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由排名前20的金融机构首席经济学家组成,国务院参事夏斌任主席,交行连平任理事长。论坛立足于全球视角,着眼于中国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向投资者传递市场最新研究信息,以求成为中国经济金融政策研究的高端咨询智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年志Youthology  ·  未来5-10年,养老金缺口有多大?|我们的钱 ·  昨天  
青年志Youthology  ·  未来5-10年,养老金缺口有多大?|我们的钱 ·  昨天  
神嘛事儿  ·  其实就是,预退。。。。。-202409200 ... ·  2 天前  
财新网  ·  深度|车市残酷竞争 终局鹿死谁手 ·  5 天前  
郎club  ·  栽了!券商前员工炒股,损失近100万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陶冬:香港能不能成为矽谷?

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6-15 20:07

正文

《首席经济学家》杂志创刊了,现在订阅更享优惠,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长按下文二维码


陶冬为瑞信董事总经理、亚太区私人银行高级顾问,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看到这个标题,估计大多数读者都会笑了。矽谷盛产创新企业,而香港只有炒家,两者的形象几乎是南辕北辙。

 

其实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矽谷还是一片农地,最出名的是樱桃,市民开车过去採摘,很多农场在当场可以免费享用,摘下来带回家的樱桃则需要付费。当时的矽谷没有创新企业,也没有创投基金

 

矽谷后来成为创新企业集聚地,在笔者看来,就是把创意、资金和人才聚到了一起,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形成集群效益,形成产业链。

 

香港有没有创意?没有多少,之前的电影行业较有创意,现在只能在发展商卖楼上可以见到些微创意。不过,全中国却有许多的创意,这些年成就出不少颇有新意的企业、行业。樱桃园里其实也没有什么创意,矽谷的创意来自全美国、全世界。香港有没有资金,大把地有,只是VC全跑到大陆去找生意了。

 

人材是一个大瓶颈。美国的under-achieving肄业生如盖兹、乔布斯在自家的车房里琢磨点子,于是铸造出微软、苹果这样的伟大企业。香港的under-achiever多数当了房地产中介,于是炒出了世界一流的房价。不过矽谷的人材绝大多数来自全美国、全世界。香港的人才引进机制不差,从中环金融客到家庭佣工都不错,香港企业想引进的多可以做到,只是注意力从来没有放在创投行业上,移民名额严重倾向于夫妻团聚类。

 

从创意、资金、人材标准看,笔者认为香港其实有能力成为一个创投中心,世界级的金融平台更可以令其如虎添翼,但是没有人、没有心做此事。除此三要素外,一个相对宽松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十分重要,这是矽谷优胜于纽约、芝加哥之处,香港的生活成本、生活质量均有待改善。

 

香港有国际一流的全球视野、法治精神、超低/简洁税率和高效资本市场,倚靠着庞大的内地市场。不过在把握内地新趋势、新科技上略嫌“不接地气”,产业不足。香港与深圳,各有强烈的特点,彼此之间有较强的互补性,如果两地能够将这种互补真正打通,其前途不可思量。建起新的矽谷肯定需要政府在制度上的开拓,但是主要不是靠政府,而要靠产业链的形成、创意思想的碰撞、人才的汇聚。

(陶冬  瑞信董事总经理、亚太区私人银行高级顾问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