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羊毛工作坊
零壹财经旗下新媒体。当世界在做加法时,我们为您做减法。金羊毛工作坊,扣动财富的扳手,投资者的私人定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金羊毛工作坊

国内核心专家关于谈判结果的分析

金羊毛工作坊  · 公众号  · 羊毛  · 2019-05-12 23:53

正文

金羊毛工作坊

投资者的私人订制


导读:我们选取了余永定、郑永年、马骏、陈文玲等国内几位专家谈中美谈判结果。


来源:侠客岛、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新华社等


1

郑永年: 只要谈判没有破裂就是好的,只要还在谈,还是能谈出理性来

节选自 侠客岛 【独家】郑永年:中美只要还在谈,就能谈出理性来


我觉得 经贸摩擦还是要放在中美关系总体环境变化的角度看 ,这样看得更清楚。我跟美国朋友交流,中美关系现在有三个主要的“互动领域”——

第一个,跟特朗普团队主管商贸的人谈贸易摩擦,这是贸易领域;


第二个,是美国国会两党主导的、要跟中国发起“技术冷战”的领域,这是国会主导的;


第三个,传统安全领域,军工系统主导,也就是美国鹰派,想把中美关系引向传统美苏式的冷战。

这三个领域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尤其是后两个领域,有没有特朗普都一样,这种势力都在。 所以贸易摩擦走向不仅取决于特朗普,更取决于美国国内的整体形势 。现在在美国国内看来,特朗普任何跟中国的交易,一旦被认为己方妥协了,不但政治上不得分,反而受批评、有压力。

从经济的角度说,贸易摩擦当然对中美都有损害;但如果改变这种状态无助于特朗普在政治上得分,对他的政治前途没有好处,他就没有改善的动机。但同样,两国关系又不能搞的很坏,这也是维护美国利益的。这就是矛盾,是美国精英集团在外交政策方面分裂的反映。

因此,看中美经贸摩擦,特朗普本人的特点当然要考虑,但在考察他的行为时, 除了经济利益,更要看政治利益 。就是说,跟中国达成协议,对特朗普政治加分有好处吗?


郑永年: 谈判也要有诚意,不能漫天要价,不能一味喊更高价格,逼着对方接受,毕竟协议要照顾到双方的利益 。谈判肯定不能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

只要双方都仍有谈判意愿就是好事。也许在前面提到的三个领域里吵吵闹闹,但双方的利益诉求可能表达得更清楚,时间长了,说不定还更理性。

从这两天中美的资本市场反应也能看出来,中国和华尔街当然都希望达成协议,因为这是两大经济体的关系,会影响到整个世界。我觉得 企业界还是要放宽心态,只要谈判没有破裂就是好的,只要还在谈,还是能谈出理性来


郑永年: 你说的现象非常重要。美国发动贸易冲突,认为自己是老大,中国就该听;但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几十年积累了相当的力量;即便是对华发动技术冷战,中国40年的技术积累也绝非吴下阿蒙。特朗普总说“美国会赢”,中国的经济表现也很不错。大家都要看清楚对方的实力。

以前战争也是一样的,战场上的表现决定了谈判的走向。现在的关键在于,双方要意识到, 只要谈判下去,双方能更加理性,应该看到双方的经济不能脱钩,一旦脱钩对彼此损害都很大 。这就说明,这两个经济体总量最大,问题可能多,但消化能力也强。

说实话, 如果继续摩擦下去,到最后可能受损害、受影响最大的是其他国家 。尽管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比如泰国、马来西亚、缅甸、印尼等,可能短期内得到了一些经济上的好处,但从长远看,这些国家受不了。所以我们说“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没有道理的,全球化发展到今天,国家间确实是命运共同体,科技、产业链都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旦出问题,大国消化能力强,小国最难受。


2

余永定: 我们应该对最坏的可能做好准备

节选自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余永定最新演讲谈中美贸易:有些东西,我们不能让步


以下为余永定演讲全文及答记者问( 来源: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


简单说一下我对中美贸易谈判的看法。


我认为谈判之所以能够取得结果,有一条非常基本的道理,就是贸易战没有赢家,换句话说,伤敌一千必自损八百。所以,中国应该有理有节,在WTO规则之内进行合理反击,中国在此前一段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我们是以战止战,并不是撕毁中美长期以来建立的非常紧密的经贸关系。恰恰相反,我们希望维持这种关系,之所以反击,就是为了维持这样一种关系。


后来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也能够感受到,中国的谈判代表团对自己的立场、姿态做了一些调整。给人的感觉是: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我们的代表团是尽量隐忍;尽最大努力维持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能妥协则妥协,能让步则让步。


但是有些东西,我们是不能让步的,比如中国未来的发展机会。如果在这些方面做了让步,那么以后就没有发展的可能了,我们绝对不能让步。再比如主权问题,主权的概念比较宽泛,有些是可以和必须让渡的。在最基本的主权问题上我们是不能让步的。尊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不顾尊严的国家在世界上是得不到尊重的。


从最终结果来看,中国谈判代表团做了自己所能做的事情,对他们的努力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接下来再说一下《中美应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双边贸易关系》这一课题,这个课题是在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课题小组与PIIE不断交流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东艳和徐奇渊博士是课题负责人,黄益平教授和我是课题组顾问。


课题组本来想研究中美贸易的“三零”问题(零关税、零非关税壁垒、零补贴)。后来赶上中美贸易战升级,实现中美之间的“三零”几无可能,于是转到现在的课题。


今天早上我们得到消息,谈判并没有破裂,还将继续下去,我想贸易争端是个长期问题,贸易摩擦是个持久战,我们还有许多研究工作需要继续进行下去。


关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据我所知, 世行的一个报告称,如果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都被加征25%的关税,那么中国的名义GDP将下降5%,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但更多的研究结果显示,影响比较有限。我之前的一个同事也用一般均衡模型对影响做了估算,同样的加征关税会使中国GDP减少0.6%。


对于完全不同的预测结果,我们很难去做选择。我个人认为, 考虑到中国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如果价值链被切断,情况如何我们还不知道。但我们应该对最坏的可能做好准备。


但是,无论如何中国经济是能够抵御冲击的,中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还都有空间。如果有事情发生,我们可以利用更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对冲这些不利影响。


另外,我们也不能忘记人的主观能动性。如果我们的政府对于经济领域和非经济领域的问题都能解决好,战胜暂时困难是没问题的。


3

马骏: 目前的国内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应该会帮助市场提升其对新的外部冲击的韧性


5月9日晚间,著名经济学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接受央行旗下中国金融时报采访,透露, 按照马骏团队的测算,如果美国把来自中国2000亿美元出口产品的关税税率从10%提高到25%,中国也实施相应的反制,这个情景对中国GDP增速的负面影响在0.3个百分点左右,属可控范围。


马骏释放了几个重要信息——


1、关税战升级,最坏的情景假设下,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是可控的。


参照过去一年中美贸易摩擦几个阶段的实际影响来判断,即使贸易冲突按美国所威胁的版本升级,中国也采取相应的反制,这些措施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并不大, 或者说会明显小于2018年股市反应所隐含的冲击力度 我们用经济模型的计算结果是,如果美国把来自中国2000亿美元出口产品的关税税率从10%提高到25%,中国也实施相应的反制,这个情景对中国GDP增速的负面影响在0.3个百分点左右,属可控范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