防复发个性化疫苗试验的机构,分享了我们的研究成果和显著疗效,特别是长期观察下所展现出的疗效优势,目前胰腺癌术后5年的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显著优于历史对照,进一步凸显了新抗原疫苗在肿瘤治疗中的巨大潜力。



现场盛况 精彩纷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