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财经》是由天津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的一份反映中国财经管理类专业期刊。所选用、发表的稿件紧扣中国经济发展脉博,透析中国经济发展深层动因,探索中国经济发展之路,关注社会民生,把握财经类学术研究动态,突出前瞻性、前沿性、科学性和针对性 |
今天是2025年4月7 日,星期一,农历三月初十,美好的一天从阅读《现代财经-早读早分享》开始!
每日晨语
5条成长建议,送给一直很努力的你:①主动沟通,多多聆听;②坚持阅读,拓展视野;③及时复盘,积累经验;④敢于挑战,走出舒适区;⑤珍惜时间,科学规划。时间会铭记你我的每一分珍惜和付出。加油,共勉! 美好一天从“成长”开始!周一,早安!
以下内容是由《现代财经》编辑部根据国内外财经类门户网站相关资讯编辑整理而成(总第3335期)。原创不易,敬请尊重。谢谢鼓励。
一、早读分享
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业绩预告质量的影响:促进还是抑制
导读
业绩预告对防范化解企业重大风险具有积极作用,国有资本参股能否提高民营企业业绩预告质量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使用2010—2022年沪深A股上市民营企业数据考察了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业绩预告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资本参股能够有效提升民营企业业绩预告的精确度和准确度。机制分析表明,国有资本参股发挥了监督效应和资源效应。在区分业绩预告类型和国有资本类型后发现,国有资本参股会提高民营企业披露业绩预告的积极性和谨慎性;相比于异地国有资本,本地国有资本在提升民营企业业绩预告质量上发挥了更显著的作用。此外,国有资本参股的持续期越长,越有助于提升民营企业的业绩预告质量。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国有资本优化资本市场信息环境、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国有资本参股;业绩预告质量;监督效应;资源效应;
引用格式: 崔潇漫,汪平.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业绩预告质量的影响:促进还是抑制[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5,45(02):91-109.
业绩预告是公司管理层在定期财务报告公布前对预期会计盈余信息的披露。作为对定期财务报告的补充,业绩预告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要方式。高质量的业绩预告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前瞻性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引导市场盈利预期 [1] 、释放业绩风险 [2] 、减少资源错误分配 [3] ,从而提高公司和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一方面,管理层会出于降低信息不对称 [1] 、进行声誉管理 [4] 、规避诉讼风险 [5] 等动机提高业绩预告质量。另一方面,由于管理层对业绩预告披露时间、披露方式的选择以及披露内容的详尽性具有自由裁量权 [6] ,所以管理层也可能出于机会主义动机扭曲业绩预告从而获取私利 [7]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尚不成熟且业绩预告监管力度较弱,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存在披露模糊、预测业绩和实际业绩偏差较大、甚至业绩变脸的现象,许多公司也因此被证券监管部门出具了监管问询函或警示函。低质量的业绩预告不仅无法打破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屏障、发挥风险警示作用,还会干扰正常的市场秩序,不利于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2020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努力完善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在这一背景下,探究如何提高业绩预告披露质量、充分发挥业绩预告的风险警示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混合所有制”是指不同所有制资本所形成的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股权结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混合所有制迅速成为公司治理领域的中心议题之一。作为建设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民营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提出,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公有制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进行股权融合、战略合作、资源整合,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明确了国有资本参股民营企业是混合所有制的方式之一。自此,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式确立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路径。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有资本参股民营企业的案例逐渐增多,进行“混改”的民营上市企业占比已超60% [8] 。因此,准确把握国有资本在民营企业中所发挥的作用,对于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和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质是异质性股东的“互补”和“制衡” [9] 。一方面,国有资本能够为民营企业带来资源支持。国有资本参股不仅能通过国有资本和政府的“天然”联系缓解民营企业的信贷歧视和融资困境,还能为民营企业提供关于政策制度等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另一方面,国有资本进入民营企业所形成的多元股权结构有助于提升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 [9] ,提高投融资效率 [11] 、提升企业绩效 [12] 、降低金融风险 [13] ,国有资本也可以通过委派董事影响管理层的决策 [10] 。相比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稳定器”,具有较高的风险规避意识和财务信息质量要求 [14] 。那么,国有资本参股是否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民营企业的业绩预告质量呢?对于这个问题,现有文献尚未进行深入研究。
相对于既有文献,本文的边际贡献如下:第一,本文从前瞻性会计信息质量的角度扩展了国资参股的经济后果研究。与定期财务报告所反映的历史信息相比,业绩预告不仅具有较大的会计信息含量,还具有前瞻性的增量信息,是投资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 [16] 。第二,本文以股权结构为视角,补充了业绩预告质量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为异质性股东的“制衡”和“互补”效果 [9] 提供了增量证据。第三,本文深入揭示了国有资本参股对业绩预告质量的影响机制,从内部监督效应、外部监督效应、信息资源效应和财务资源效应四个维度检验了国有资本参股所发挥的监督效应和资源效应,细化了相关领域的研究。
1.业绩预告质量的影响因素
业绩预告包含了关于公司经营状况和未来前景的前瞻性信息,准确可靠的业绩预告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调整市场预期 [1] 。业绩预告的披露动机包括声誉管理动机 [4] 、诉讼规避动机 [5] 、交易动机 [7] 等。现有文献表明,一方面,管理层会利用业绩预告来减少信息不对称,使市场预期与管理层的预期保持一致 [1] 。另一方面,由于管理者提供业绩预告方面拥有自由裁量权 [6] ,所以他们也会出于机会主义动机策略性地发布业绩预告从中获利。Rogers(2008) [7] 研究发现,管理层在出售股票前会发布较高质量的业绩预告,而在买入股票前会发布较低质量的业绩预告。Cheng等(2013) [6] 发现在内部人卖出股票前,管理层发布的乐观业绩预告的准确性较高,而悲观业绩预告的准确性较低。
现有文献主要从管理者特征、企业内部治理因素、企业外部环境和外部治理因素等方面对业绩预告质量的影响因素展开讨论。从管理层特征来看,高能力的CEO对公司信息有着更深刻的了解,会发布质量更高的业绩预告 [17] 。高管团队的职能多元化有助于高管更好地处理和共享信息,从而提高业绩预告的准确性 [20] 。从企业内部治理因素来看,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业绩预告误差呈非线性关系 [21] ,高管持股能够缓解委托代理问题从而提高业绩预告质量 [22] ,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通过监督治理和信息共享提高业绩预告质量 [18] 。从企业外部环境和外部治理因素来看,业绩预告质量会受到监管制度 [19] 、分析师跟踪 [19]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23] 等的影响。此外,其他企业特征如企业金融化、数字化和财务状况等也会对业绩预告质量产生影响。由此可见,管理者对信息的准确掌握、良好的公司治理水平、稳定的经营状况是保证企业业绩预告质量的重要因素,而这些正是国资参股发挥积极作用时所产生的结果。
2.国有资本参股的动因和经济后果
有关国资参股动因的研究,学者认为从政府的视角看,政府会出于助力民企纾困 [24] 、稳定宏观经济 [25] 、达成国资考核目标 [15] 等目的推动国有资本参股。从民营企业的角度看,行业准入 [26] 、资源获取 [27] 、寻求产权保护 [28] 是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资本的动因。
现有文献围绕国资参股在企业层面经济后果的探讨,主要涉及“资源支持观”“监督治理观”和“行政干预观”三个方面。“资源支持观”和“监督治理观”阐述了国资参股对民营企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资源支持观”认为,国资参股有助于民营企业拓展更多的融资途径 [26] 。通过国有资本与政府的“天然”联系,民营企业在国资参股后可以提高企业声誉,获得更多的信贷资源和政治资源,从而缓解融资困境 [27] ,降低债务资本成本 [9] ,提高经营绩效 [12] 。“监督治理观”认为,国资参股可以形成多元股权结构,缓解代理问题,约束控股股东掏空行为,降低金融风险 [13] 。“行政干预观”认为,国有资本给民营企业带来的政策性负担和行政干预会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一方面,民营企业由于国资入股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职能和社会性支出,增加了政府对企业寻租的可能性 [29] 。另一方面,国资参股可能会干预民营企业的经营决策,降低民营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内部治理有效性 [30] 。
在国资参股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研究中,高冰莹等(2024) [14] 发现国有股东能够起到监督作用,降低民营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孙亮和刘春(2021) [8] 发现,民营企业的“混改”程度越高,向下调整盈余的程度越低。而黄阳等(2024) [30] 发现国资参股会加剧政府干预程度,降低民营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刘笑霞和李明辉(2023) [15] 发现国资参股会提高民营企业的盈余管理倾向。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关于国资参股的作用效果尚未得到一致的结论。大多研究发现,国资参股在资源互补、优化股权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等方面对民营企业发挥积极作用,而这些正是提高业绩预告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从混合所有制的角度,考察国资参股对民营企业业绩预告质量的影响。
本文认为国资参股会通过发挥监督效应和资源效应提高管理层业绩预告的质量。具体来看,监督效应包含内部监督效应和外部监督效应,资源效应包含信息资源效应和财务资源效应。
1.监督效应
委托代理理论指出,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以及有效监督的缺乏会产生信息不对称风险,从而产生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代理问题。由于管理层在业绩预告披露时间、披露方式以及披露准确性上具有自由裁量权,且管理层和股东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所以管理层会基于风险与收益、个人利益与股东利益的权衡对业绩预告进行策略性披露,产生为谋取个人私利而发布误导性业绩预告的机会主义行为 [7,22] 。在我国业绩预告惩罚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国资参股可以通过发挥内部监督作用抑制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提高民营企业的业绩预告质量。首先,与民营资本相比,国有资本在保证企业经济活动正常运行之外还承担着社会责任。同时,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能够对国有资本进行外部监督,因此,国有资本面临着更多的社会期待和政治压力 [31] 。如果管理层发布模糊的或者准确性差的业绩预告继而引发投资者诉讼,那么国有资本的声誉将会受到损害。为了避免声誉损失、维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及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目标的实现,国有资本有动机对管理层操纵业绩预告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行监督 [13] 。其次,国有资本参股能够优化企业股权结构,抑制大股东掏空及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随着国有资本持股比例的增加,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利益一致性以及国有资本的决策影响力也随之增加 [14,31] ,加之国有资本持股达到一定比例后,能够提名董事参与企业的决策制定 [10] ,所以国有资本有意愿也有能力发挥监督作用,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从而抑制大股东和管理层的私利行为 [13] 。因此,国资参股能够发挥内部监督作用从而提升民营企业的业绩预告质量。
国资参股除了具有上述内部监督效应,还可能存在外部监督效应。具体来看,由于国资参股反映着国家经济政策倾向和战略发展方向,会对投资者投资、企业发展、行业动态和市场竞争等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资本市场对国资参股事件往往持有较多的关注。在此情形下,国资参股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监督力量 [9] ,导致企业负面新闻被揭露的概率增加。一旦企业被爆出负面新闻,不仅企业会受到监管机构的处罚,管理层的个人声誉也会受到影响,甚至会面临诉讼风险。因此,管理层出于维护个人良好声誉和规避诉讼风险的考虑,会在企业负面信息被市场发现之前,及时、准确地披露业绩预告 [5] 。
综上来看,国资参股能够通过实施内部监督以及吸引外部监督力量来提升民营企业的业绩预告质量。
2.资源效应
国资参股能够产生信息资源效应,弥补非国有资本的信息劣势,降低管理层发布准确业绩预告的难度。一方面,国有资本与政府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能够洞察市场趋势,向企业提供最新的政策导向以及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因此,国资参股能够提升企业应对政策风险和抵御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能力 [32] ,降低企业的盈余波动性,从而降低管理层预测业绩的难度 [18,20] 。另一方面,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的文化背景不同、投资的行业和领域不同,两者在认知和经验上存在着差异。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所掌握的不同信息和经验能够为管理层发布准确的业绩预告提供支持。同时,异质性股东的存在也能使不同股东的观点和利益在决策过程中得到更充分的考虑。在获得更多元化和全面的信息后,管理层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估企业的经营情况,对企业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审慎而全面的考虑,这将有助于减少预测偏差 [20] 。因此,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在信息和经验上的互补能够发挥信息资源效应,在降低企业盈余波动的同时提升管理层对未来潜在风险的预测能力,从而提高业绩预告的准确性。
此外,国资参股能够产生财务资源效应。首先,国有资本的加入不仅可以直接为民营企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还可以向市场传递民营企业具有投资价值的信号 [9] 。国资参股有助于提升民营企业的企业形象,使民营企业更容易获得债权人的青睐以及客户和合作者的信任 [9] 。其次,民营企业在国资参股后能够获得政治和经济资源,增加企业的发展机会。实践中,民营企业面临着信贷歧视和产权歧视,国资参股能够降低企业的融资门槛、行业壁垒,降低企业获取生产要素和稀缺资源的成本 [33] 。通过国有资本的政治关联,民营企业可以获得优惠政策、税收减免和信用背书,并利用国有资本的品牌、资金、技术等资源优势把握市场机会。因此,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优势和更为灵活的商业模式与国有资本强大的资源聚集能力相结合,有助于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提高企业竞争力、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现有文献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是管理层发布误导性业绩预告的动因之一,面临融资约束的企业有更强的动机通过夸大盈利、粉饰财务报表以获取债权人的信任,从而获得外部融资的机会 [14,34] 。因此,国资参股通过发挥财务资源效应,降低管理层通过乐观业绩预告获取低成本资金的动机,从而减少管理层业绩预告的乐观偏差,提高业绩预告的准确性。
尽管国资参股可能通过监督效应和资源效应提升民营企业的业绩预告质量,但也可能由于以下原因无法发挥积极作用。首先,由于不同类型股东的背景不同、文化不同、利益不同、管理方式不同,国资入股民企可能会产生双方难以匹配适应、协同成本增加的情况,股东关系具有不稳定性和非持续性。研究表明,国有参股股东与民营控股股东的经营理念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35] 。异质性股东在决策时会产生分歧,面临利益和观点难以协调的问题,从而导致企业的决策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和缓慢。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这种复杂性会提升管理层预测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难度,导致业绩预告的披露更加模糊。其次,国资参股虽然能对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国有资本在参股企业中并不具有实际控制力,所以国有资本对参股企业运行监测和风险管控的有效性与其配合情况有关。此外,股权结构的变化可能会给公司战略发展方向带来不确定性,从而提高盈余预测的不确定性 [36] 。因此,不同股东之间的冲突可能会导致民营企业业绩预告质量下降。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a 国资参股提高了民营企业的业绩预告质量。
H1b 国资参股降低了民营企业的业绩预告质量。
考虑到2008年前后金融危机的影响,本文选取2010—2022年披露业绩预告的沪深A股上市民营企业作为研究样本。根据国有企业参股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发改革规〔2023〕41号),“参股是指国有企业在所投资企业持股比例不超过50%且不具有实际控制力的股权投资”,因此本文对样本进行了以下筛选和整理:(1)保留上市时为民营企业的样本;(2)删除实际控制人为国有企业以及国有企业持股超过50%的样本;(3)保留最新披露的业绩预告;(4)删除ST和*ST类样本;(5)删除金融行业样本;(6)删除数据缺失的样本;(7)对所有连续变量进行1%和99%分位的缩尾处理。本文最终得到8 724个样本观测值。本文使用的业绩预告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其他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
1.被解释变量
本文使用业绩预告精确度( Width )和业绩预告准确度( Accu )衡量业绩预告的披露质量。具体地,借鉴李晓溪等(2019) [19] 和何威风(2021) [37] 的做法,业绩预告精确度( Width )用经过期初市场价值标准化的预测净利润上下限差额的绝对值来衡量。业绩预告准确度( Accu )用预测净利润上下限均值与实际净利润的差值除以期初市场价值并取绝对值来衡量。 Width 和 Accu 的数值越小,说明业绩预告的精确度和准确度更高,业绩预告的质量越高。
2.核心解释变量
国有资本参股比例( Stateshr )。本文参考刘惠好和焦文妞(2022) [38] 的做法,采用民营企业前十大股东中国有股东的持股比例之和衡量。
3.控制变量
借鉴何威风等(2021) [37] 的研究,本文选取公司规模( Size )、杠杆率( Lev )、资产收益率( ROA )、净利润增长率( Growth )、盈利情况( Gain )、托宾 Q ( TQ )、换手率( Tovertly )、董事会规模( Board )、独董比例( Indep )、股权集中度( Top )、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 Inst )、两职合一( Dual )作为控制变量。此外,本文还控制了年度和行业固定效应。具体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主要变量的相关解释
本文采用以下模型对假设进行检验
Width i , t = α 0 + α 1 Stateshr i , t + α 2 ∑ Control i , t + Year + Industry + ε i , t
(1)
Accu i , t = β 0 + β 1 Stateshr i , t + β 2 ∑ Control i , t + Year + Industry + ε i , t
(2)
其中, i 表示企业个体, t 表示年度。 Width i , t 是业绩预告精确度; Accu i , t 是业绩预告准确度; Stateshr i , t 是国资参股比例; Control i , t 指上文所提的一系列控制变量。本文重点关注系数 α 1 和 β 1 ,若系数 α 1 和 β 1 小于0,则说明国资参股提高了民营企业的业绩预告质量,H1a成立;若系数 α 1 和 β 1 大于0,则说明国资参股降低了民营企业的业绩预告质量,H1b成立。
变量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业绩预告精确度( Width )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0.66和0.58,业绩预告准确度( Accu )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0.40和0.64,说明上市民营企业的业绩预告质量较低,且业绩预告质量在样本中存在较大的差异。国资参股比例( Stateshr )的均值为0.02,最大值为0.19,说明整体而言,我国上市民营企业中国资参股的水平并不高,但在不同企业中国资参股的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表2 描述性统计结果
基准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列(1)和列(3)是未加入控制变量、仅控制年度和行业固定效应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国资参股比例( Stateshr )的回归系数均为负值。列(2)和列(4)是加入控制变量之后的回归结果。其中,在业绩预告精确度指标( Width )对国资参股比例的回归中,国资参股比例的系数为-0.57,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国资参股的比例越高,民营企业业绩预告的精确度越高。在业绩预告准确度指标( Accu )对国资参股比例的回归中,国资参股比例的系数为-0.52,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国资参股的比例越高,民营企业业绩预告的准确度也越高。综上,国资参股能够显著提高民营企业的业绩预告质量,且参股比例越高,业绩预告的精确性和准确性越高。本文的H1a得到了验证。
表3 基准回归结果
注:括号内为T值;***、**、*分别代表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下同。
本文从遗漏变量偏差、依可观测变量造成的样本自选择、依不可观测变量造成的样本自选择、测量偏误四个方面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
1.遗漏变量偏差
由于可能存在扰动项与国资参股变量相关从而导致本文基准回归结果出现偏误的情况,本文选取国资参股比例的地区行业均值( Stateshr _ iv )作为工具变量,使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对国资参股变量和业绩预告变量进行回归。选择地区行业均值作为工具变量的考虑是,企业与其处于同一地区和行业的其他企业面临相近的政策、制度和市场环境,发展水平相似,因此国资参股的情况可能存在相关性,但是其他企业的国资参股情况并不会直接影响该企业的业绩预告质量。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工具变量通过了不可识别检验且不存在弱工具变量问题,所得结论仍与前文一致。
表4 工具变量法回归结果
另外,本文使用Oster检验考察不可观测的遗漏变量对回归结果影响的稳健性。使用Oster检验需要确定两个关键参数 δ 和 R max , δ 定义了不可观测变量相对于可观测变量的重要性, R max 度量了可观测变量和不可观测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能力。本文采用Oster(2019) [39] 的建议将 δ 取1,将 R max 取当前回归拟合优度的1.30倍。如果 β *= β *( R max , δ )落在回归系数95%的置信区间内,则结果通过稳健性检验;或者在 R max 取上述值时计算 β =0时 δ 的值,若 δ <0或 δ >1,则结果通过稳健性检验。Oster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可见回归系数均通过了稳健性检验。
表5 Oster检验结果
2.依可观测变量造成样本自选择
国资参股的民企和国资不参股的民企在某些方面存在固有的差异,上文的回归结果可能源于这些固有差异而不是国资是否参股。为了解决国资参股变量系数可能有偏的问题,本文使用Logit模型,选取基准回归中所有控制变量作为协变量,进行卡尺为0.01的1∶1近邻不可重复匹配,然后用匹配后的样本重新进行回归。表6平衡性检验结果表明,匹配后处理组与控制组的协变量的标准化偏差均小于5%,相较于匹配前标准化偏差变小,说明匹配质量较好。使用匹配后的样本进行回归的结果如表7所示,国资参股比例( Stateshr )的回归系数仍为负值,且均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本文的结论稳健。
表6 平衡性检验结果
表7 PSM回归结果
3.依不可观测变量造成样本自选择
国资参股民企的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不是随机的结果,因此为了缓解自选择问题,本文采用处理效应模型对国资参股和业绩预告的关系重新进行检验。本文选取国资参股比例的地区行业均值( Stateshr _ iv )作为国资参股比例( Stateshr )的工具变量。第一阶段以国资参股比例是否高于样本均值这一虚拟变量( Stateshr _ dum )作为被解释变量,将该变量与工具变量进行回归,并计算逆米尔斯比率( IMR )。第二阶段将逆米尔斯比率加入基准回归模型之中进行回归。表8列(2)和列(3)的结果表明, IMR 的系数不显著,国资参股比例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63和-0.48,分别在1%和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国资参股显著提高了民营企业的业绩预告质量,本文不存在明显的自选择问题,结论稳健。
表8 处理效应模型回归结果
4.测量偏误
(1)变量替换。本文借鉴高冰莹等(2024) [14] 和王彩萍等(2022) [13] 的做法,分别使用国资是否参股的虚拟变量( State )以及国有股权制衡度( Statecb )作为国资参股的替代变量,其中国有股权制衡度用国有股东持股比例和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的比值衡量。此外,本文借鉴宋云玲和宋衍蘅(2022)的做法 [23] ,用经年初总资产标准化的业绩预告精确度偏差( Width _ asset )和准确度偏差( Accu _ asset )衡量上市民营企业的业绩预告质量。表9结果表明,在替换国资参股变量和业绩预告质量变量的衡量方式后,本文的结论依旧稳健。
表9 变量替换的回归结果
(2)子样本回归。为了避免国资参股对业绩预告的影响是由少数持股比例较高的国有大股东所驱动的,本文将样本中存在国有大股东的公司观测值删除。本文以持股是否超过5%来界定国有大股东。表10列(1)和列(2)显示,子样本回归所得结论与基准回归一致,说明国资参股对业绩预告质量的提升作用具有一般性,并不是由少数大股东所驱动的。
表10 子样本回归结果
(3)标准误双重聚类调整。本文进一步对基准回归中的标准误进行了公司、年度的双重聚类调整,以缓解异方差和时间序列自相关可能带来的影响。表11显示,国资参股比例( Stateshr )的回归系数仍为负,与基准回归的结果一致。
表11 标准误双重聚类调整结果
1.内部监督效应
由于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以及管理层对业绩预告披露具有自由裁量权,管理层有动机操纵业绩预告质量以获取个人私利 [6] ,而国资参股可以通过发挥内部监督作用抑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为了检验国资参股的内部监督效应,本文参照Lo等(2017) [40] 的研究,用修正Jones模型计算的盈余管理作为管理层机会主义的代理变量。本文根据盈余管理的行业年度中位数将样本分为高盈余管理组( High _ Md )和低盈余管理组( Low _ Md )。如果国资参股能够发挥内部监督效应,那么国资参股比例( Stateshr )的回归系数将在高盈余管理组中更为显著。分组回归结果如表12所示。表12列(1)和列(2)表明,在业绩预告精确度指标( Width )对国资参股比例的回归中,国资参股在高盈余管理组和低盈余管理组中均能够显著提高业绩预告精确度,且两组国资参股比例的系数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表12列(3)和列(4)表明,在高盈余管理组中,国资参股能够显著提高业绩预告的准确度,而在低盈余管理组中,国资参股对业绩预告的准确度没有显著的影响。组间系数差异在1%的水平上通过了SUEST检验,说明国资参股对业绩预告准确度的提升作用在高盈余管理组中更显著,验证了国资参股的内部监督效应。
表12 机制分析:内部监督效应结果
2.外部监督效应
国资参股会吸引外部监督力量,从而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改善业绩预告质量。媒体报道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信息中介,能够提供企业经营情况的信息,揭示企业的不当行为,是促进企业提高治理水平的重要外部监督力量。研究发现,媒体报道可以发挥监督治理作用,抑制管理层的盈余操纵动机,约束企业的违规行为 [41] 。本文预计,如果国资参股能够发挥外部监督效应,那么国资参股对业绩预告质量的提升作用应当在媒体关注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本文参考曹越等(2020) [42] 的方法,使用CNRDS数据库中的新闻量化统计数据计算媒体关注度。具体方法为,计算报刊与网络的新闻数之和,然后将新闻总数加一后取自然对数得到民营企业每个年度的媒体关注度,再根据媒体关注度的行业年度中位数将样本分为高媒体关注度组( High _ Md )和低媒体关注度组( Low _ Md ),检验不同组别中国资参股比例和业绩预告质量的关系。表13显示,国资参股的外部监督效应得到了验证,且国资参股与媒体关注的治理效应具有替代作用。
表13 机制分析:外部监督效应结果
3.信息资源效应
根据“高层梯队理论”,高管的个人特征会决定其决策行为。管理者丰富的经验有助于提升其风险应对、风险管控和趋势预测能力。具有海外背景的高管往往具有先进的专业知识与管理技能 [43] ,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与会计估计时能够整合更全面的信息并据此做出判断,从而提高对未来财务信息估计的准确性。因此,如果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能够通过信息和经验的互补提升管理层对未来潜在风险的预测能力,从而提高业绩预告质量,那么国资参股对业绩预告质量的提升作用应当在不存在海外背景高管的企业样本中更为显著。
本文基于民营企业中是否具有海外背景高管将样本分为两组。表14显示,国资参股对业绩预告质量的提升作用在没有海外背景高管的样本中( NOS )更为显著,国资参股的信息资源效应得到了验证。
表14 机制分析:信息资源效应结果
4.财务资源效应
根据前文分析,国资参股具有资源协同效应,能够为参股企业带来直接的资金支持和潜在的政治和经济资源,缓解参股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减少管理层操纵业绩预告以低成本获取外部融资的动机。本文使用SA指数衡量企业的融资约束水平( SA ),SA指数越大,企业的融资约束越高。SA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SA =-0 . 737× Size +0 . 043× Size 2 -0 . 040× Age
(3)
本文根据SA指数的行业年度中位数将样本划分为高融资约束组( High _ SA )和低融资约束组( Low _ SA ),分组回归结果如表15所示。结果表明,国资参股对业绩预告质量的提升作用在高融资约束的样本中更为显著,国资参股的财务资源效应得到了验证。
表15 机制分析:财务资源效应结果
1.区分业绩预告类型
(1)业绩预告积极性。本文借鉴李晓溪等(2019) [19] 的研究,将业绩预告类型为“略增”“续盈”“略减”和“不确定”的样本定义为自愿披露,将“扭亏”“首亏”“续亏”“预减”和“预增”的样本定义为强制披露,研究国资参股对民营企业业绩预告披露积极性的影响。若企业当年业绩预告的披露属于自愿披露,则业绩预告积极性( Vol )取值为1,否则为0。本文采用Logit模型进行回归,表16列(1)表明,国资参股比例( Stateshr )的系数为3.70,在5%的水平下显著,说明国资参股能够提高民营企业自愿披露业绩预告的意愿。
表16 区分业绩预告类型结果
(2)业绩预告乐观性。本文进一步研究国资参股对业绩预告乐观性的影响。借鉴舒家先和易苗苗(2019) [44] 对业绩预告类型的划分,本文首先删除业绩预告类型为“不确定”的业绩预告,然后将“续盈”“预增”“略增”“扭亏”的预告定义为乐观性业绩预告,将“首亏”“续亏”“略减”“预减”的预告定义为消极性业绩预告。若上市公司当年披露乐观性业绩预告,则业绩预告乐观性( Pos )取值为1,否则为0。表16列(2)表明,随着国资参股比例( Stateshr )的上升,企业发布乐观性业绩预告的概率随之降低,说明国资参股会促使企业披露更为谨慎的业绩预告。
2.区分国有资本类型
国资参股对业绩预告质量的影响程度可能与国有资本的来源地有关。相比于异地国有资本,本地国有资本与民营企业的地理位置相近、文化背景相似,对当地市场环境和企业的业务模式更为了解,能够帮助民营企业更好地识别与应对风险。同时,相近的地理位置也为国有资本监督管理层提供了便利条件。此外,相比于异地国有资本,本地国有资本与地方政府的关联更为紧密,能够帮助民营企业理解和执行地方政策、获取地方资源。因此相比于异地国有资本,本地国有资本能够在公司监督治理和资源支持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从而对业绩预告质量产生更显著的影响。
本文根据国有资本和民营企业的所在省份区分本地国有资本和异地国有资本。若国有资本与民营企业来源于同一省份,则该国有资本定义为本地国有资本,否则定义为异地国有资本。本文将全样本分为两组,一组是本地国有资本组( Local ),包含存在本地国有资本的样本以及不存在国有资本参股的样本,另一组是异地国有资本组( Nonlocal ),包含存在异地国有资本的样本以及不存在国有资本参股的样本。分组回归结果如表17所示,国资参股比例( Stateshr )的回归系数在本地国有资本组中显著,在异地国有资本组中不显著,且组间系数差异通过了SUEST检验,说明相比于异地国有资本,本地国有资本在提升民营企业业绩预告质量方面发挥了更显著的作用。
表17 区分国有资本类型结果
3.国有资本参股持续期的影响
国有资本长期参股不仅可以给企业带来持续的资源,还可以对企业的内部治理进行更有效的改善。本文预计国资参股的持续期越长,对民营企业业绩预告质量的提升效果越好。本文借鉴信恒占(2017) [45] 的做法,将基准回归模型式(1)和式(2)中的主要解释变量替换为国资参股持续期( Duration ),并将国资参股持续期定义为国资连续持股的累计年数。具体地,以企业在样本期内第一次出现国资参股的年度为起点,计算截至当前年度的连续持股年数,将其作为当年的国资参股持续期;若某年末不存在国资参股,则该年的国资参股持续期为0,若之后再次存在国资参股,则从国资参股的年份开始重新累计持股年数。考虑到截堵问题,导致持续期低估。因此,本文仅保留2009年不存在国资参股的企业,从而保证2010年存在国资参股的企业其国资参股持续期为1。回归结果如表18所示,结果表明,国有资本连续参股的时间( Duration )越长,民营企业的业绩预告质量越高。
表18 国有资本参股持续期的影响结果
本文以2010—2022年沪深A股上市民营企业作为研究样本,检验了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业绩预告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国资参股能够提高民营企业业绩预告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国资参股的比例越高,业绩预告的质量越高。这一结论在进行工具变量法检验、Oster检验、倾向得分匹配、处理效应模型检验、变量替换、子样本回归和标准误调整后依旧成立。本文通过机制分析发现,国资参股发挥了监督效应和资源效应,能够通过增加内部监督、吸引外部监督力量、提供信息资源和财务资源来提高民营企业的业绩预告质量。本文还发现国资参股能够提高管理层披露业绩预告的积极性,减少管理层披露乐观性业绩预告的概率。相比于异地国有资本,本地国有资本在提升民营企业业绩预告的质量上起到了更显著的作用。此外,国资参股的持续期越长,越有助于提高民营企业的业绩预告质量。本文从异质性股东视角和前瞻性会计信息披露视角丰富了国资参股和业绩预告质量的相关研究,对政策制定、企业实践和投资者决策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启示和建议。
第一,有关政策制定方面,我国要继续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充分发挥国资参股的积极作用,促使民营上市企业提高业绩预告质量,从而提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监管部门应进一步规范企业业绩预告披露制度。在披露内容和披露方式上,监管部门可以制定统一标准,提高业绩预告的透明性、可比性和可读性,鼓励企业提供更加详尽的财务信息预测,为投资者制定决策提供更全面的依据,并适当减少管理层对业绩预告的自由裁量权,从而抑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动机。在监管处罚上,监管部门可以重点关注预测模糊、偏差较大的业绩预告,加大对企业发布不实业绩预告的处罚力度,增加企业的违规成本,促使管理层提高业绩预告质量。
第二,对于企业实践而言,民营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主动寻求与国有资本的合作,通过引入国有资本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平和资源获取能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民营企业在引入国有资本时,还应优先考虑与企业所在地区相近的国有资本,以使国有资本的优势得以更好地彰显。此外,本文发现国资参股的持续期越长,越有助于提高民营企业的业绩预告质量,这意味着民营企业应与国有资本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民营资本和国有资本的深度合作,国有资本能够更好地发挥参股作用,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第三,对于投资者决策而言,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保持谨慎的态度,关注企业业绩预告的准确性、精确性和可比性,并结合企业的历史业绩、行业发展趋势、市场环境等因素综合判断业绩预告的可靠性,进而评估企业的风险水平和经营状况。
参考文献
[1]AJINKYA B B,GIFT M J.Corporate managers’ earnings forecasts and symmetrical adjustments of market expectations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4,22(2):425-444.
[2]HIRST D E,KOONCE L,VENKATARAMAN S.Management earnings forecasts:a review and framework [J].Accounting Horizons,2008,22(3):315-338.
[3]罗玫,宋云玲.中国股市的业绩预告可信吗?[J].金融研究,2012(9):168-180.
[4]GUAN Y Y,LOBO G J,TSANG A,et al.Societal trust and management earnings forecasts [J].Accounting Review,2020,95(5):149-184.
[5]SKINNER D J.Why firms voluntarily disclose bad news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4,32(1):38-60.
[6]CHENG Q,LUO T,YUE H.Managerial incentives and management forecast precision [J].Accounting Review,2013,88(5):1575-1602.
[7]ROGERS J L.Disclosure quality and management trading incentives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8,46(5):1265-1296.
[8]孙亮,刘春.民营企业因何引入国有股东?——来自向下调整盈余的证据[J].财经研究,2021,47(8):109-122.
[9]何德旭,曾敏,张硕楠.国有资本参股如何影响民营企业?——基于债务融资视角的研究[J].管理世界,2022,38(11):189-207.
[10]钱爱民,肖亦忱,朱大鹏.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可以引导民营企业善待员工吗?[J].财经研究,2024,50(4):139-153.
[11]赵璨,宿莉莎,曹伟.混合所有制改革:治理效应还是资源效应?——基于不同产权性质下企业投资效率的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1,23(1):75-90.
[12]郝阳,龚六堂.国有、民营混合参股与公司绩效改进[J].经济研究,2017,52(3):122-135.
[13]王彩萍,黄建烨,黄志宏,等.国有资本参股与民营企业金融风险防范——股价崩盘风险视角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22,44(8):60-75.
[14]高冰莹,张伟华,范慧敏.国有资本参股能抑制民营企业股价崩盘风险吗?[J].中国软科学,2024(1):139-150.
[15]刘笑霞,李明辉.“反向混改”与民营企业盈余管理[J].经济管理,2023,45(5):189-208.
[16]BEYER A,COHEN D A,LYS T Z,et al.The financial reporting environment:review of the recent literature [J].Journal of Accounting &Economics,2010,50(2-3):296-343.
[17]BAIK B,FARBER D B,LEE S.CEO ability and management earnings forecasts [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1,28(5):1645.
[18]AJINKYA B,BHOJRAJ S,SENGUPTA P.The association between outside directors,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the properties of management earnings forecasts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5,43(3):343-376.
[19]李晓溪,饶品贵,岳衡.年报问询函与管理层业绩预告[J].管理世界,2019,35(8):173-188.
[20]WANG S.Top management team functional diversity and management forecast accuracy [J].Accounting Horizons,2023,37(3):243-278.
[21]高敬忠,韩传模,王英允.控股股东行为与管理层业绩预告披露策略——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例[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28(4):75-83.
[22]王浩,向显湖,许毅.高管经验、高管持股与公司业绩预告行为[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5,35(9):52-66.
[23]宋云玲,宋衍蘅.业绩预告及时性与可靠性的权衡——基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视角[J].管理评论,2022,34(1):268-282.
[24]郑雪晴,刘喆仪,高维.国有资本收购民企情况分析及政策建议——以深市民营上市公司为例[J].证券市场导报,2022(8):2-7.
[25]李志生,金凌.“国家队”救市、股价波动与异质性风险[J].管理科学学报,2019,22(9):67-81.
[26]姚梅洁,宋增基,张宗益.制度负外部性与市场主体的应对——来自中国民营企业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19,35(11):158-173.
[27]宋增基,冯莉茗,谭兴民.国有股权、民营企业家参政与企业融资便利性——来自中国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4(12):133-147.
[28]李文贵,余明桂.产权保护与民营企业国有化[J].经济学(季刊),2017,16(4):1341-1366.
[29]董艳,刘佩忠.国有注资对民营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中国工业企业的研究[J].经济学(季刊),2021,21(6):1925-1948.
[30]黄阳,陈培培,游夏蕾,等.民营企业“反向混改”的治理效应发挥几何?——基于监管问询的证据[J].管理工程学报,2024,38(1):162-178.
[31]魏延鹏,毛志宏,王浩宇.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J].管理学报,2023,20(7):984-993.
[32]范明珠,王京,徐璟娜.异质性股东引入与企业创新质量——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3,45(5):99-112.
[33]陈林,陈焕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路径选择——基于“双向混改”模式的讨论[J].学术研究,2021(5):78-84.
[34]ROGERS J L,STOCKEN P C.Credibility of management forecasts [J].Accounting Review,2005,80(4):1233-1260.
[35]陈建林.家族所有权与非控股国有股权对企业绩效的交互效应研究——互补效应还是替代效应[J].中国工业经济,2015(12):99-114.
[36]张艺琼,冯均科,彭珍珍.公司战略变革、内部控制质量与管理层业绩预告[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9,34(6):68-77.
[37]何威风,李思昊,吴玉宇.公司金融化对业绩预告质量影响研究[J].经济管理,2021,43(10):138-153.
[38]刘惠好,焦文妞.国有股权参股与民营企业投资不足——基于资源效应与治理效应的双重视角[J].经济管理,2022,44(8):76-94.
[39]Oster E. Unobservable Selection and Coefficient Stability: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s Statistics,2019,37(2):187-204.
[40]LO K,RAMOS F,ROGO R.Earnings management and annual report readability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7,63(1):1-25.
[41]孔东民,刘莎莎,应千伟.公司行为中的媒体角色:激浊扬清还是推波助澜?[J].管理世界,2013(7):145-162.
[42]曹越,孙丽,郭天枭,等.“国企混改”与内部控制质量:来自上市国企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20(8):144-158.
[43]宋建波,文雯.董事的海外背景能促进企业创新吗?[J].中国软科学,2016(11):109-120.
[44]舒家先,易苗苗.业绩预告、大股东减持与股价崩盘风险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9(11):68-81.
[45]信恒占.机构投资者异质性、持股持续期与公司业绩[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39(4):112-124.
【免责声明】《现代财经》微信公众平台所转载的专题文章,仅作佳作推介和学术研究之用,未有任何商业目的;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有侵权或非授权发布之嫌,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现代财经-早读分享》是由《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总第 3335
期)
编辑整理: 蔡子团队
团队成员 : 陈晨、张晓丹、王建飞、吴玉婷、王晴晴、丁慧、李炳杰、杨国臣、孙桂萍、王敬峰、韩俊莹、庞清月、王旭、张雅彤
审核审校: 蔡双立 方菲 胡少龙
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现代财经》公众微信号(modern-finance)
欣赏和阅读《现代财经》2025年第3期,敬请点击以下
阅读原文
|
互联网行业观察 · 曾国藩:成大器的男人必六戒 8 年前 |
|
中国经济网 · 教育部出新规!小学入学年龄截止时间将不再限于8月31日丨热议 8 年前 |
|
V保险 · 白岩松揭保险真相,一句话惊醒13亿国人! 8 年前 |
|
虎嗅APP · 央行支付罚单不断,这次轮到了支付宝和财付通 7 年前 |
|
笑点研究所 · 柳岩用罩罩给你表演一个魔术 7 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