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作者 / 隋真
编辑 / KY主创们
你在生活中碰到过这样的人吗?明明Ta的语言、行为、想法是存在错误的,并且你把证据摆在Ta的面前,对方却依然视而不见、不去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们可能会反驳你(“你说的有道理,但是……”),或者为自己狡辩(“我明明记得应该是……”),或者索性保持沉默。
面对这样的人,人们往往感到愤怒又不解:为什么认个错就那么难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为什么人们不认错,以及怎样好好地认错。
为什么人们不认错?
1. 为了避免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指的是,当自我认知和另一种认知/信念发生冲突时,人们会产生的一种精神上的不适感。比如一个人自诩是个从不撒谎的、高尚的人,但是Ta又撒了谎,于是“我是个高尚的、不撒谎的人”(自我认知)与“我撒谎了”(对行为的认知)发生了冲突,造成了认知失调。
人们倾向于去消除认知失调,这种冲动不受人们的控制。一个人可以选择改变自我认知、或者改变对行为的认知来消除认知失调。比如撒了谎的人可以将自我认知变为“我是个偶尔会撒谎的人”,或者选择否认撒谎的行为。许多人会选择后者,因为意识到自己并不那么高尚完美是件让人痛苦的事。
因此,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认知是比较完美化的、认为自己“不应该犯错”,那么一旦有人向Ta指出错误、威胁到了他们的自我认知,他们就会自动进入防御模式。而如果承认错误会付出的财务、感情、道德风险越高,自我遭受的威胁越大,人们的防御程度会越高、会更加激烈地拒绝认错(McKay & McKay, 2013; Tavris & Aronson, 2008)。
2. 虚假记忆成为帮凶
我们的态度和信念可能会扭曲我们的记忆。在过去,人们把大脑比作电脑,认为记忆就像储存在电脑里的信息一样,一直放在那里,只要我们需要回忆,就可以调取相应的细节。但事实上,我们并不能记住每一个细节,我们只能记住一些重要的事(Tavris & Aronson, 2008)。
而当事件过去,我们需要回想时,大脑会依照能提升自我(self-enhancing)的方式对记忆进行加工,将一些细节拼凑在一起,变成一段符合自己观念的、像模像样的故事。但这些故事中的片段,可能是当时真实发生的,也可能是道听途说、甚至凭空捏造的。比如,人们会坚持说自己目睹了一个他们实际上并没有目睹的社会事件;而被问及性伴侣的数量时,人们给出的数字往往低于实际的数量(McKay & McKay, 2013; Tavris & Aronson, 2008)。
同样,当人们被指出错误时,他们的记忆也可能发生扭曲,会按照更有利于自己的方式,重新编排这段记忆:可能会歪曲一些细节、或者重构事件的顺序、或者索性将一些不利于他们的部分忘却。这些都是无意识进行的,人们不会意识到是自己有倾向地合成了这段记忆,或者他们的记忆并不够准确(Tavris & Aronson, 2008)。
3. 我们只相信我们已经相信的
社会心理学家Carol Tavris与Elliot Aronson(2008)认为,人们往往存在一种假设:
(1)那些思想开明、公正的人一定会赞同理性的看法与信念;
(2)我所持有的信念一定是理性的,不然我就不会存在这些信念。
所以,当我们从其他人那里接受一个新的讯息时,我们会将它们和自己的信念进行比对,把符合自己信念的信息认为是理性的,而将不符合我们信念的信息认为是错误的,并且觉得那些持有不同观念的人之所以会反对我们,是因为他们存在偏见、不够理性,而不会意识到是自己的信念出现了错误。这也是为什么在很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争论中,人们很难放弃自己的立场(Tavris & Aronson, 2008)。
4. 沉没成本太高昂
沉没成本指的是由于过去做出的决策造成的、无法被取回或者改变的成本。我们前期投入的沉没成本越大,我们越倾向于去维护已经做出的决策。因为一旦承认自己之前做出的决策是错误的,意味着之前所有付出的金钱、时间、精力也都成为无效的浪费。比如一位男士已经和女友交往八年,觉得彼此并不合适,但是他却不想承认他们彼此不适合并且分手,因为他感到自己已经投入了近十年的时间,放弃太可惜(McKay & McKay,2013)。
哪些人不容易认错?
1. 不相信人格会改变的人
Schumann和Dweck(2014)发现,如果一个人倾向于相信人格是可以改变的,那么他们更愿意承认错误、并负担起自己的责任;而如果一个人相信人格是固定的,他们会更倾向于不承认错误。
在一次实验中,79名参与者先回答一份问卷,问卷上同时有“人格不变”与“人格可变”的陈述,比如“人们无法真的改变自己的人格,有些人就是有好的人格,而有些人则没有”,或者“谁都可以改变他们的人格”,他们被要求回答在多大程度上同意这些陈述,并以此来区分他们是相信“人格不变”还是“人格可变”的人。
接着,参与者们被要求想象两个场景。一个场景是,他们答应邻居在对方离开时,给对方的植物浇水,却因为遗忘而导致植物坏死;另一个场景是,他们的同事发来了邮件,表明有一件很紧急的、私人的事情需要他们帮忙,但是他们却故意置之不理。
之后,他们做了一份测试,来判断他们在多大程度上会希望通过犯错来自我学习(“我可以从这件事中获得自我提升”)、或者学习更好地和受害者建立关系(“我会努力地处理这件事,以此来更好地理解我和邻居/同事的关系”)。同时,他们被询问是否愿意对受害者认错,诸如说出“我并没有提供你所需要的帮助,我这么对你很不好”。
研究结果显示,相信人格可以改变的人,越肯定犯错是学习的契机,也越倾向于对受害者认错。Schumann和Dweck(2014)得出结论,认为相信“人格可变”的人会相信自己的可塑性,他们希望通过学习来使自己变得更好,他们将认错看作是学习的机会,也更珍惜这些机会。
相反,认为“人格不变”的人会倾向于认为,自己的行为会显示出自己的一些本质,所以如果他们犯了错、并且对别人承认自己的错误,意味着他们会告诉别人自己是一个糟糕的人。
2. 智商高的人更不容易认错
心理学家Travis Bradberry博士指出,高智商的人更倾向于不去认错。因为他们很难发现自己的错误。每个人在思考时都或多或少存在思维盲点,比如偏见、或者有想不到的地方,但是聪明的人对自己的智商过于自信和依赖,他们习惯于快速地思考、快速地给出答案,而忽略详细的思考的过程,也就很难看见其中存在的盲点。
另一方面,由于聪明的人在过去普遍受到赞誉,他们也习惯于自己是对的一方,所以一旦有人指出他们的错误,他们会依照过去的经验、或者维护自己“我聪明、我是对的”的认知,来反驳对方或者拒绝承认自己的错误(Bradberry, 2015)。
3. 回避型依恋的人更不容易认错
Bartholomew(1998)用“回避亲密”与“焦虑被弃”两个维度来区分依恋类型。研究发现,焦虑被弃程度较高的人倾向于过度认错,比如,如果他们的伴侣没有给他们足够的关心,他们会认为是因为自己犯了错,所以对方才不肯付出爱。这种自我责备符合他们对自己的认知:“我不够好,而对方总有一天会离开我。”(Mikulincer & Shaver, 2016)
而回避亲密程度较高的人更少承认自己的错误。在形成依恋模式的过程中,他们学会的是依仗自己的能力来自给自足、不要向依恋的对象去寻求支持和安慰,并且习惯性地用防御性(defensive)态度去面对他人,不断地否认自己的脆弱和自己糟糕的一面。如果别人要求他们承认错误,他们会变得非常恼人(annoyed)。他们会觉得自己的防御遭到了威胁,因为一旦承认自己会犯错,就意味着承认自己并不完美、需要依赖别人的帮助,而回避亲密的人会避免去依赖他人、也不希望他人依赖自己(Mikulincer & Shaver, 2016)。
4. 自恋型人格的人更难承认错误
自恋型人格的人很难承认错误。他们对自己有夸大的自我认知,在他们心中,自己是理想化的、全能的,是不应该犯错的。当被他人指责时,他们会采用撒谎或者否认的方式去掩盖自己的问题,用避免认错来满足自己虚幻的全能感(Heitler, 2012; McWilliams, 2011)。
但是,为什么要认错?
1. 承认错误能帮助你从错误中学习
如果你选择否认错误,并且将错误推给别的人或事,你会错过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因为你只是关注在把“推卸错误”这点上,而没有去尝试理解自己为什么会犯错,以及思考如何避免进一步犯错(Berkun, 2011)。
而且,通过向受害者承认错误,你获得了一个机会,能够与对方开诚布公地对这个错误进行讨论和对质。这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对方、学习怎么和他人建立关系,对方也能帮助你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Schumann & Dweck, 2014)。
2. 认错有助于你获得他人的信任
如果你勇于认错,他人会意识到,如果他们把事情交给你,而你即使犯了错,也能识别出问题,并且会重视真相和与他们的关系,甚于自己“不会犯错”的完美形象。他们会因此对你更加信任。
另一方面,如果你坚持不承认错误,也意味着你可能会寻找其他人、事、物来做你的替罪羊。他人会因此不信任你、担心:“我是不是会成为你的替罪羊?”人们不会喜欢和一个犯了错,却总是把责任推给他们的人相处(Winfrey, 2014)。
3. 帮助他人学会承认错误
如果你承认错误,你也是以身作则地告诉他人,承认错误没有那么可怕。如果你是领导者,那么你的下属会更勇于去尝试,也会更敢于对你坦白,因为他们知道你是允许犯错、而他们也是可以对你承认错误的(Llopis, 2015; Winfrey, 2014)。
4. 认错可能会减少后续的损失
有时承认错误,可以平息受害者的愤怒,降低他们对你的伤害。比如调查发现,如果医生敢于对病人承认自己的错误,病人会更少地去起诉他们(Robbennolt, 2009)。
5. 如果你不认错,错误可能会产生更多错误
如果你坚持不认错,你就必须花费更多精力在为自己辩护、和寻找其他原因上,你可能会一直处于为自己战斗的、紧张的状态,充满压力。而更重要的是,如果你不及时承认错误、却选择去掩盖,可能你会在这个错误的基础上,做出更多错误的决定和行为,投入更多的成本,反而造成更大的损失(Rhoades, 2016)。
那么,如何承认错误?
1. 尝试从他人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做错的事情。
从他人视角反思自己的错误,可以帮助你了解对方可能的需求。比如你可以想一下,如果你是对方,在被这样对待后,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犯错者的哪些行为可以让你舒服一些?你会希望犯错的人做出怎样的补偿?这样在后续的沟通中,你就知道应该采取哪些方式,提出哪些补偿能平息事端甚至获得谅解(Wax, 2008)。
2. 做个详细的补偿计划。
承认错误、愿意负担责任意味着你需要做好准备,去收拾自己造成的不良局面。因此你需要在承认错误的同时,拟订一个详细的计划,清晰地认识到哪里出了错,目前的后果是什么,你可以做什么来尽可能降低负面的后果,以及你能采取什么措施,来使得自己在将来不会再犯同一个错误(Wax, 2008)。
3. 真诚地道歉
敷衍的道歉很难取得人们的认可。研究道歉的专家Lauren Bloom(2008)指出,一个有效的道歉具有以下几个要素:
a. 完全地承担起责任
承认是你自己的错误,而不要把错误推卸到别人身上,尤其注意的是,不要去责怪你要去道歉的人,即使你确信确实Ta也有错。另外,不要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或者试图降低这件事情的严重性,比如不要说“这件事其实没那么严重”。如果你的行为确实给对方造成了很大伤害,而如果你试图轻描淡写地掩盖过去,对方会觉得你没有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者重视他们的痛苦。
b. 说明/做出赔偿
如果你觉得自己需要做出赔偿,不要逃避,即使做出赔偿的行为可能会使你不得不放弃一些重要的东西(比如为了帮对方修车而不得不推掉自己的约会)。除了考虑用金钱进行赔偿外,也可能需要承诺会付出时间和其他成本来对对方做出弥补。
c. 表示你的感谢/欣赏
当你道歉时,可能对方会认为你来道歉仅仅是为了消除你的罪恶感,而如果你在道歉的同时对对方表达欣赏,对方会认为你来道歉并不只是为了让自己好受,而是因为你看重Ta,看重和Ta的关系,比如你可以说 “我真的很喜欢你,我很希望你可以继续地在我身边”。
因此,一个好的道歉的例子可能是:“这件事我做错了,我不应该那时候对你说那么刻薄的话,很抱歉让你感到那么难过(完全地承担责任)。我能做什么让你好受一些?(说明/做出赔偿)我真的很希望这件事过去后,我们还能是朋友,因为我真的很重视我们两人之间的友谊(表示你的感谢/欣赏)”。
最后,在说出道歉的同时,也要积极地去聆听对方,要给对方表达自己感受的机会。这可能不是一个愉快舒服的过程,但是这非常重要。而且,在听的过程中,不能只是敷衍地回答或者点头,否则会让你的道歉显得很苍白,并且有可能会再次冒犯到对方。在必要的时候你可以问问题,比如“你的意思是……”,这样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对方的需求,也能让对方觉得你希望能理解Ta。
最近大家对我们有点冷淡,我们也就这样冷淡的结尾了吧(一脸傲娇)
以上哦。
References:
Bartholomew, K., & Shaver, P. R.(1998). Methods of assessing adult attachment. Attachment theory and closerelationships, 25-45.
Berkun, S. (2011). How to identify andlearn from your mistakes. Lifehack.
Bloom, L. (2008). The Art of the Apology.Green Angle Media.
Bradberry, T. (2015). Why smart people actso stupid. Linkedin.
Llopis, G. (2015). 4 reasons great leadersadmit their mistakes. Forbes.
Mckay, B., & Mckay, K. (2013). Personalresponsibility 101: Why is it so hard to own up to our mistakes?.Artofmanliness.
McWilliams, N. (2011). Psychoanalyticdiagnosis: Understanding personality structurein the clinical process. GuilfordPress.
Mikulincer, M., & Shaver, P. R. (2016).Attachment in Adulthood, Second Edition: Structure, Dynamics, and Change.Guilford Publications.
Robbennolt, J. K. (2009). Apologies andmedical error. 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 467(2), 376-382.
Rhoades,B. (2016). The power of admitting amistake. Skip Pichard.
Schumann, K., & Dweck, C. S. (2014).Who accepts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transgressions?.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 Bulletin, Vol. 40(12), 1598–1610.
Tavris, C., & Aronson, E. (2008).Mistakes were made (but not by me): Why we justify foolish beliefs, baddecisions, and hurtful acts.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Wax, D. (2008). How to admit your mistakes.Lifehack.
Winfrey, S. (2014). Change your life bylearning how to admit you're wrong. WiseB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