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明代的妈妈郑淑云,在给儿子的书信《示子朔》中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示子朔》
阅儿信
,
谓一身备有三穷:
用世颇殷,乃穷于遇;
待人颇恕,乃穷于交;
反身颇严,乃穷于行。
昔司马子长云:
然虞卿非穷愁,
亦不能
著
书以自见于后世。
是穷亦未尝无益于人,
吾儿当以是自励也!
全信大意是:
看了孩子的来信,知道你的困惑,其实人的一生难免有三种困顿:第一种是有满腔做事的热情,却没有被别人赏识和使用;第二种是对人委曲求全,却没有深交的朋友;第三种是严格要求自己的德行,却处处碰壁。
以前司马迁曾经说过:如果虞卿不是穷愁潦倒,也不可能发愤著书,从而名传后世。
所以困顿也不是对人没有好处,所以孩子你要正视人生的困顿,自强自励,从困顿中走出来,走向另一片天地。
书信开头妈妈提到了人生的三种困顿:
①
用世颇殷,乃穷于遇
意思是
拥有
卓越的才华,却遇不到好的平台和机遇
。
自古才命两相违,有才华却不一定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但是无数的英杰都是在饱受困苦而不放弃之后才大放光彩的。
曾国藩的好友周腾虎曾经对曾国藩说:
“
自古成就大事的人,都是肯用心的人。
”
②
待人颇恕,乃穷于交
意思是
以一颗诚挚宽厚的心待人
,
却没有交上值得交的好朋友
。
人情阅尽见交难
。毕竟人心隔肚皮,热心热肠换来冷淡冷漠,本也是常事。
曾国藩曾经有一次感叹道:
“
交情离合
,
有在情理
,
有不在情理。
”
③
反身颇严,乃穷于行
意思是
对自己严格要求
,
时常反省,却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活着
。
俗语说
:
“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
堆出于岸
,
流必湍之
;
行高于人
,
众必非之。
”
一棵树如果高于其他树木
,
那么就容易被风吹折
;
泥土堆高于河岸
,
就必定被水冲刷
;
一个人如果表现过于出众
,
那么必定会被人打压和排挤。
品行高洁的君子反而容易被庸人非议,所以君子固穷,往往生活得并不好。
书信中间妈妈引用了西汉司马迁(字子长)在《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中的一句话:“
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
云
。
”
虞卿是
战国时期一个
个善于游说的有才之士,他脚穿草鞋,肩搭雨伞,远道而来游说赵王
,
当上了赵国的上卿。
虞卿分析事理
,
推测情势
,
为赵国出谋划策,
非常
周密巧妙
,
后来不忍心看着魏齐被人追杀
,
宁愿抛弃万户侯的爵位和卿相大印,与魏齐一起从小路逃走,最后离开赵国,在魏国大梁遭到困厄。
魏齐死后,虞卿更加不得意,就著书立说,采集《春秋》的史实,观察近代的世情,写了《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共八篇
,
用来批评国家政治的成功与失败
,
世上流传
,
称为《虞氏春秋》。
所以司马迁评论说,如果虞卿不是穷愁潦倒,也不可能发愤著书,从而名传后世。
书信最后妈妈鼓励孩子,人生固然难免困顿,纵然多有不顺,但是上天为你关闭了一扇门,就会为你开一扇窗,在某一方面无法发展,却可以在另一方面得到补偿。
所以人生有幸,有不幸,但是人生绝不会是毫无意义的,努力总会有所得,穷且益坚,达人知命,苦心人,天不负!
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顿就灰心丧气,斗志全无,更不能堕落放纵,毁了自己,也害了别人!
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母亲,
经过风雨历练
,
看过人生百态
,却
不狭隘不灰暗
,不偏激不极端,而是昂扬向上,大气爽朗,依然
饱含仁慈宽厚的生命之爱
。
她爱孩子,爱生命,更能用她的爱,
给孩子指出更广阔的天地,给孩子一个强大健康的心态,
给孩子一个
坚强端正
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