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日凌晨2时10分左右,广东梅大高速(S12)大埔往福建方向K11+900m(茶阳路段出口方向2公里左右)附近发生高速公路路面塌陷事故,公路塌方路面长约17.9米,面积约184.3平方米。
截至5月2日早上5时30 分,经现场核查,事故共造成23 辆车陷落(未发现危化车辆、客车等大型车辆),涉及人员共 66 人,其中确认死亡人数 36 人,30人正在医院全力救治,暂无生命危险。
事故发生后,广东省成立事故救援现场指挥部,公安、应急、消防、卫健、交通、矿山救护队等投入约500多人参与现场救援。
滑坡路段或可提前预判
专家和相关部门正调查塌方的具体原因,初步推测可能与地质结构、雨水侵蚀、施工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名从事结构和岩土的陈姓工程师向界面新闻分析,从现有的照片上看,事故路段处于山体边坡的位置,道路下方路基是采用填方的方式处理,相邻段做了简要的护坡,但看不到重力式挡土墙、土钉、锚杆、抗滑桩之类的挡土和支护结构。
“从照片来看,该段高速公路应该属于滑坡地段。其实越来越多山区高速路会采用高架桥的形式,从本质上规避掉滑坡地段路基的问题。不过这个路段可能是受制于当初建造成本等原因,还是采用的边坡填方路基。高架桥比填方造价要贵,但安全性也要好很多。”该工程师表示。
交通部最新一版的《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对滑坡路段路基作出滑坡稳定安全系数要求,高速公路正常工况系数为1.2至1.3,非正常工况I情况下为1.1至1.2。这意味着,在非正常工况下,边坡的安全性会降低。
“非正常工况I,指的就是边坡处于暴雨或连续降雨状态下的工况。”上述人士提到,近期当地出现连续降雨,雨水冲刷会带走表面的土体,并进入缝隙产生水压力,推动滑坡体向下滑。而这次滑坡事故的诱发原因,可能是长期降雨后排水不畅,导致容易出现裂缝的地方——填方区与原始地貌之间不断变形扩大,最终导致滑坡产生。
他进一步指出,监测和预警方面也不是很到位:“这样的滑坡,前期一般都有很明显的现象,可以对潜在的滑坡区域进行预判。一些卫星监测的手段也可以直接反馈到安全中心,进行预警,再决定是否对高速公路进行封闭。”
梅州居民陈敬(化名)是此次事故的亲历者。他告诉界面新闻,自己带着一家几口人开车回梅州老家,途中就撞上了路面塌陷。“(车辆)右边都空的,全靠左边的轮胎和右边的底盘冲过去的,右边轮毂全没用了,底盘也压伤不少东西。”陈敬提供的照片显示,右轮胎轮毂磨损严重。
陈敬回忆道,当时路面很黑,大家也顾着赶路,因此很多车都没有反应过来,刹车也刹不住。后来,有一辆其他车道的车驶到靠近塌陷处,司机下车拦着,后面的车才没冲下去。
“都是五一放假回家的人,所以人很多,大半夜也有塞车。”陈敬猜测事故诱因是连续下雨。所幸陈敬一家人没有受伤,但还在后怕中,回到家后缓了很久才回过神来,“这次还带了小孩回去,可能要很长时间慢慢消化这个事了,真的差一点就掉下去了。”
社交平台上的视频显示,5月1日凌晨2时左右,事发地点冒着浓烟,跌落公路的车辆有燃烧情况。
另一名住在梅州山区的居民岳乐(化名)告诉界面新闻,进入4月后,梅州持续雨天,“梅州多山区,很多公路基本都是依山而建的,下雨天影响确实很大。”最近,岳乐家附近的公路也出现了山体塌方,旁边山体的泥土、树木掉落在公路上,虽然不是很严重,但也影响了出行。
岳乐印象中,梅州此前已经发生过几次公路塌方的事故,车辆多为货车等大型车辆,例如2022年6月梅州S233线丰顺县留隍镇上碗窑路段,就因暴雨发生塌方,导致一辆夜间行驶的货车避让不及坠落深坑,但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官网4月30日发布的一则消息显示,受持续性强降雨影响,广东部分地区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受损。截至4月30日16时,高速公路受影响路段共计19处,已恢复6处,剩余13处封闭部分车道;普通国省道受影响路段剩余9处仍处于双向交通管制状态。
界面新闻注意到,此前在2023年4月1日,受连日降雨影响,梅大高速往大埔方向K55+690处的高陡边坡暴雨状态下也曾发生崩塌性塌方。南方日报当时报道,受持续强降雨影响,该路段发生边坡崩塌自然灾害,造成该路段双向交通中断,无人员伤亡。直至5月9日24时,该路段全线恢复通行。
事故路段建成还不到十年,项目建设方和运营方均为广东省交通集团旗下公司
公开信息显示,梅大高速公路路线全长61.3公里,采用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的双向四车道标准进行建设,总投资约为56.37亿元。梅大高速全线桥隧比例达51%,为当时粤省山区高速公路中最高的,施工期间多次出现冒顶、塌方、透水等高风险情况。
梅州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经济水平相对欠发达,GDP不足1500亿元,在省内倒数,梅大高速对于梅州而言,特别是对于大埔县来说,重大意义。
2011年,广东省督查组到梅州指出,梅大高速公路建设事关省委、省政府“县县通高速”目标的顺利实现,也是造福大埔革命老区群众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2014年12月31日,梅大高速二期及东延线竣工通车,共计33.6公里,标志着整条梅大高速公路实现全线贯通。这是贯穿大埔县境内的首条高速路,也是粤闽相接的第三条高速公路。据界面新闻了解,此次事故发生路段正位于梅大高速二期及东延线。
一个高速公路项目的参与方主要包括建设、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等相关单位,其中建设单位是工程建设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运营单位是养护工程管理的责任主体。
根据公开信息,梅大高速的建设单位存在两种说法:一是广东省路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广东路桥建设”),二是广东博大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梅大分公司(下称“广东博大高速”)。实际上,广东路桥建设曾是广东博大高速的股东,后来在2018年退出,目前广东博大高速由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下称“广东公路建设”)全资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