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南宁
去见一个朋友,在一个商业街。
一般来说,商业街的标配,咖啡店、
kfc、必胜客、麦当劳等等,当然不会缺少电影院。
忽然想起,自己
半年
多
没有
光顾
电影院了
。虽然今年收入不如前面两年,开支也比较大,但是就看电音而言,还真不是经济上的问题。真要有什么值得看的电影,也不是付不起费。
上楼到电影院瞄了两眼,不出所料,冷冷清清萧条得很。似乎工作人员都比光顾的人多。
我想了一下,觉得自己不去电影院,真实的原因,是觉得没有值得看的电影,花钱花时间,去看垃圾电影,真的不值。
我的几个群,还有我关注的一些互联网基本面,都很少有人在继续讨论电影。以前大家还在感慨,好莱坞电影怎么越来越次,越来越不好看,国产电影好久也没啥好的内容了。
现在大家连吐槽的声音都没有了,大约是觉得,连吐槽都是浪费口舌。一个行业,被人吐槽还有点希望,连吐槽的人都很少,说明电影这个产业,不说凉透了。至少在现阶段,是大幅度的下滑,或者已经进入了一个漫长的衰退周期了。
并不是说绝对没有好电影,其实今年以来,我也看过一些,比如泰国的生活片《姥姥的外孙》,有温情有温度有人间炎凉,真实得让人觉得是生活写照。好莱坞凑合正常能够看的《沙丘
II》,还有《异形》,算是还对得起自己付出的票房。《姥姥的外孙》,我还专门下载了,反复看了两三遍。
几部还值得的片子,遮掩不住整个行业的大衰退。查了一下数据,今年三季度观影人数下降了
40%,大量电影院已经停业关门了。有的电影院还在硬撑,但是即便是黄金档时间,很多电影的观众也寥寥无几。可能这个行业也在搏春节档,希望一季管一年,看电影的人会多一点。
估计大数据推测到了我去过电影院,甚至还搜索过最近上映的电影信息,或者定位过我的行踪,居然给我推送了一些电影信息,简单地说,就是几篇《雄狮少年
2》的电影评论。
因为眯眯眼的审美,雄狮少年一我压根没有看过。而《雄狮少年
2》影评说剧情很好,但是仍然是“眯眯眼”。我大概可以猜出来,它可能再一次扑街的由头了。
电影人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不要说这一帮中国电影人,就是强如好莱坞,那又怎么样?要故事没有好故事,要演技没有好演技,要审美没有好审美,回过头还抱怨观众不懂,观众矫情。
按照我现在的观点看,文艺界、互联网界,大部分都应该扑街。
从《麻辣滚烫》到《满江红》这一类的电影开始,其实我就察觉到了一种气息。有一种力量,宁可毁了整个中国电影行业,也绝对不会眼睁睁看着中国电影,向着
“星辰大海”、“人类前行”、“公序良俗”、“良好审美”、“英勇无畏”、“男帅女美”这些方向前行。
既然有的行业想自己毁灭,就让他们自己毁灭呗,作死的拦不住。我小时候,经常听到父母的一个教育,做事情要认真,
“你糊弄它 它就糊弄你”。既然电影行业糊弄观众,甚至一直给观众“喂shi”,那大家自然用脚投票。
没有谁一定离不开谁,就像汽车行业,什么
BBA、大众丰田,日产本田,福特通用,不思进取跟不上时代,终究还是要在中国市场衰败的。电影行业终究还是得靠观众买单,你自己不好好干干不好,有大把的平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