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专业视角的规划资讯传播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阿里美股盘前拉升#】阿里巴巴(BABA. ... ·  20 小时前  
新浪科技  ·  【#OpenAI超级碗广告##OpenAI超 ... ·  2 天前  
新浪科技  ·  【#顶级域名重定向到DeepSeek#,此前 ... ·  2 天前  
腾讯研究院  ·  腾讯研究院AI每周关键词Top50 ·  4 天前  
新浪科技  ·  【#腾讯云上线DeepSeek接口#:率先支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曾师傅的时光照相馆问卷调查结果大放送!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 公众号  ·  · 2018-10-30 18:32

正文


大家好,我是曾师傅,

好久不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我?

其实我是去整理北京国际设计周的调查问卷去了!

想必大家已经知道,我们在白塔寺搞了一个时光照相馆,

时隔半月有余,

今天我就来整体给大家复盘一下,

到底我们为啥要花这么大力气,

做这么充满艺(麻)术(烦)气(无)息(比)的事情。


01

我们眼中的白塔寺


图片来源于网络

白塔寺这个片区,由于是我们的项目所在地,

因此之前我们对这里进行了许多深入的研究。

在我们眼中,

这里是一个特色极为鲜明的地方。

首当其冲,这里有高高耸立的白塔。

她在一众低矮的四合院当中鹤立鸡群,

说她是这地界儿的视觉中心是不为过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另一个角度讲,

白塔是北京城历史的见证者,是这里的精神地标。

她从元朝开始矗立在此,

经历了朝代的更迭,历史的兴衰,宗教的演变,

不断的变化后早已经成为白塔寺这片儿的象征。

成为了这多元的文化和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另外,这片地方的组合也特别有趣,

以阜成门内大街为界,

一边儿是典型的北京老城,

传统院落和胡同的肌理特别有历史的味道,

还住在这的居民们每天都讨论着柴米油盐,家长里短;

另一边却是高楼林立的金融街,

满眼都是洋气的、快节奏的、现代的城市空间。

其对比,不可谓不强烈。


因此每当我们走在白塔寺这里的时候,

都有种分分钟穿梭于历史和现代的感觉,

让我这天天在北京胡同里泡着的人,

都时常有种又魔幻,又新奇的感觉。



02

这才搞了个曾师傅的时光照相馆


因此,正是因为白塔寺这片儿的这些特色,

我们才想借北京国际设计周的机会,

更深入的了解居民和游客对于白塔寺地区的看法,

看看这个在我们眼中又有趣,又多元的地方,

在别人眼中是什么样的。

就这样,“曾师傅的时光照相馆”诞生啦,

我们通过给大家免费拍照的方式,

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居民来(填)参(问)展(卷),

最终成果非常喜人。


03

原来大家是这样想的


我们一共收到了有效问卷 564 份,

其中居民 185 份,游客 379 份,


看起来居民只是游客问卷的1/2,

但是,经过计算,

白塔寺地区每20户居民,就有1户填写了我们的问卷

不仅如此,

其中还有近四成,已经在这居住了超过50年!


同时,居民的覆盖范围也很广,

下面是我们填写问卷居民的居住地分布图,

可以看出,填问卷的这些居民,

几乎遍布了白塔寺整个片区!


再来看下游客:


游客数量是居民的二倍,其中以18-25岁的区间是最多的, 占到一半以上,

而32岁以下的游客占到总游客数量的76%,

证明像北京国际设计周这种类型的新兴文化创意活动,

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还是远大于中老年人的。

说完了人群, 让我们看一下居民和游客

对这里 生活和 环境的看法。


我们首先询问了人们对这里的总体看法,

看他们对这里的印象如何,是否满意。

而当我们统计结果的时候,是非常惊讶的。

居民和游客竟然总体对这片儿都比较满意,

虽然居民的打分出现个别低分,

但总体都是正面评价;

而游客就更不用说了,普遍都比较好。

游客先不谈,居民的结果让我们大吃一惊,

因为据我们之前了解的一些情况,

居民还是多少对各方面都有些意见的。

但是,我们关于白塔寺这片儿的环境,还有两个问题,

这两个问题涉及到了具体的方面,

分别是 卫生环境 建筑风貌


我们可以看到,

在这两个问题中,都有 超过50%的居民 选择了“一般”或“不满意”,

这与前面居民在“满意度打分”中一片向好的结论有所冲突。

这是为什么呢?

我也没有明确的答案,

但如果斗胆猜测一下的话,

可能原因有两方面:

第一,

这里的居民,大多数在这里住的年头都很长了,

不说50年的,就说住了30年以上的,就有一半儿多,

住得久了,他们陪伴着白塔寺一同成长,

也见证了这里几十年的风风雨雨,

白塔寺已经成为了大家精神寄托的一部分,

是“自己人”了。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

妈妈总是护着自己的孩子,

“你们谁都不许说他不好,就我能说”,

因此你问他们总体印象的时候,

大家才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说这里好,

那时候居民的心情,

大概和这种“自己人”的心理有点像吧。


第二 ,

从另一方面讲,

于生活而言,他们又真的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

卫生也好,建筑风貌也好,

一旦涉及到这样具体的问题,

大家便又放开了些,

愿意在无伤大雅的前提下,为自己争取一些利益,

表达一些不满。

带着这样的猜测,我们又统计了这个题的答案,

看看居民到底对生活的哪些更具体的方面有所不满。


首当其冲的,是公共活动空间数量太少、住房空间太小以及停车空间不够三项,

远高于其他,是最主要的三项矛盾。

公共活动空间太少一项,的确是如此,

胡同里,院子窄小拥挤,大家的公共空间基本都靠街道来填补,

但白塔寺地区,光是宽度不足3m的胡同,就占了 22%

这就导致大量居民门前是一点儿公共空间也没有的;

图片由作者自摄


而住房空间也确实是紧张,北京城镇人均住房面积 约30㎡

而白塔寺地区人均才 13.01㎡

其中,人均不足 10㎡ 的就占 32.8%

由此可见,住房空间太少也是非常真实的问题。

图片由作者自摄


再说停车问题,

胡同没有停车场,停车全靠胡同空间的路内停车,

应该是由于不好停车的原因,

白塔寺这边机动车保有量很低,仅有 28.3% ,大约是 3700辆

看着不多,但以每辆车平均需要12㎡的空间计算,

他们总共需要 44000㎡ 空间。

然而,白塔寺地区总共只有胡同空间 50000㎡

这五万平方米要走车,要走人,还要停车、堆杂物,

这么一来,停车矛盾的确就非常突出了。

图片由作者自摄


除了这三个首要问题,紧随其后的是街道、绿化和房屋样貌,

三者数据相近,且都与最前面的三个有一定差距,

这就表明,居民对于城市和街区的认知,还是以自我为中心, 由内而外进行感知和理解的。

研究完了居民的,那游客对这里的满意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表告诉我们,游客对这里普遍满意,评价很高,

几乎没有低分。

可这里的问题并不是不存在,所以其实是游客由于某些原因,

包容了这里的其他的不足,

那这个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又看到了这样的一道题:


题目问的是游客对这个地区哪些东西印象深刻,

结果很明显,白塔寺和传统北京院落两个选项并驾齐驱,遥遥领先,

而其他选项选择的人极少。

这就很能说明游客对这里的诉求,

寻找以白塔寺为首的文化和地域符号,以及寻求传统胡同院落的新鲜感与空间特色。

正是因为大家在这里找到了这些东西,

所以其他无伤大雅的小问题,就会演化成“烟火气”、“地域特色”这样爱屋及乌的词语,

这也正体现了白塔寺地区从历史中走来的,又能与现代接轨的, 充满包容的氛围。


04

不宁静的文化街区不是好胡同


故事还得从这三个问题说起,


无论居民还是游客,都获得了一致的结论:

散步是人们来白塔寺地区的最主要原因。

并且,7成的受访者都希望未来白塔寺具有宁静安详的氛围。


另外,7成的游客都对这里的步行体验感到满意。


看到这样的结果,我们觉得既开心,又有所收获。

这里的步行条件好,大家喜欢来这里散步,

我们进行下一步设计的时候,就能针对性的做许多公共空间设施,

进一步优化这里的步行体验。

另一方面,大家对这里不约而同的“宁静安详”的定位,

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里的特殊性,

不仅居住在这的人能安居乐业,柴米油盐,

这里也能为周边工作的人提供一份心灵安宁的净土,

让他们能在钢筋水泥的夹缝中,获得一席喘息之地。


而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份宁静祥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