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昌成朱公祠
夜宿燕子岗,朝谒朱公祠。
隐于楼桩里,非朱莫能识。
对于我而言,公务出发而不能游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所以,只能借早晚休息时间一偿夙愿。
早上醒来在高德地图上搜索最近的景点,“昌成朱公祠”引起了我的关注,甭管是否能叙得上祖谱,总是同姓一家,于是决定步行去看看。
广州人是不逛早市的,途经二个市场都看不到人影,六七点钟的光景我们北方的市场早已熙熙攘攘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诚哉斯言!
按导航提示已经到了昌成朱公祠,应该就在左手边,但放眼望去都是密密麻麻的七八层高的楼桩了,典型的城中村建筑。不死心就往里面寻找,小巷子七扭八拐,最窄处摩托车电动车都难以穿行,真不知道居住在里面的老百姓是如何把大块头家具搬进去的,相邻楼桩子之间也就三四十公分距离,采光消防都是大问题。不知道还要多少年才能消除这些城市顽疾,让老百姓过上有阳光、有新鲜空气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感觉蹲监狱也应该比这舒服。随手拍了些照片,作为此行广州记忆的一部分吧。
在康宁九、十、十一巷反复寻找了几次,终于按停车警示标语的指示找到了朱公祠,不过现在是社区的老年人活动中心,道光年间的匾额是陈旧的,其他都是新的,估计是座复建的建筑。
果然在网上搜索到了一篇记叙重建的报道。标题是《旧祠堂换新颜,道光牌匾传至今》,“昌成朱公祠”牌匾是由清朝道光丁未年间流传至今、用花岗岩雕刻的。祠堂是泰宁村朱姓族人1994年重建的,原朱家祠预计在清朝时落成,由于当时没有文字记录,所以后人也无法溯源了。1994年重建时,为方便周边族人缩小了一倍,延续了凤阳地区祠堂普遍的建筑传统,门廊屏风、小天井、大厅“麻雀虽小,五脏六腑俱全。”逢年过节时供族人祭祖,平时就为附近老人家的聚脚地,“大家在此打打麻将,玩玩牌,乐此不疲。”
楼桩子林立逼仄,巷道拥塞,昏暗潮湿。然名曰“泰宁”,是千百年来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