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证券报
《上海证券报》1991年7月1日伴随着新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而创刊,是我国第一张提供权威金融证券专业资讯的全国性财经日报。《上海证券报》是新华社重点报刊,中国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指定信息披露报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证券报  ·  今天,新纪录诞生! ·  昨天  
上海证券报  ·  稀土,重大突破 ·  2 天前  
证券时报  ·  时报观察丨抓住经济向好势头 稳住楼市股市 ·  2 天前  
上海证券报  ·  详解2024年宏观经济成绩单 ·  2 天前  
中国证券报  ·  资金转向!什么信号?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证券报

破解融资“难”才是重点 ,“只唯优劣”的信贷文化是关键——上海银行董事长金煜谈普惠金融之道

上海证券报  · 公众号  · 证券  · 2018-12-26 06:00

正文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上海银行董事长 金煜

 

站在2018年收官之刻回望,这一年是中小微企业的救赎之旅。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情况,这一年央行等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措施。

 

作为上海这座城市普惠金融的主力军,上海银行不仅推出了支持民营企业30条,并在新的转型过程中把握了供应链金融这一特色业务。

 

从二十多年前国内首批成立的城商行,到如今登陆A股市场的华东第一大城商行,上海银行既经历了开发开放的时代,也见证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和蜕变。

 

在上海银行的“掌舵人”——该行董事长金煜看来,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一个长期、普遍存在的全球问题,要看到问题,也要看到国家、监管部门的重视和金融机构的努力。

 

服务地方经济和中小企业是上海银行的市场定位。如何看待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又如何在城商行自我转型的大潮下解决这个难题?在上海银行上市两年后,金煜首度接受媒体专访,与上证报共同探讨企业融资难的破局之道。

 

为什么“难”才是重点

 

在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和前期政策消化三期叠加的阶段,2018年的中小民营企业遇到了“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困难横亘于前,金融监管部门频繁发声、政策密集出台,以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

 

拥有复旦大学金融博士学历的金煜,是银行业的“少壮派”。他于46岁便就任上海银行行长,推动了上海银行的上市进程,也探索了上海银行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在面对当下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时,他有着全面的认识和直接应对的态度。金煜认为应该从多维度了解一个现象形成的根源。

 

“现阶段,为什么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特别突出?这既有阶段性原因也有市场的原因,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在金煜看来,融资难、融资贵主要矛盾在融资难上,而融资贵相当部分原因是因为融资难造成的。

 

从发展阶段看,目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转换,不仅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转变,产业结构也在经历转型升级。

 

从企业来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抗风险和经营能力方面的差异,造成了金融资源流向的有所倾斜。“中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客观造成了金融机构完成信贷的投放效率不高。在经济下行期,风险不确定性更大,相比过去,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才更加突出。”金煜直言。

 

从金融机构来看,其顺周期思维加剧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在目前风险不确定下,金融机构顺周期的习惯思维使其在支持民营小微的信贷投放时,更加犹豫,更加不确定。”同时,金煜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一个长期、普遍存在的全球问题。既要看到问题,也要看到国家、监管部门的重视和金融机构的努力。

 

“只唯优劣”的信贷文化

 

金融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金融的本质也是经营风险。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如何破除隐性壁垒、倡导公平信贷原则,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不可回避的问题。

 

上海银行将所有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举措,融合在了近期发布的“支持民营及小微企业30条”中。其中,第一条即明确建立“不唯所有制、不唯大小、只唯优劣”的信贷文化。

 

“实际上,商业银行是整个社会金融配置的重要参与者与执行者,银行本身具有明确的社会属性,金融资源的配置应该以公平作为原则,按照国家的金融政策作为执行方向。”金煜强调,“企业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一直是上海银行明确的战略目标。

 

文化的建立,最终要落实到具体操作上。上述30条中,该行还从科创与民营和小微结合、优化信贷技术和流程、多方位综合金融服务以及完善指标体系和内部配套机制等十个方面措施,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尤其是在内部绩效考核、中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激发基层职工服务民营企业积极性等方面,上海建立了“敢贷、愿贷和能贷”的长效机制。

 

例如,加大民营企业、普惠金融贷款的考核权重,在等级行、经营机构KPI、公司业务条线KPI中设置民营企业贷款考核指标,并与普惠金融的考核指标相结合。完善小微企业及科创企业不良容忍机制,进一步明确普惠金融贷款的尽职免责标准,对普惠金融贷款尽职免责实行差异化认定。

 

“信贷人员的‘敢贷’要建立在明晰和明细的‘尽职免责’基础上;‘愿贷’则与激励机制、干部管理导向、绩效考核等导向机制息息相关;而‘能贷’则要靠技术创新、流程优化和经营管理方式创新。”金煜认为,只要“能贷”解决了,“敢贷”、“愿贷”也就迎刃而解。

 

做供应链金融探路者

 

“供应链金融是解决中小微融资的有效途径之一,上海银行希望成为一个探路者和突破者,通过创新供应链金融的方式,在‘敢贷、愿贷、能贷’方面走出一条新路。”金煜认为,供应链金融是手段,普惠金融是目标,方向都是为实体经济,两者发展潜力巨大。

 

如何在新形势、新技术条件下,走出一条新路径,是这家城商行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

 

目前,上海银行将供应链金融作为战略发展之一。该行已正式推出“上行e链”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并计划到2020年实现供应链金融信贷投放1000亿元。

 

供应链金融的模式是将核心企业的高信用分享给上下游中小企业。从全球看,供应链金融并不是一个新事物,但国内的供应链金融现在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回忆当初在某大型国有银行任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时,金煜坦言,当时并不看好供应链金融。但是在当下金融科技赋能下,他把担忧转化成了动力。

 

金煜认为,时机比方法更重要。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风险缓释的处理方式,有利于突破风险的管理门槛,去发展业务。”金煜着重强调,“但是它的前提是风险要‘管’得住,如果‘管’不住,有可能成为放松风险的借口。”

 

供应链金融具有了新的模式和新的意义。从技术支撑看,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以及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和深度应用,使银行可以不断提升风险控制,批量获客,提高线上运营效率。

 

“我们现在的技术对风险是有把控的。过去几年在技术上的研究和进步,使得我们有成熟的技术去推广线上供应链金融。”金煜介绍,上海银行大力度研究、推进金融科技和公司业务深度融合,重点研究线上供应链金融产品,通过将核心企业的信用注入产业链,实现为小企业增信。

 

如果说技术是深耕的工具,那么行业就是土壤。金煜认为,在整个产品研发的过程中与核心企业的互动尤为关键。上海银行在家电制造、医药流通、网络电商等重点领域,与行业的核心企业展开了合作,这成为供应链金融和普惠金融发展的丰厚土壤。

 

打开一扇窗,看见一方世界。“不同的行业对我们的管理带来新的挑战,我们也是有了把握再去推,不能‘创造’新的风险。我们希望上海银行积累的经验甚至教训,能够推动更多的银行去做供应链金融,以及推动更多的企业去配合。”金煜表示,上海银行并不是以垄断作为发展目标。

 

金煜认为,当参与进来的各家银行都做好供应链金融的那一天,在产业条线中正常经营的中小微企业的风险就会解决。


编辑:陈羽


往期回顾


董事长专访│龙头股份王卫民打出“三枪”: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董事长专访│闻泰科技张学政谈并购安世:百亿只是开始,双千亿不远了


本期责任编辑:张晓光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文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编辑、重新发布,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联系我们:021-38967805。


每一个赞都是我们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