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马晓天/任慕华/李凡/张滔/施鑫展
次新股板块经历了四个月的深度调整,已逐步回归理性。我们以2016年7月至今上市的A股公司为样本进行了汇总统计,从平均开板市值、开板至今涨跌幅角度动态观察了投资者对次新股板块情绪的变化;同时也从静态的角度观察了当前次新股板块业绩与市值之间的结构关联,并相应的筛选出可关注标的。
新股开板市值处在下降通道。wind次新股板块从去年7月的高点至今已下跌超过50%。净利润体量小于5千万的公司,平均开板市值从去年7月的78亿下降到现在的28亿;净利润体量介于7千万到1亿的公司,平均开板市值从122亿下降到45亿,两者降幅均超过60%。与此同时,新股开板当天市盈率(TTM)均值近一年降幅也达到了67%,目前约为47倍。另外,近一年的次新股开板至今平均跌幅近30%,超过90%次新股已跌破开板价,未跌破开板价的公司基本上为本批次新股的佼佼者。
在当前市场风格下,业绩对次新股市值的决定作用更为凸显。通过对净利润和市值的分层归纳,我们发现次新股的业绩与市值存在一定的对应规律,如2016年归母净利润在5千万以下的公司中,有71%的市值已不足30亿;而2016年归母净利润在1亿以上的公司,总市值在50亿以上的占80%。可以根据上述分布规律判断某只次新股的合理市值,另外我们也根据上述规律筛选出市值明显偏离其业绩的公司,以发现风险或投资机会。
建议关注:
1)市值高于合理区间的次新股标的。我们认为对于特定的次新股公司,可以根据其净利润水平判断合理的市值区间,而实际市值高于该区间的公司值得单独分析其特殊性。在针对筛选出的17家市值偏高次新股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业绩高增长(如精测电子、寒锐钴业、弘信电子、汇纳科技等)和主营业务的稀缺性(如平治信息、碳源科技等)是次新股获得溢价的主要原因。
2)市值低于合理区间的次新股标的。对于市值偏低的次新股,我们认为有部分可能是受到板块情绪影响而“错杀”,也有市场关注度不高而被低估的标的。建议尤其关注出现业绩拐点的公司。市值偏低的次新股包括快克股份、瀛通通讯、亚翔集成等。
3)未跌破开板价公司。在近一年上市的次新股中,未跌破开板价的仅36家,占比8.6%。多数个股基本面良好,其中浙江仙通、荣泰健康、平治信息、洁美科技、视源股份、景旺电子、科森科技、弘亚数控、三利谱等是我们团队跟踪覆盖的优质标的。
4)存在稀缺性的公司。我们发现市场倾向于给予主营业务存在稀缺性的公司一定的溢价,建议尤其要关注目前市值及估值水平尚且偏低的标的。属于稀缺性的标的包括佩蒂股份(宠物食品,目前市值33亿),科锐国际(人力资源第一股,目前市值36亿),荣泰健康(按摩椅,目前市值81亿),至纯科技(高纯工艺系统,目前市值32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