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抗日战争中,先后参加正规伪军及伪武装组织的人数总计在200万人以上,其中100余万伪武装被八路军、新四军消灭。但到日本投降时,各路伪正规军、保安团、军警的数量依然十分庞大。
在抗战中如此多数量的伪军,其武器装备的来源是何处?本文就来探讨下这一问题。
▲几个主要伪军势力
一:日军提供日式武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在短短数月间就攻陷了我东三省。由于日军兵力不足,因此整合了投降日军的部分东北军部队和土匪武装为伪军,这些伪军在日军侵占我东北期间,起到了极坏的作用。
伪满洲国成立后,这些伪军摇身一变成为了伪满洲国军。最初,这些伪军的武器装备仍是东北军时代的杂式武器,仅步枪便有26种之多。
日军随后着手整编伪满军队,裁汰了大部分原东北军和土匪部队,并以日军顾问和伪军校培养出的军官为指挥人员,另招募兵员补充军队。
▲伪满高级将领
在军队编制上,伪满军的主要作战单位为混成旅、步兵旅或骑兵旅,混成旅又分为一号混成旅和二号混成旅,旅级编制以下则是作战团。
伪满军的军队编制是在原东北军编制基础上改编的,但做了大幅度的弱化。以其甲种步兵团为例,全团只有971人,还没有日军步兵大队的兵力多。
在武器装备上,日军也弱化了伪满军,除了几支铁甲车队(装备8辆土造装甲车、22辆卡车、8辆乘车和5辆摩托车)和重炮部队(最早为6种型号的88门山炮和70门野炮,后统一为日造38式野炮和41式山炮,但仍有从东北军处得到的重炮,如从军舰上拆下的10门120毫米炮)外,大部分伪满军都是以步兵武器为主。
不过日军给伪满军提供的却是日式武器,比如其步枪就统一为三八式步枪,轻机枪为大正十一年式,重机枪则为大正三年式,当然这些武器好多都是日军裁汰的,而且给伪满军配备的子弹也较少。
在伪满军中比较例外的是所谓的“铁石部队”,该部每个步兵团辖3个步兵营,1个战防炮连,1个迫击炮连,1个工兵连,1个辎重连,1个指挥排,1个通信排,1个卫生队;步兵每营3个步兵连,1个重机枪连。步兵每连连长以下188人,装备12挺九六式轻机枪,12具八九式掷弹筒;战防炮连装备平射炮8门;迫击炮连装备迫击炮8门;重机枪连装备九二重机枪8挺。
▲使用日制重机枪的伪满军队
这支部队的武器配置比当时山海关内的日军都要好,当其被用于冀东与八路军的作战时,关内日军还多有抱怨其武器超过自己。
日军在侵占我东北地区后还不断拉拢内蒙的德王,1935年冬一次就允诺给其步枪5000支及经费数十万元。
伪蒙军的规模不大,其后续也得到了部分日式武器的补充,但并非全日式武器。
此后,日军对华北及汪伪的伪军也都补充过日式武器,但总的来说由于关内伪军数量极大,日军对关内伪军提供的日式武器并不是太多。其中仅限于伪军中的精锐部队,如汪伪政权中的警卫师中就有不少日式武器。
二:日军提供的缴获武器
全面抗战前,日军轻取了我国东北,缴获了巨量的武器装备。
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与国民党军的大规模会战有22次,其中大多数以国军败绩而告终,日军由此也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
据日方统计,1937年7月到1941年11月,其缴获的武器有:
重炮、野炮、山炮等1427门;速射炮和高射炮375门;迫击炮1966门;重机枪4425挺;轻机枪13526挺;步枪405165支;汽车和坦克(少量)1459辆。
上述时间段内的大规模会战有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桂南会战、枣宜会战、豫南会战、中条山会战、上高会战等。
因上述会战大多为日方获胜,日军确有缴获大量武器的可能(注:日军战报中的杀伤数字多有夸大,但缴获数相对真实)。
据国民政府统计,1937年7月到1941年的四年半时间中间,军队伤亡约250万人,占到了全面抗战时期国军损失的近80%。
▲被日军缴获的德制一号坦克
在武器装备方面的损失也非常大,仅仅1937年7月到1938年12月的一年半时间中,就损失重炮、山炮、野炮660门、迫击炮1300门、重机枪4000挺、轻机枪18500挺、步枪311000支。其中除部分为损坏、被摧毁外,大多为溃败时遗弃,除流散在民间者外,有相当部分则被日军缴获。
日军缴获的这些武器,其中除了少数装备会留用之外,大多数则不会自己使用,而是储备起来。
这倒不是说这些武器没有使用价值,而是日军这种近代化军队有着完整的装备供应体系,使用缴获装备会打破这种供应结构,因此其并不会经常性地使用缴获武器。
一直到了抗战后期,由于日军本土武器供应量不足,其才有选择地使用缴获武器整建制换装了部分部队。
至于缴获的大部分武器装备,其实是提供给了当时占领区内组建的伪军了。
▲汪伪军中的德盔部队
1941年1月,日本与汪伪政府甚至签署协定:(伪军)装备之武器来源及资材以由日军交付之虏获品为主,其他补给来尽量由日军维持。
如孙殿英投敌后,日军即补充其不少缴获的武器。庞炳勋投敌后,日军对其比较重视,立即划拨一批缴获的武器装备由孙殿英转手提供给庞部。但孙殿英将这批武器截留,提供给庞炳勋的都是本部的杂式武器,日军听闻后甚至直接向庞炳勋部提供了一批在缅甸战役中缴获的英式武器。
不过,日军虽然会为这些伪军提供武器装备,但是对于重型武器是有限制的。同时日军也严格控制伪军所拥有的武器弹药,以防其在与八路军、新四军作战时被缴获,同时也是为了防止部分伪军反正后将这些武器弹药带走,反过来会对日军造成打击。
三:国军投敌自带武器
全面抗战前期,国军主动投敌者还比较少,到了抗战中期之后,在山东、河南、江苏等地的国军开始大量整建制投敌。
据估计,抗战时期整建制投降的国民党军约有50万到60万人之众,其中绝大多数部队是持械投敌。
这些投敌的国军中,一部分是由于其长官丧失了抗敌斗志,视自身利益高于国家利益所致,如多次倒戈的孙殿英部;还有一部分出身杂牌军,但因受到排挤而投敌者;另有一部分是为执行所谓“曲线救国”策略而主动投敌者。
▲八路军缴获的武器
这些投敌的原国军整建制部队被改编为伪军后,大多与重庆方面仍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大部分也能保持所部的独立建制。
日军对这些投敌国军与重庆方面的联系并非不知情,甚至有的国军投敌时与日军商讨的“合作”条件便是成为伪军后,不得将其用于与国军的作战中。
在正常状态下,这些国军在降日前本也牵制着日军的不少力量,而其投降并成为伪军后可作为扫荡八路军、新四军的武装使用。
对日军来说,即便这些伪军不能用于与国军作战,但其用于与八路军、新四军作战中依然可以解脱大量日军兵力,并且可减轻日军的伤亡,其仍然是乐于使用的。
当时,日军通常会划归部分地盘给这些伪军,同时也会提供部分补给。
当然,日军为了笼络这些伪军,也会提供部分武器装备,但不会很多。
相较于伪满洲国军、伪华北治安军和汪伪军的这些伪军来说,日军对原国军整建制投敌的这部分部队控制力度是要弱一些的,同时也是边使用,边戒备的状态。
日本投降后,由于国军主力还在大西南,为了能尽早占据华北、华东地区的要点,这些伪军便摇身一变成为了所谓的“先遣军”“挺进军”,率先“受降”了。
四:伪军自筹、自造武器
抗日战争中,有些伪军是比较另类的,如伪华北治安军即是如此。
该军以采用了极其正规化的建军思路,其军装的设计甚至是非常西化的,这与主导伪华北治安军建设的齐燮元有关,此人曾是北洋军阀之一,对于军队建设有自己的一套思路。
▲
伪华北治安军
在伪华北治安军的建设过程中,甚至还从欧洲直接采购武器,人员如步枪、手枪及轻机枪等。
当然了,伪华北治安军不可能全部以采购的新式武器为主。其绝大多数武器还是日军提供的缴获武器,为强化伪治安军战力,日军也提供部分日式武器,甚至是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