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记】是孙小荣·工作室成员的读书笔记精选。工作室以“一月一书一评”(即每月共读一本好书各写一篇书评)的方式,开拓视野,吸取经验,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工作室成员每月所撰写书评择优在“小荣说”发表,与读者分享,同时,也欢迎读过书评所评图书的读者撰写书评投稿、分享。
本期推荐 :
《沉疴遍地》
在读《沉疴遍地》之前,我首先去了解了一下托尼·朱特,也就是本书的作者。这其中包括,他是一个犹太人,他的身世错综复杂;他在英国长大,但却“不与英国人为伍”;他甘于做一个边缘人,不去寻求所谓的归属感;他最终选择纽约作为归宿,是因为纽约会让它的居民想要四海为家……
“我更欣赏边界:不同国家、社区、立场、喜好和根系相互碰撞的不安的一个地方——在那里,所谓‘世界主义’不再只是一个标签,而是一种自然的生活状态。”托尼·朱特说他“甘于做一个边缘人”,不让自己完全属于任何一个地方或一个民族。
边缘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意味着他具备理性思考的能力,独立存在的意识形态,并未被卷入任何个人因素和政治形态。我将托尼·朱特的“边缘思维”且称为是理性和自由。
带着自由和理性的初印象,再来翻开《沉疴遍地》这本书,自然对于托尼·朱特的言辞和观点有了更深一步的认知。他常常用最精炼的语言和最直白的表述方式来阐述一个观点,如“过去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好,也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糟:它只是不同而已”。
他的文字也常常透露和洋溢出一种理想主义者的丰富,如“争论、拒绝和异议的行为,尽管它们推到极端时会非常讨厌,却恰恰是一个开放社会的生命线。我们需要把反对主流意见当作美德的人。拥有永久共识的民主国家,不会长期作为民主国家存在下去”。
有人说托尼·朱特的身上有一种浓重的理想主义情怀,与此同时,他却从未脱离现实的发表言论与书写语境。对于此种表诉,我在《沉疴遍地》的文字中,可谓体验得酣畅淋漓,隐藏的多,揭示的多,表达的多,回答的也多。
托尼·朱特在本书的末尾也表示,他想要向一些人表达“作为一个自由社会的公民,我们有责任批判性地看待我们的世界”的观点,并直言哲学家迄今为止只是在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世界。
本书的内容确有晦涩难懂之处,当“华盛顿共识”、“爱尔兰奇迹”、“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等专业性词汇纷至沓来,就仿佛走入一个个陌生的领域,却也在打开了一个个新世界的大门。
当然,对政治静止感到愤怒、对以经济为驱动的思想方式表示不同意见,这种公众的对话,我们确实也已经很少涉猎了。所以《沉疴遍地》所带来的,自然颇具新鲜和刺激,我想,对于每一个读者来说,我们的感受会有所相同。
“我们今天生活的方式中有某种根本性的谬误。
”托尼·朱特在本书中则揭示了我们如何陷入这种危险境地,指引我们直面社会弊病,并为所在的世界承担责任。
朱特重新激活了我们的政治对话,使我们可以想象一种新的统治方式和更好的生活
。这部精练的作品凝结了托尼·朱特一生的思索,将他对历史和现在的洞悉嘱托给后世。
价钱是否已经覆盖了价值的珍贵?令人满意的生活方式究竟是由谁来主宰的?社会组织的作用是什么?新理念和新发明的意义在哪里?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会带来一个更好的社会或更好的世界吗?我们是否还已然生活在一个过去的时代?
这些问题该由谁来思考并由谁来解决?我想,这是托尼·朱特的担忧,同样也是年轻人该有的担忧和担当。
何谓“沉疴遍地”?放眼今天的世界,昨日的满目苍夷,还在。有多少人仍然处于苦痛的挣扎中,在贫穷中仰望富有,在饥饿中幻想温饱,在战争中渴望和平,在人性的扭曲中思考善良。
我们要面对一个现实,就是我们未完整的从往日的苍夷中挣扎出来,也要常常发出一个疑问,就是“我们的世界会不会更好”,当然,
我们也要带着现实和疑问去寻求方法和方式,所谓曙光的美好,正是它露出面貌的前一秒。
2010年,未满60岁的托尼·朱特患上了肌肉萎缩症,他在《回忆小屋》中这样描述:“文字是我与世界之间仅剩的联系,而我却正迅速丧失控制它们的能力。文字无懈可击地在我静默的脑海里组织成形,广度丝毫不减……但我却无法再轻易将它们诉诸语言。”这告白,渊默如雷。
最后想要分享这本书里的一句引用,“没有关于风向和水流的知识、没有目的感的话,仅靠往外舀水,人和社会是不可能在道德和经济上漂浮多久的”。读完此书后,
我想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思考:风的方向是哪里?水的流向是何方?我们的目的地在哪里……
《沉疴遍地》
作者:
【美】托尼·朱特
译者:杜先菊
版本:中信出版社 2015年8月1日
我们今天生活的方式中有某种根本性的谬误。在《沉疴遍地》中,
托尼·朱特
揭示了我们是如何陷入面前这个危险而混乱的境地。朱特巧妙地将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凝聚成了使我们能够对当前局面中普遍的不安进行深思,继而从中解脱出来的方式。
朱特摒弃了极右派虚无主义的个人主义和已经原形毕露的社会主义,为我们提供了表达我们共同需求的语言。要找到出路,我们必须着眼于历史和行动中的社会民主主义:公平的价值应当高于纯粹的效率。
这本书奇迹般地简短、智慧、清晰、充满激情,对过去和现在都有深入的洞见,以睿智犀利的语言指引我们正视社会弊病,重新思索自身的责任。任何对这个世界心存希望的人都能从中找到理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