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集微网
集微网,半导体、手机行业专业信息服务平台,使用帮助请发送help。
51好读  ›  专栏  ›  集微网

苹果高通案讼召开首场听证会 富士康等制造商站台;过度宣传手机防水 索尼遭消费者集体诉讼;共享充电宝专利之争难分难解

集微网  · 公众号  · 硬件  · 2017-08-24 07:05

正文

1.苹果高通案讼召开首场听证会 富士康等制造商站台;

2.苹果突发难 高通专利授权模式的背后力量;

3.共享充电宝:专利之争难分难解;

4.美媒:过度宣传手机防水 索尼遭消费者集体诉讼;

5.Oculus获VR头显专利,可搭配安卓手机使用


集微网推出知识产权微信公共号:“天天IP”,前沿专利动态发布,天天IP、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阅读原文”或长按  laoyaoip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苹果高通案讼召开首场听证会 富士康等制造商站台;


集微网消息,上周五在圣地亚哥联邦法院,苹果与高通之间的诉讼举行了首场听证会。在听证会上,苹果和高通互不相让,苹果指责高通违反了反垄断规定和双方之间的合同。而高通则诉讼苹果的代工商应当继续支付专利授权费。


此外,在听证会上,除了来自苹果和高通的代表之外,其他参与听证会的法律团队来自苹果的代工商富士康、和硕、纬创和仁宝。高通希望向这些代工商继续收取专利授权费,而苹果则认为,在诉讼进行过程中,专利授权费的收取应当暂停。

  

苹果公司指控高通公司扣留近 10 亿美元的承诺回扣以报复与韩国的反垄断调查合作。它进一步声称,高通已经滥用其市场地位,要求对蜂窝基带芯片提供不公平的特许权使用费,甚至由于最近美国最高法院裁定专利耗尽,高通公司也不应该获得任何特许权使用费。


苹果一名律师表示:“该公司就 18 项专利提起了诉讼,并且不同意在全球范围内就 FRAND(公平、合理、无歧视)的授权协议做出裁决。两家公司试图于 2016 年达成授权协议,但谈判破裂。”


高通则表示,自苹果提起诉讼以来,该公司市值已下降了 20%。苹果外另一家客户近期也停止向高通支付专利授权费,等待苹果一案的判决结果。这样的局面给高通管理层造成了压力,并且威胁到了行业向 5G 发展过程中的研发投资。


高通的一名律师表示:“我们相信,我们正站在拳击台上,戴着拳套,而全世界最强大的拳手正在向我们冲来。”



2.苹果突发难 高通专利授权模式的背后力量;



创新乏力 苹果寻找“利润新增长点”


从2017年1月苹果突然发难开始,高通与苹果的专利之争,就一直在刷屏。


苹果挑起事端原因简单:希望以后生产iphone不用再向高通支付专利授权费用,以此来缓解利润占比下降的压力——在手机行业中,苹果一家攫取利润占比曾经高达90%以上,但从2017年以来,开始持续下降,现在约为八成左右。


导致苹果利润率占比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iphone创新乏力,给华为、OPPO、vivo等中国手机企业崛起的机会,iphone自己的溢价空间也被压缩。为突破利润天花板,寻找利润新增长点,苹果不得不采用其他手段来扩张利润来源,其中较为著名的两手,一是向腾讯微信打赏抽取三成提成;二是向高通发起诉讼,要求停止缴纳专利授权费用。


苹果一方面起诉高通,一方面直接要求iphone代工企业停止向高通缴纳专利授权费用。高通执行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唐纳德·罗森博格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称,iphone代工厂一直在支付高通专利费,但今年突然决定不付了,然而代工厂自己都承认,与高通的授权协议仍在有效期内;与此同时,这家代工企业为其他品牌代工的手机产品仍然在支付高通专利费用——代工厂也承认合同的有效性,但在苹果指示下拒绝支付。


这种自相矛盾的作法本身就说明即使是苹果iphone代工厂都认可高通的专利授权许可模式,现在停止缴纳这笔费用,是苹果授意行为,代工企业自己并不认同——在生产iphone上,代工厂处于弱势,要听苹果摆布。


自2007年面世以来,iphone就成为一个巨大的吸金磁场,为苹果带来滚滚红利。迄今为止,iPhone的销量已超过12亿部,共计实现利润3210.2亿美元,约2.157万亿元人民币。凭借iphone,苹果一举成为全球最赚钱的科技公司,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目前苹果市值已经接近8000亿美元,从而使包括三星在内的其他手机企业沦为配角。


苹果的成功,是靠创新驱动。如果不是由于iphone问世给手机行业带来的颠覆性创新变化,苹果也难有今天。但iphone问世转眼十周年了,现在的iphone与当年的第一代iphone相比,并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革命性创新技术,导致消费者审美疲劳的出现。为维持高额利润,苹果不得不通过对微信打赏抽取提成,停止缴纳高通专利授权费用等损害其他合作伙伴利益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高通专利授权费用该不该交?


高通是一家高科技企业,主要面向无线通讯和无线数字技术领域,为产业链合作伙伴提供芯片及系统解决方案和专利授权许可服务,以创新研发著称。在通讯行业,许多系统性、基础性的研发工作,基本上由高通来完成。换句话来说,高通完成了通讯大厦的地基和钢结构工程。


高通的主要业务一直比较固定:一是芯片研发,主要向手机、平板电脑、路由器和系统制造厂家提供芯片解决方案;二是专利授权许可,尤其是向手机制造企业收取专利授权许可费用。


属于产品形态的芯片提供模式,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在生意上都很好理解。但专利授权许可模式,却饱受业界质疑,被认为是高通躺在专利库上“坐享其成,不劳而获”。由于iphone销量巨大,由于觉得自己每年缴纳的专利费用太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苹果开始跳出来反对这种商业模式。


表面看,确实如此:全球一年要产销十亿部以上的智能手机,而这些手机每款都要向高通支付专利费用。或许手机企业都在盘算:如果不用缴纳这笔费用,一年该可以多赚多少钱啊!苹果则是这种想法的倡导者和实施者。


但这只是硬币的一面。设想一下,如果没有高通所做的大量的基础性、系统性的研发创新,今天的手机能有这么便捷、这么多功能吗?如此看来,坐享其成的,并不是高通,而是通讯行业链上的企业。


当然,包括苹果、三星在内的其他手机企业也在不断进行自主创新。但这些创新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的。高通已经把基础性的工作做好了,其他企业的创新研发只是在地基和钢结构上添砖加瓦。高通是不生产手机的,如果没有高通技术专利支撑,每个手机企业都要做基础性研发创新,既不现实,也不可能。现在都讲产业链分工,高通所做的,也是一个分工。其他手机企业使用高通专利生产手机赚钱了,向高通支付专利费用,是不是分内之事,名正言顺?


高通专利到底对手机制造企业到底有多重要?唐纳德·罗森博格告诉记者,苹果有两款代表性产品就能很好地说明问题。一个是苹果的ipod,一个是苹果的iphone。从功能上看,两者主要差异是在通信功能上,一个有通信功能,一个没有通信功能。有没有通信功能,拉开了两个产品在价格上的巨大差别。没有通信功能的ipod,均价约300美元;有通信功能的iphone,均价约为600美元。换句话来说,通信功能让苹果产品价格翻番。这就是高通专利对手机企业的作用和意义。苹果要不要向高通缴纳专利授权费用,答案已经摆在那里。


高通市场副总裁Pete Lancia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通通过广泛授权形式与业界其他公司一起分享创新技术和成果,推动行业快速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如果苹果不遵循游戏规则,最终伤害的只能是知识产权系统。


专利背后:一路辛苦一路歌


从智能手机诞生到现在,全球已经产销了86亿部,每部手机如果没有高通的专利技术,则谈不上“智能”,高通拥有的成千上万专利支撑着手机数据传输越来越快的速度,支撑着手机越来越丰富多样的功能体系。


高通联合创始人艾文·马克·雅各布告诉记者,在搭建CDMA系统之初,其商业可能性饱受质疑。为说服客户相信高通设想能够实现,高通曾经什么都做,包括手机、系统设备等。1999年,为更专注于芯片和软件开发,高通将手机和设备业务出售,并成功推出了使用数据传输替代以前语音传输的CMDA。4G时代通行的CDMA2000、WCDMA、TD-SCDMA三种制式都是由CDMA演化而来;通信技术向5G演进,也不是重起炉灶,而是继续向前进化。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化出高通两种业务模式,即芯片和专利授权。


基础性、系统化的专利技术组成高通专利库,成为其专利授权许可的根本。如果没有高通专利技术,目前智能手机广泛应用的数据传输、拍摄、辅助全球定位等功能都将无法实现。或许我们看到的只是高通巨量专利数据以及为这些专利为高通带来的巨大红利,而选择性地忽略了高通每项技术专利的来之不易。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家企业像高通这样在创新研发上不惜血本地投入,高通把税前年营业收入的20%投入到科学研发之中。迄今为止,高通已在研发上共计投入了470亿美元。这种投入,也让产业生态链上的其他企业获益颇丰,免去了研发创新之苦。


即使是高通,其实,每项技术的问世都不容易。高通工程技术高级副总裁马德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技术研发背后不可控的因素和风险太多,非常人所能想象和理解。即使技术被攻克,并不代表效益马上就来。在高通成千上万技术中,并非件件都能马上派上用场,创造价值。这也意味着,在高通研发出来的技术中,有很多都费力不讨好,但又必须得做,必须得投入,因为“没有人能肯定该技术将来会不会派上用场”。


马德嘉称,一些企业也很重视研发创新,但不够开放,他们把专利技术成果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保密保护起来,只归自己所有,为自己所用。但高通选择了更为开放的专利授权模式来实现与业界合作伙伴共同分享,借此推动行业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这种商业模式注定了是一条不同寻常的路,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无论是已退休的联合创始人雅各布先生,还是目前高通现任高层,在接受采访时都不约而同地表示,高通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记者了解到,目前高通专利授权模式已经被广泛认可和接受。雅各布先生称,创业之初,高通期待将来有25至30家企业能跟高通合作,事实上现在跟高通开展专利授权许可的企业已经高达几百余家,涵盖了目前活跃于通信领域和互联网领域的几乎所有大企业。中国企业亦是获益众多,中兴、华为、OPPO、VIVO、小米等都是高通的业务合作伙伴,在与高通的合作中实现了快速成长。 法治周末


3.共享充电宝:专利之争难分难解;



共享充电宝是当前共享经济的新热点之一,虽然行业模式一直受到质疑,但是融资总金额已超过数十亿元。在高歌猛进的发展路上,共享充电宝行业的专利诉讼大战接二连三爆发,再一次引起关注和热议。


  “碰瓷”和“反碰瓷”


  凭借着专利这件集“矛”和“盾”于一体的利器,共享充电宝企业之间展开了互诉。除了维护自身权益,拖延对手扩张步伐是一些企业发起知识产权诉讼的意图


  截至目前,共享充电宝的知识产权诉讼已发生45起。眼下,参加角逐的两大主角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街电”)和深圳来电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来电”)都是深受资本青睐,在行业内实力比较雄厚的企业。


  因涉嫌专利侵权,深圳来电科技有限公司日前将湖南海翼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诉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索赔600万元。


  这不是“来电”第一次因为专利向竞争对手发起诉讼。从去年开始,“来电”已经发起多项专利侵权诉讼,竞争对手包括深圳云充吧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云充吧”)、友电科技有限公司等都相继成为被告。


  对于部分充电宝租赁业的参与者来说,专利诉讼一旦败诉,后果相当严重——现有产品下架,前期大笔的投入折损殆尽。企业绕过对手的专利,研发新产品,需要时间,而时间对于竞争激烈的市场而言就是决定因素,晚了、慢了就意味着输了。因此,除了维护自身权益,拖延对手扩张步伐是一些企业发起知识产权诉讼的意图。


  凭借着专利这件集“矛”和“盾”于一体的利器,对手之间展开了互诉。“来电”这次向“街电”相继提出总共24宗专利侵权诉讼。“街电”则通过关联公司向“来电”及其合作伙伴北京奥中世贸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世贸天阶物权管理方),提起3宗专利侵权诉讼,索偿300万元,8月1日,又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请求宣告“来电”6项专利无效。


  “街电”如此强势,绝不仅仅是姿态,也不是倚仗雄厚的资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在专利运营上的谋划。在和“来电”宣战之前的5月23日,“街电”投资方聚美优品购买了青岛一位发明人刘同鑫的3项共享专利。“街电”表示,其所持专利获得的国家知识产权部门授权时间早于“来电”的专利。


  “来电”也毫不含糊。8月4日,“来电”向专利复审委员会请求宣告“街电”的专利无效,并对“街电”的无效请求显得并无惧色。原因是专利无效程序遵从“一事不再理”原则,即若此前无效专利请求失败,那其他人无法再基于相同的证据或理由来申请专利无效。由于“来电”已经对“云充吧”申请过类似专利无效,“街电”想赢也不那么容易。


  双方律师均表示,对方是在用专利“碰瓷”,而自己是在自保“反碰瓷”。两方诉讼都在等待法院裁决。


  仅靠专利走不远


  单靠专利并不能打败竞争对手,因此除了把核心技术申请成专利,共享充电宝企业还是应该把快速推出迎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放在首位


  共享充电宝兴起时间不长,尽管资本大量涌入,但商业模式不确定,还处于推广阶段,并未进入盈利期。目前,共享充电宝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街电”“来电”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充电宝租赁”;另外一种是以小电科技、Hi电等为代表的“充电宝扫码充电”。


  其中,“互联网+充电宝租赁”应用场景认可度高、盈利模式优势明显,所以这个领域的竞争也显得更加激烈。


  共享充电宝涉及的专利技术主要包括:收纳充电宝的柜机设备及相关识别技术、租借系统、租借方式。围绕这些技术,“街电”和“来电”的业务竞争也处于胶着状态——


  截至7月底,“街电”与商家达成合作的机柜超过20万台,充电宝电源数为193万;7月份,共有292万用户使用“街电”的产品。


  “来电”已经在全国157个城市布设超过5000个场景,包括机场、医院及商场,提供包括大型机柜、中小型机柜和桌面单体充电宝在内的多种设备,用户平均单次订单充电时长为207分钟。


  像共享充电宝业务发展、竞争结局存在不确定性一样,对于共享充电宝专利大战,知识产权相关领域专家也持不同看法——


  “共享充电宝靠专利消灭竞争对手风险过大,对手可以用快速迭代的方法来规避风险。”


  “专利侵权的诉讼判定都比较复杂,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时间。在极端情况下,可能拥有专利权的公司都倒闭了,官司还没结束。”


  “大范围的专利诉讼,一方面是对于所持专利的含金量进行检验,一方面还可以把企业从市场竞争拉回到技术创新,激励更多的企业技术创新。”


  某一场诉讼的结果也许不能决定企业的发展,但知识产权之争不会停止。在共享充电宝这个新兴领域呈现出“专利先行”的态势,这更像是一种趋势。在这种趋势下,企业应当明确——有专利不一定能确保赢,没有专利一定会输。


  业内人士指出,单靠专利并不能打败竞争对手,因此除了把核心技术申请成专利,共享充电宝企业还是应该把快速推出迎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放在首位。(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韩霁)


4.美媒:过度宣传手机防水 索尼遭消费者集体诉讼;


据外媒The Verge 报道称,日前,美国法庭批准将索尼公司和手机平板消费者之间的一个诉讼列为集体诉讼。因为夸大宣传所谓的防水功能,索尼需要对大量消费者进行赔款。



本周二,美国纽约市的一个联邦地方法庭批准此案作为集体诉讼,这意味着更多购买索尼设备的消费者可以加入进来,共同索取赔偿。


原告指控称,用户按照广告片里的情景使用结果导致手机进水,且被索尼拒保。这些广告片中,索尼展示了手机在泳池中拍照等特性。原告方要求,索尼必须将涉及到夸大宣传的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质保期限延长12个月,或是对消费者进行退款,金额为设备销售价格的一半。


据报道,索尼将会和消费者达成和解协议,但是具体的赔偿金额还有待于双方的协商,不一定是上述消费者提出的金额要求。


另外,此次集体诉讼只涉及到美国地区的消费者。索尼是否在其他国家也存在虚假宣传防水功能的问题,目前尚不得而知。


据报道,美国的消费者可以了解自己购买的设备是否涉及到虚假宣传,如果愿意索赔,可以在2018年1月30日之前提出申请。


据悉,涉及到虚假宣传的索尼Xperia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包括以下型号:


  Xperia M2 Aqua


  Xperia M4 Aqua


  Xperia ZR


  Xperia Z Ultra


  Xperia Z1, Z1s, Z1 Compact


  Xperia Z2


  Xperia Z3, Z3 Compact, Z3v, Z3+, Z3+ Dual


  Xperia Z5


  Xperia Z5 Compact


  Xperia Z2 Tablet


  Xperia Z3 Tablet Compact


  Xperia Z4 Tablet


 环球科技



5.Oculus获VR头显专利,可搭配安卓手机使用


今年夏天,Facebook的Oculus VR获得了一项低端头显的专利,它可以和其它安卓手机配合使用,比三星的Gear VR更厉害。



像其它专利一样,我们从美国专利局看到的只是专利的数量,但几乎看不到所展示设备任何细节。但至少,专利数量本身也可以看出基本水平。

 

Oculus 手机头显设计专利

 

这个圣诞节,虚拟现实和混合现实的头显市场将竞争激烈,而这些头显都支持微软平台,售价仅为299美元(约合1991元),因此今年夏天,Facebook将自己的头显和游戏手柄价格削减至399美元(约合2657美元),而且这个价格可能一直持续到节日季。

 

在今天搜索Oculus VR的许可专利数据库时,我发现一项今年夏天早期的专利。这款特别提出的设计是给手机使用的,比较像三星的Gear VR.

 

设计的头显左边可以打开,手机能迅速滑入或者滑出。如果市场竞争太激烈,Facebook可能会推出一款更低价格的Oculus头显,也是能配合安卓手机使用的。我们能不能看到这款产品进入市场呢?还是它会胎死腹中?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了。这项专利是2015年12月7日申请的,今年夏天已经被授予。

 

微软全息透镜/头显游戏配件设计专利

 

美国专利局批准了微软的一款设计专利,该专利是以枪的形式呈现的HoloLens或者其它游戏头显的配件。至今市场上还没有同款产品。它可能支持Xbox的游戏和微软合作公司如惠普、戴尔、宏基和联想等设计的新头显。该专利是2016年6月1日申请的,今天已经被授予了。91.com


集微网推出知识产权微信公共号:“天天IP”,前沿专利动态发布,天天IP、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阅读原文”或长按  laoyaoip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天天IP”个人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