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此次会议是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组建后首次召开的最高级别的金融工作会议,会议也由“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更名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理论发展和实践成果,首次系统阐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基本要义和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主要内涵,着眼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宏阔战略视野和深邃历史洞察为金融工作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是做好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重要意义,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理解党中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工作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开展金融审计。
一、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明确金融审计中心任务
始终围绕各个时期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自觉服务大局,既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实现审计目标的路径和审计工作的目标,是四十年来审计事业发展的宝贵经验。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事业的规律性认识,审计体制实现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新时代审计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审计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主动性更强、契合性更高,独特监督作用更加彰显。
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重点任务,金融审计立足三大重点任务,反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足、融资难与融资贵并存,揭示信托公司、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等区域性行业性金融风险,深入查处公权力运用、重大资金安排中的违法犯罪案件线索。正是由于我们牢牢把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刻领会党中央政治意图,金融审计才能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充分发挥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金融审计要紧紧围绕党中央对金融的定位,深刻领会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八个坚持”的基本要义,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牢牢把握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工作的本质要求、指导思想、目标、主题主线、重要支撑、重点工作,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以金融审计高质量发展推动建设金融强国。
二、坚持问题导向,明确金融审计目标方向
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不同时代中存在的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当前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有的还很突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需要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四个方面突出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反映了金融系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成效,也是进行审计评价的尺度标准。围绕解决四个方面突出问题,金融审计需要做到五个聚焦。
一是聚焦重点领域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须高度重视金融风险的传染性、隐蔽性和破坏性,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密切关注中小金融机构、房地产企业融资、地方债务三大重点领域风险,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是否得到及时处置,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是否得到优化。从制度层面,关注地方债务管理机制和防范化解风险长效机制建立运行情况,揭示机制不完善和机制失灵的问题。关注跨区域、跨市场、跨境金融风险传导,以及汇率波动风险。关注风险化解中权和责的关系、快和稳的关系处理情况,是否建立有效风险处置责任机制,是否扎实稳妥化解风险。
二是聚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两者共生共荣,金融脱离实体经济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关注货币政策稳健性,是否合理引导预期,是否充分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用发挥。关注金融系统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本职定位情况,是否切实提升服务理念、能力和质效,是否在支持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中实现金融自身高质量发展。关注金融资源聚焦高质量发展方向。关注金融发展的普惠性,是否有效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是否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三是聚焦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须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完善机构定位,强化市场规则,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关注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建立情况,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保险业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是否有效发挥,是否形成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中小金融机构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的发展格局。关注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建立情况,是否通过深化资本市场和股票发行注册制,有效优化融资结构,债券市场是否高质量发展。关注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建立情况,是否有效促进长期资本形成。
四是聚焦揭示金融乱象和金融腐败。金融是创新活跃的行业,必须深刻把握金融发展规律,做到创新方向明确、支持重点突出。关注金融法治建设,是否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将金融创新规范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杜绝金融乱象。关注金融行业文化建设情况,是否坚持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是否坚决摒弃“例外论”“特殊论”“业务需要论”等错误论调,破除“金融精英论”“唯金钱论”“西方看齐论”等错误思想,整治追求生活“精致化”、品味“高端化”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查处权力运行、重大风险、重大利益、特殊异动背后的违法犯罪和腐败行为,揭示隐藏的道德风险。
五是聚焦监管能力建设和监管效能评价。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关注金融监管机构履职全面性,是否按照党中央要求,严格做到管合法更要管非法、管行业必须管风险,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关注监管权威性和有效性,是否切实解决监管“宽松软”问题,让金融监管真正“长牙带刺”。关注监管能力建设,是否持续加强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不断提升监管专业性和透明度。关注监管责任落实情况,中央与地方监管协同是否到位,监督问责机制是否建立并有效运转。
三、以研究型审计为抓手,全面促进金融审计高质量发展
坚持走研究型审计之路,以研究引领思路提升、业务提升、成果提升,以高质量的审计成果为党中央治国理政提供决策参考,以高质量监督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金融审计要立足五个观点,围绕五个重点开展研究型审计工作。
一是以政治的观点,围绕“国之大者”开展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创新和理论升华,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中国共产党对金融本质规律和发展道路的认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金融审计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并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金融工作决策部署的政治意图、战略谋划和实践要求,将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结合起来,培养从经济发展视角下看金融高质量发展、从深化改革角度看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治眼光,使金融审计始终围绕“国之大者”。
二是以发展的观点,紧跟改革方向开展研究。研究型审计的方法论要求,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这条线,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开展研究。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体现的是政治意图、是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工作的安排部署,政策的制定、规章制度的出台是贯彻落实政治意图的起点,也是研究型审计工作重点。建立常态化跟踪研究机制,紧跟改革方向,研究政策规章出台全流程,覆盖征求意见到正式发布各环节,深刻领会政策出台的背景、改革思路、目标方向和主要工作,确保金融审计研究与金融体制改革同频共振,牢牢掌握金融审计工作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