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生物医药圈的“玩家”,Biotech、GP、LP、Big Pharma(及其下设CVC)是绕不开的四大主角。四大玩家、中美两地,众多要素排列组合之中,产生的每一个话题都值得琢磨。
站在Biotech层面,伴随着宏观经济的变化,GP对于风险的敏感度变化,(新概念)平台型企业和(管线)资产型企业被放在钟摆指针的两端,投资者的指针向左偏还是向右偏?左右摆动的幅度有多大?
问题的答案背后呼应着时代对于创新和风险的平衡与抉择。
站在GP层面,
夏尔巴投资创始管理合伙人蔡大庆
观察到美国的“友军”(GP)已经真正开始“干活”了。他打趣地说道,前两年美国一级市场或许还比较‘躺平’地被动看看熟人介绍的BP,现在则主动且频繁地约电话会,开始寻找各基金联合出手的机会。”
在与海外LP的沟通中,
博远资本创始合伙人陈鹏辉
谈到大的贝塔近期很难,真正的投资机会逐渐从宏观走向“微观”,需要修炼内功的阿尔法时代早已到来。
对话之间,本场论坛策划人蔡大庆与陈鹏辉、
LongRiver江远投资创始人&CEO张江、启明创投合伙人陈侃、Sirona Capital合伙人冯婷
纵观中美,从整体市场聊到个体企业,条分缕析、层层梳理了两地生物医药投资的变化。
BIOCHINA2024-BioFunding论坛第一篇目,易企融资意与各位分享,五位基金创始人/合伙人们讨论的第一层——
聚焦Biotech,中美两地GP投资的风格变化。
在每一场关于2023年中国生物医药投资的讨论中,BD成了绕不开的话题。这一年,中国生物医药BD交易首付款达48.16亿美元,潜在总交易额约548.9亿美元,到达历史顶峰。对于Biotech而言,通过license out获得的资金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一二级市场资金的相对缺位。与之平行,人民币代替美元成为本土市场的绝对主力。
2024年2月底,在经历了两年的过山车起伏之后,美国生物技术市场的主要股指$XBI(SPDR S&P Biotech EFT)一度重回100元美元大关。众多海外媒体评论,“进入新的一年,在即将到来的降息信号和第四季度的一系列并购活动之后,生物技术行业正处于上升轨道。”
长期base在纽约的冯婷发现,
在当前的市场情况下,美国的投资者也并非什么都投。
“相比几年前的市场火爆期,如今投资者需要更确定性的临床数据,产品、公司和市场的基本面都需要得到一些确证。”但好在,美国资本市场相对成熟。无论环境怎么变,Biotech价值一旦受到临床和商业化的认可,有扎实产品的公司仍然会有上市窗口。据悉,2024年纳斯达克生物医药第一股CG oncology、第二股Arrivent两家公司都是冯婷所在的Sirona Capital的被投企业。
面对这种变化,蔡大庆表示,“这么多年的投资经历时常带给我一个感受——
生物医药投资就像一个钟摆,
当更多的新概念涌现,市场就会倾向平台型的公司;与之相对的另一边,则是传统的资产型公司。投资人在相对保守的周期中,会尤其看中这些资产的临床数据。”
对于这个观察,冯婷深表同意,“美国过去几年的泡沫,叠加高息环境,造成了大家的投资会趋于避险。避险首先就要关注资产到哪个阶段可以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这就需要看到临床的POC(Proof of Concept),看到明显的产品上市路径。”
“整体市场在恢复,聚焦到企业则是冰火两重天。”
陈侃分析道,“美国去年年底经历了一波并购,市场逐渐开始恢复。根据行业研究机构HBM数据,美国生物科技行业并购总值超过200亿美元,于是有了充足的资金去投下一波生物科技创新,XBI也涨得不错。基于这一点,有优秀临床数据的公司前途光明,但这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早期公司还是处于与资金做斗争的阶段。”
再观中国,本土资本市场不确定性仍然存在,不少投资人的积极性也因此受挫。基于自身经验,陈侃分享了目前投资人还在关注的三类企业——
第一类,
企业已经将核心管线做到临床三期,甚至接近NDA(新药上市申报),可预见的市场也比较大。这类单纯瞄准国内市场的公司仍然有投资人愿意去投,甚至比较受欢迎;
第二类,
是不出让核心资产的公司,以非核心资产或平台技术换取Big Pharma的资金,得到一些付款。这类企业保持着充足的资金,自身实力也得到过验证;
第三类,
是这家公司创始于中国,但瞄准的是美国资本市场。目前美国IPO市场对中国的部分公司同样是开放的。
BIOCHINA2024开幕前夕,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露出,在一二级市场引发了广泛讨论。
“这份文件不长,但涉及了
研发、临床、商保支付端、上市(IPO)窗口
等全链条的一揽子计划。”张江表示,意见稿在筹资端和应用端都有着提纲挈领的考量,比如应用端涉及的问题包括如何进医保?医保对于创新药是不是单独监管?进了医保能不能进医院?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
现在很多入医保的创新药在医院的应用率只有10%左右,仍存在很大的空间。
这需要国家层面的综合考量与充分协调。“这份网传征求意见稿受到广泛关注,各方都期待在各个方面能有更快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