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看了个电影,叫《一个字头的诞生》,里面有个概念看得我触目惊心,给我吓得够呛:
人生的32岁是个坎儿,因为李小龙32岁都歇菜了,所以在这个人生路口必须做个抉择,是继续胡混还是轰轰烈烈地干一番大事。
这事整得我也挺迷茫
眼看我也快到李小龙过身的年龄,然而我的人生仍然没啥起色,反而看我朋友圈里的朋友却是一个比一个过的水灵,我来给大家扒拉扒拉:
我大学同学狗哥,学生会干部,毕业5年了也不知道他在干啥工作,看他朋友圈好像正搁名人老师圈儿混呢,对事儿就发张跟某某老师的合影,配点人生感悟。当时我还捉摸着狗哥怎么也得是个大老板啊,朋友圈里振臂一呼,站起来点赞的全是自家兄弟。
狗哥的常见朋友圈(概念图)
我还发现狗哥还经常出席参加点活动,在他朋友圈里类似的图片我绝对见过不少于十次:
狗哥经常受邀参加类似的行业促进发展峰会
去年过年几个同学小聚,狗哥也去了。饭桌上狗哥坐我旁边,没喝二两屁股就开始不安分,往我这边蹭,拿出手机开始扒拉自己的朋友圈,给我实况转播自己认识的某某名人,某某总都在干啥,然后舔着厚嘴唇子,拍拍我的肩膀,说:“小杜啊!咱认识的淫儿多,以后需要谁带带你,尽管开口。”
后来我才知道狗哥毕业以后一直在一个会展公司打杂呢,虽然跟不少名人打过交道,但根本就说不上话,天天强调自己调整巩固充实,就是没见过有啥提高。见过几颗耀眼的星星,就以为自己拥有了整个星空,和他们肩并肩了,真以为自己是圈内人儿了。
我还有个类似的朋友,人称B哥。
一开始我觉得,B哥这人太神了,人脉广度堪比脉脉,朋友圈里搭鼓的漂亮妞儿堪比陌陌,行业讯息堪比麦肯锡,小道消息堪比暗网。整个一资源枢纽。我一度怀疑B哥是哪个行业头牌或者富二代。
人才储备库毙哥的日常
其实B哥根本没啥正经工作,就天天憋家里炒股,加了几个炒股群,对事儿出去认识点群里的这个哥那个弟。
他认识个某剧组发盒饭副导演,就对外宣称自己娱乐圈内有人,谁谁让谁谁谁睡了,谁谁闹绯闻了,背后是谁控制的,门儿清。而且随时可以给兄弟们争取点露脸的机会。
和金融圈小白领聊过两句,酒桌上就把各种小道消息、行业内幕大声讲给大家听,造成一种自己非常紧接资本,经常跨界合作的假象:“啊!你说的那个project啊!那个就是我一哥们儿做的!”
他还时常将“我有一个XXX的朋友”供在嘴上,而与此人的关系常常模糊化处理,通常用“小兄弟”、“哥们儿”相称,说是很熟,其实没说过几句话。
B哥总觉得自己认识的这个哥那个弟很多,手中的棋子也很多,但其实下棋的人根本就不是他,有啥事儿也根本指不上那群所谓的哥们儿弟兄。
反过来一想,在其他饭桌酒局上,没准我这个小逼崽子也就成了B哥口中关系特铁的“某全球500强投资公司VC,行业大牛”了
其实仔细想想,狗驴和B哥这种人,咱们童年时期就见过。
那会儿谢霆锋没火,王杰歌喉还很清脆,校园里除了有教室里的朗朗书声,还有厕所里的秘密谈话。男生之间发生矛盾,不那么窝囊的都想通过约架解决。
基本上都这么解决
据我观察,俩人开打之前通常都得自报家门,说说自己是跟谁混的,大哥是谁,有多大派头,一个电话能摇过来多少人儿,跟打扑克牌似的:你出个勾(J),我出个圈(Q),你再来个凯 (K)。
而通常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小打小闹,根本茬不起来。真正的狠人反而是二话不说,出手就是一砖头糊上去,不出手身边也站满了主动来帮衬的哥们儿弟兄。
从那时候起,道理就很明白了:米老鼠身边站着的,永远是唐老鸭,不会是超级赛亚人。超级赛亚人厉害,也绝对不是因为认识点儿哥们儿弟兄,而是人家自己本身就挺有本事。
鱼找鱼,虾找虾,乌龟找王八,蛤蟆找青蛙
所以一般有人在我面前吹嘘自己跟某某老师很熟,来跟我搭鼓,我宁可信其无。因为天天叭叭自己身边人厉害,能混圈子,却从来不提自己是靠着什么和这群大牛建立联系的,这种人大多不靠谱——关键时刻,脚底撒点润滑油,分分钟撒油那拉了。
其实爱吹点小牛逼的人不少,大多情况是他那么一说,你那么一听就得了,关键就怕你较真儿,偏偏得指着不靠谱的人办事。
如果你信奉圈子,兜里有点小钱,还想指着圈子和钱干点事,那么恭喜你,你很有可能成为“凯子哲学”的创立者和践行者。
历史上比较轴的人不少,其中孙中山先生就在这方面吃过亏。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凯子。
1895年,中山哥正在香港密谋广州起义。想法有了,就得找点兄弟一起干啊。于是孙先生就开始四处跑腾,忙于社交,想多认识点社团黑帮,弟兄多了好办事啊。
1895年,孙先生都29了,正搁香港混圈子呢
有一天,孙先生认识了香港三点会的一个头目,这所谓三点会,就是天地会的别名,说是在香港小弟多,能量大。
每错,天地会,就反清复明那个
孙先生向来喜欢认识点黑社会,于是打算亲自考察下他们的实力。三点会头目说,附近的大茶楼里,全是自己弟兄,“先生入时,凡起立者即会员”。
中山哥将信将疑地就去了,跑了附近十多处大茶楼,每次一进门,都能看见一百好几号茶客乌泱乌泱地站起来,绝对大场面。
“大场面”
中山哥一看,乐了:人多,靠谱!二话没说就封三点会的弟兄为“突击队”。
“突击队”是广州起义计划打响的第一炮,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炮:起义头一天,由杨衢云率领三点会弟兄三百人,趁着夜色乘坐轮船进省,将短枪等兵器藏在木桶内,谎称胶泥报关,到了省城啥都不说,直接开干,先拿下广州主要衙署,然后其他弟兄里应外合,一举拿下。
三点会的弟兄们热情似火
结果起义当天,原定计划6点就绪的突击队,8点还没到,这时候孙中山才收到电报,说突击队出事儿了,来不了了,最快两天以后才能过来。
原来孙中山去茶楼喝茶看到的所谓的弟兄,大多是三点会头目雇来的工人,跑这来当群众演员了。根本就是一帮不靠谱的乌合之众,拿咱们铁拳无敌孙中山当凯子了。
于是起义第一枪还没打响,人民内部就先内讧了:这群人领了左轮手枪,先跑到铜锣湾打靶试枪玩儿,一试不要紧,发现手枪质量不一,有点好使有的不好使,就开始在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上闹意见打转,还非得把杨衢云给换了,一来二去,起义都给耽搁了。
枪不好使?不给我解决,老子还就不起义了!
所以说最后广州起义啥结果,历史书上都写得很明白了,把事情交给天天这个哥那个弟叭叭的人办,你说能行吗?
对此我也奉劝那些在社会上混的朋友,不要以认识了这个哥那个老师,天天蹭个饭局,和谁在一个微信群里,就沾沾自喜,以为自己踩在了时代的前列腺上了。
也给那些真正想做点事情的朋友提个醒,通常靠着认识谁谁谁给自己撑门面的,十有八九都是废物点心,他要真的跟这个哥那个弟一样有本事,早就跟你谈点实际的了。
说到底,这都没有用,孙中山都不行,你好使吗?
互动时间
各位朋友,你们身边有那种天天这个哥那个弟挂嘴边,好混圈子的人吗?
或者说你有过因为相信这种不靠谱的人最后吃瘪的经历吗?
不妨后台留言讲讲,咱们跟各位朋友一起唠唠。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