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敬爱的吴朝晖校长又做了一件大事情!
你是不是也和小编一样,激动难抑
甚至内心写出了三维波动方程呢?
那就快来看看近日吴朝晖校长被人民日报内参选编的署名文章《让中国大学联动世界》。
全球化背景下,唯有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开放式办学模式,才能自信地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中国大学的独特魅力。
大学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兼容并包的开放取向。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国际化和国际合作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更是其实现一流的必由之路。同时,伴随着世界开放创新的步伐加快,全球链接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一流大学纷纷布局全链条、开放式的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浙江大学始终秉持开门办学的理念,努力与全世界的一流大学建立紧密的联系,并不断推动大学治理体系结构和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调整,积极应对高等教育全球化带来的新挑战。
当前,科学、技术、人才等教育资源的跨境流动共享成为新常态,相互支撑、双向流动、平等对话的世界高等教育新格局正逐步形成,哈佛、耶鲁、斯坦福等一批世界顶尖大学普遍加快实施全球战略。随着与世界的融合不断加深,教育对外开放已成为我国建设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战略决策。《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把“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作为十项重点任务之一,擘画了中国高等教育冲刺国际前列、打造顶尖学府的新蓝图。
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必须从全球视野重新审视办学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化大学。
一要坚持“走出去”,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能力,支持青年教师赴海外名校进修、访问、讲学,以及参加重要国际学术组织和国际会议。
二要大力“引进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外国专家引智体系,汇聚世界公认的学术大师和学术权威,扩大高水平海外兼职教授、客座教授或名誉教授的规模。
浙江大学引进人才中直接从海外引进的约占40%,此外还柔性引进一批海外著名学者来校兼职或合作研究,同时设立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派出大批教师出国访学进修,师资队伍的整体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一要营造共生共享的学科生态,促进学科的会聚交叉和融合发展,积极与海外一流学科加强合作交流。
二要充分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推动学校各领域创新人才和机构的互联互通,形成创新资源汇聚的生态网络。
三要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的创新链条,推动校内创新网络与校友联系网络、社会服务网络、国际创新网络的链接互动,形成多网融合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
浙江大学不断构建完善学术创新体系,实施高峰学科建设支持计划、一流骨干基础学科建设支持计划、海外一流学科伙伴计划等,同时建立健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体制机制,出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共享的指导意见,布局形成辐射全国的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网络,营造了开放创新的生态环境。
一要构建多元化的招生格局,探索个性化的招生选拔模式,打造具有吸引力的留学目的地,聚天下英才而育之。
二要构建完善国际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国际化课程建设,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应对全球化挑战的能力。
三要深化与世界顶尖大学的战略合作,建立海外实习实践基地,拓展海外学习项目,为学生提供跨国培养的机会和平台。
浙江大学积极引进社会资源、国际资源协同育人,推动第一课堂的课堂教学、第二课堂的校内实践、第三课堂的社会实践、第四课堂的国际交流加快融通,建设国内首个“一对多”合作办学的国际校区,构建了开环开放的教育体系。
一要推动科学知识的开源,建立开放共享的知识源头,积极做好科普传播工作,提升人民群众的科学素养。
二要推动先进文化的开源,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遗产中萃取思想精华,锤炼时代价值,发挥思想库功能,让全球性的思想文化在大学碰撞出火花。
三是推动大学精神的开源,传承弘扬优良办学传统,将大学对“真善美”的追求辐射到社会,让大学的理想在新时代焕发出璀璨的光芒。
浙江大学充分发挥文理交叉的学科优势,建设文化遗产研究院、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一带一路”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基地,在数字化文明、科技考古、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作出了开创性探索,《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中华礼藏》、敦煌学研究等成果产生重大影响,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进一步增强。
G20杭州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立创新型、开放型、联动型、包容型世界经济的构想,引起了与会各国领导人的共鸣。世界经济如此,全球高等教育亦如此,未来高等教育将呈现更加创新、开放、联动、包容的前景。随着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我们期待中国大学进一步联动世界,推动全球高等教育资源互联互通,倡导不同国家区域高校链接互动,在全球合作共赢的生态圈中承担更大责任,为人类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吴校长说:让中国大学联动世界
那ZJUers,你们准备好了吗
今日编辑:赖麒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