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办公室,就坐在他座位旁边,因为要跟他一起过一下推荐信看写的如何。然后,他就搂住了我的肩膀,接着开始手下垂往我胸前放,另一只手开始摸我大腿。当时我整个人就僵住了,完全不知道做何反应,也不知道要去推开他……就僵在那坐着,等他讲完,走掉了。
我后来觉得背后还是有人盯着我,转头发现那个男生站在楼梯间,露出了脸,一半身体和生殖器依然在对着我自慰……我犹豫了一分钟,走过去很用力的把靠里的那个门摔上了。
你知道吗?在中国的大学在校生和毕业生中,有接
近7成
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性骚扰,其中女性遭遇性骚扰的比例为
75%
,
9成
的性骚扰的实施者为男性。
而每发生100起性骚扰事件,只有不到4起的当事人会报告学校或者警察。
这些数据出自上个月刚刚发布(网络版)的一份《中国大学在校生和毕业生遭遇性骚扰状况调查》
(后文简称为《调查》,详情见-->
她给6592个大学生发了问卷,发现七成人曾被性骚扰
)
。
4月12日晚7点,在荷兰大使馆内,广州性别教育中心与新媒体平台“微在不懂爱”联合发起的“用诉说打破沉默”活动在近百人的参与下顺利开展,这次活动是对性骚扰问题的进一步分享与讨论,也是报告的发起者第一次用线下形式与公共分享她们的发现。
活动现场的墙上张贴了印着字的纸张,这些是许多遭遇性骚扰、性侵当事人的故事。主持人之后邀请在座的观众上台读出这些故事,用这种方式为受害者发声。图为《调查》作者韦婷婷向参与者介绍报告内容。
广州性别教育中心顾问、《中国大学在校生和毕业生遭遇性骚扰状况调查》的作者韦婷婷详细地向大家描述了该调查报告的内容。截止到去年11月10日,调查共搜集了6592份数据样本和上百个案例,收集了几十个性骚扰当事人的口述故事,报告的网络版已于今年3月8日正式公布。
《调查》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个有些耸人听闻的数据:有
近七成(68.7%)受访者报告遭受过不同形式的性骚扰,其中女性遭受性骚扰的比例为75%。
这其中,
男性
也可能是性骚扰的受害者,其遭遇性骚扰的比例
接近4成
,且在一些性强迫如被逼拍裸照中,比例并不低于女性。
《调查》中还发现,
性少数群体
(包括同性恋、双性恋和第三性别)无论在遭遇性骚扰的
比例、频次上都高于异性恋群体
。例如双性恋仅有17%表示没有经历过骚扰,接近异性恋(33.1%)的一半。
注:“被逼进行性行为”类型的统计量应为237人次,制图时错误。
晚上回家的时候还是特别懵,然后洗澡的时候就觉得一阵一阵的恶心,就想一直洗澡,又觉得自己很脏,也不是脏,就是那样过后觉得自己身上特别不舒服。然后洗完澡出来就睡觉了,睡的也不是很踏实就一直都在想这个事情,以后不知道怎么见面,而且觉得本来应该很美好的初吻就没了觉得很没劲,而且还是一个男生,就这样迷迷糊糊睡着了。
在实施者方面,9成的性骚扰实施者完全为男性,超过5成为同学和校友,有近1成是学校的上级(包括领导、老师和辅导员等)。
另外,
超过4成
性骚扰发生在
校内的公共场所
。在学校内更易出现和高发的是性别骚扰和不受欢迎的性企图,性强迫这一类较为严重的性骚扰行为则更容易发生在校外的私人场所中。
遭遇性骚扰后,
超过一半的人选择了沉默和忍耐
。
向校方或者警方报告/报案的人不到4%
,也就是说,在100起性骚扰事件中,只有不到4起会报告学校或者警察。选择不报告的原因中,近6成的人认为报告了也没有用;选择沉默和忍耐的人中,有近5成不知道如何反抗和应对性骚扰。
在学校饭堂遭遇两次性骚扰,都是同一个人,他暴露生殖器上部趁人多拥挤时靠近我臀部的位置,连续几次触碰……然后报告给学校保卫处,保卫处老师很重视,带我去查学校饭堂的监控,顺利抓到了人,我还算满意。但之前保卫处其中一位老师询问我情况的时候,问我是不是穿的太暴露了,我特别不舒服,这是今年(2016年)四月份的在天津发生的事情,那个季节的天津都还是穿长袖,老师这样的说法我特别不爽,我有反击……在大概2个月的时间内,我去饭堂别人一旦不小心碰了我背后或是臀部的部位,整个人很惊恐,而且讨论这样的事情几次控制不住眼泪。
韦婷婷还提到,
男性相对女性,更加倾向于沉默或是告知对方停止
。这也许与社会赋予男性更多的需要坚强、勇敢等要求有关,导致男性遭遇性骚扰时更加碍于“男子汉的面子”而不报告或报警。
12日活动现场
另外,没有证据、觉得羞耻、认为会对自己学业/生活有不好影响等原因也既说明了预防性骚扰教育的缺失,同时也说明对于性的污名和羞耻会严重影响高校学生应对性骚扰的反应,
破除性污名和羞耻的预防性骚扰教育
尤为重要。
在这些沉默背后,对受害者造成的影响却是难以抹去的。经历性骚扰的人中,超过3成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超过1成的人感觉严重影响其人际关系和交往。遭遇过性强迫的人出现更高的长期精神抑郁和自杀倾向情况,
自杀倾向为5.9%
,接近遭遇性别骚扰者的3倍。
我当时一度觉得自己恶心,觉得自己脏,仿佛一件垃圾,甚至想一死了之。但是我之前接触到的一些思想让我放弃了轻生的念头。我是受害人,我凭什么要去死?每天都在给自己洗脑,告诉自己把那个看做被一个恶心的人强行握手,只是一次令人恶心的肢体接触。我也记不清花了多久才走出来。
半数以上的受访者都表示出了对校方和警方处理性骚扰的不满。
近9成受访者表示需要性骚扰预防教育,学校有必要开展防治性骚扰的教育和制定有关规定。但在现实中,仅有不到2成受访者接受过预防性骚扰培训和信息,仅5.4%高校存在预防性骚扰教育。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高校在预防校园性骚扰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方法,《调查》的发起者还向全国
113所
211高校寄送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询问了各高校是否接到关于性骚扰的投诉和举报、校园是否有防治性骚扰的培训教育和处理机制等问题。
截止2017年3月28日,在这113所高校中,一共收到了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32所高校的电邮或纸质版回复。在32所高校的回复中,13所学校并未作出实际的答复,3所高校并未明确回答所提出的问题,仅剩的的
16
所真正进行了回复的学校中,能得到的现状同样令人心寒:
2016年全年,仅能搜集到登记在案的
3起
性骚扰的举报或者投诉信息;
只有9所高校
会在学校安全培训中设计预防性骚扰的培训;
13所高校回复开展了防治性骚扰的教育。这些学校大多数在校园安全教育、新生教育等内容中涉及安全保障和预防性骚扰的内容;
仅有一所高校(电子科技大学)进行过专门的女生预防骚扰的宣传,并且有专门的《女生防狼小贴士》。另外几所大学如中南大学在《大学生活安全手册》中专设“女生专题篇”,其中包括8节内容预防校园的性骚扰和性侵害问题;上海外国语大学设有一门广受学生欢迎的公选课“女性学”,包含学生自我权益教育和女性自我保护内容;北京大学设有课程讲授安全教育与自卫防身……
全国无一所高校有专门处理性骚扰的部门或流程。
相对全国庞大的高校学生群体而言,虽然不乏一些学校进行了较好的防治性骚扰的教育,但总体来说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尤其是最应该为保护学生的权益负责的校方,在处理性骚扰、性侵害方面的具体机制和强制部门完全处于空白状态,直接导致了学生遇到问题难以报告、先行对公部门效力不抱希望的后果。
4月12日的活动上,两位现场参与者诉说了自己被性侵与性骚扰的经历。
第一个女生是坐在观众席里讲述的,她是在走夜路时被性侵,她大声呼叫“着火”,但无一人前来相救,附近的居民楼还有几家亮着灯。她没有选择报警,她害怕报案不仅得不到公正的裁决,警察的审问还会造成对她的二次伤害。她知道性侵不是自己的错,但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诉说可能会帮她缓解情绪,并且鼓励其他受害者,于是她说了出来。
4月12日活动现场
第二个女生走到台上,显得更轻松,她说从小到大自己曾被多次性骚扰,这可能是很多女生的经历。她发现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性骚扰她的人对性器官也是避讳的,那个中年男子用“那个”、“下面”来指代。这让她感到,在我们生活的环境里,性依旧是一个敏感词,而这也是很多性侵受害者沉默的原因,她认为诉说可以帮助受害者走出困境。
在《调查》中,作者对于如此普遍的校园性骚扰现象和显然还欠缺太多的应对途径,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预防性骚扰的教育不能仅仅着眼于性骚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还应设计多元性别平等、尊重他人、性教育和破除性污名的教育,赋权学生具备认识性骚扰、抵抗性骚扰的意识和能力。
高校应开发与防治性骚扰有关的教材,在新生教育、讲座和沙龙、选修课等场合进行预防性骚扰的教育。
预防性骚动的教育对象不应仅仅针对女性,也要针对男性和学校教职工。男性既可能是受害者也是性骚扰的主要实施者。在教育中应注重性别平等意识的提升,提高男性和教职工对性骚扰的敏感意识和重视程度,预防男性和教职工成为性骚扰的实施者。教育中加入多元性别教育将对减少性少数遭遇性骚扰有所帮助。
高校应增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安全管理,包括对照明、安全死角的改善、安装摄像头并确保稳定工作等。
高校应及早建立性骚扰的投诉和处理机制,鼓励受害者积极报告或报案,破除对性骚扰的污名,提高性骚扰的报案率。在处理过程中,处理人员应提高对性骚扰的认识,保护受害者隐私避免二次伤害。
应建立多元联动机制,高校联动公安部门、心理咨询部门和校外的NGO/公益组织等,在校园安全、知识普及、心理支持、法律援助等各方面给予学生全面的支持和帮助,这样将有助于避免严重问题如长期抑郁和自杀的情况出现。
我是在学校图书馆内遇到裙底偷拍事件,当时因为第一次遇到整个人懵了,没有立马抓住对方。后来报警了,警察让去做笔录,我想调录像,警察就把责任推给学校保卫处,去找保卫处没协助调录像,只是教育了我两个小时,说是我自己不注意,之后不了了之,总之让我很失望。
当时多数女孩子都觉得非常气愤,但由于学校和别的一些层面并不能做什么。当我们分享这些恶心经历的时候,每每会被说成是小题大做。现在心平气和地谈起这件事,我觉得大家对性骚扰的意识和认识都是远远不够的。更令人难过的是,现在的我面对这些情况跳出来说什么的时候,还会被扣上过分敏感的帽子。
面对性骚扰问题,这些勇敢说出自己故事的人们尚且心存失望与犹疑,不知道除了诉说与建立自信还能做什么更多的事。那其他的人呢?那些涉世未深刚进入学校的女孩子们呢?
《
调查
》中上百个小故事让我们意识到,这些被讲述出的故事仍然只是冰山一角,性骚扰对当事人造成的影响恐怕要远高于我们的想象,而缺乏应对机制和责任部门没有防治积极性的普遍现状则令人失望,这显然是我们的社会对于性别问题仍然不够重视的一个缩影。
这份调查仅仅是一个开始,在了解存在着的严重问题之后,也许我们可以做更多的事。
编辑| 合子 ,Zoe对本文亦有贡献
活动照片拍摄| 小弯、李硕
本文中数据、图表和自述文字均引用自《中国大学在校生和毕业生遭遇性骚扰状况调查》,如需报告全本请后台联系女声。
微信最具影响力女权公号
回复关键词,获取精选资讯
高跟鞋| 反逼婚 | 直男癌| 乳头 | 女歌
女权ABC | 腋毛 | 女足 | 同性婚姻 | 女博士
性骚扰 | 荡妇羞辱 | 家务 | 冻卵 | 性工作 | 男孩危机
校园霸凌 | 妇女节 | 二胎 | 月经 | 剩女 | 防狼手册
| 同工同酬
微信号:genderinchina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