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你知道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吗?来听老梁给你说道说道。
■ 首席裁音师 | 梁宏达
今天和大家说说“一鸣惊人”这个词的来历,这个词是来自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典故。
齐国时期,刚刚上台的齐威王本不是无能之辈,却整日沉迷女色、不理朝政,结果使得当时的齐国几乎走到奔溃的边缘。
当时齐国有个大臣叫淳于昆,这个淳于昆与我们之前说过的东方朔有些相似,他善于在嬉笑怒骂中开个玩笑,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见传递出去。
当时的满朝文武看着齐威王如此这般都觉着应该劝劝大王,有所作为。
但是却没人敢说,大家都觉着淳于昆厉害,于是就让淳于昆来说这件事,淳于昆一想,这件事确实应该站出来。于是淳于昆就去找齐威王。
淳于昆:我有一事不明,我想向您请教。
齐威王:有什么事,你说吧。
淳于昆:咱们的齐国啊,有一种鸟,个头也大,羽毛也漂亮,你看着这个鸟什么都好,现在就在咱们大王的王宫里待着,多少年来也不飞,也不叫,大伙都盼着它飞,盼着它叫,你说怎么办呢?
齐威王非常聪明,一听淳于昆就是话里有话,这是在说我呢,嫌我上任以来没作为啊。
齐威王:你放心,这样的鸟了不得啊,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你放心吧。
淳于昆听了,说道“大王我明白了。全国的老百姓啊都希望看到这鸟能够飞起来、能够叫起来。”
齐王一看,心想所有的大臣都盼着我能够有所为啊,能够管事啊。
于是把手下召来一问,原来齐国现在这样?这样可不行,我得赶紧励精图治。
于是,齐威王开始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很快,齐国就又强盛起来了。
所以,“一鸣惊人”这个词就用来比喻这个人原来没什么作为,突然一下来劲了,让所有人都感到很吃惊。
其实这个道理是什么呢,别看我们生活中有些人我们说他一鸣惊人,不是说他没这个能力,之前之所以“不鸣”,实则在积蓄能量。
正如李宗盛的一首歌中所写的一样:
这世界是如此喧哗,
让沉默的人显得有点傻。
这些人是不能小看的啊,
如果你给他一把吉他。
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给老梁打赏
三块五块不嫌多,三百五百不嫌少
- END -
点击阅读原文或长按并识别二维码,雷音定制大礼包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