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钦二宗被掳去金国后,赵构在吓得昏死中被抬上了龙椅。开封府是待不下去了,赵构一路流亡奔命,最后偏安杭州,杭州由此成为南宋的都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住在钱塘江边,遥望六和塔影,我心心念念地想去寻找一段历史,询问万圈杭州究竟有没有南宋时期的痕迹,答案都很零碎,袁腾飞老师告诉我,不是毁于元朝就是毁于那啥,沮丧之余,北大出版社蒋浩老师建议我去老余杭走走,晚清有一桩奇案,可看。
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故事,被改编成了多个影视版本,我印象最深的是「满清十大酷刑」之一,倒不是故事本身怎么吸引人,而是被人不分青红皂白地叫了多年翁虹,甚至连翁虹的堂妹都曾隔着几十米开外就叫我姐姐,想忘都难。而我并不知道杨乃武与小白菜是余杭人氏。
12月11日,杭州飘着小雨。我看了地图,从宋城方向去,从灵隐寺方向回,去一趟余杭,来回路上能捡两个地方看,便开了车去余杭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展示馆。从杭瑞高速转到209县道,小白菜文化园就在路边,我有些疑惑是否走错了地方,给蒋浩老师介绍的展馆负责人打电话,确认没错,便撑着一把雨伞进了园子。
小白菜园用绿色围墙隔了起来,留出一条蜿蜒的小道供人行走,后来负责人告诉我,围墙里面还在打造一些与小白菜、杨乃武当年生活有关的展示区,我脑补了一下晚清时期余杭的石板路木板屋,和穿着长衫的男人,挽着发髻的女人,以及那个经常着一身绿衣服白裤子被人唤作小白菜的女子,老余杭的景象便活了起来。
展馆大约有4000多平米,用1:1的真人比例把杨乃武与小白菜从认识到被捕到刑讯逼供到层层喊冤到最后平反昭雪老死故乡的经过通过声光电还原了出来,与“羊吃白菜”七审七决、七决七翻有关的84个乡邻、官员、乃至最高层领导人都用硅胶制作了等身塑像,当年「申报」的报道,光绪的御批、外国记者在街上疾呼的图片和文字都一一展现了出来。
杨乃武,余杭县澄清巷人,家世以种桑养蚕为业,性格耿直,为癸酉科乡试举人。葛毕氏
即毕秀姑,绰号小白菜
为葛家童养媳,长得白皙秀丽。杨乃武常在家教毕秀姑识字,两人过从甚密,于是街坊有“羊吃白菜”的流言。为了避嫌,杨乃武提出房租涨价,小白菜夫妇才另居别处。
同治十二年
1873年
十月初九,余杭县一家豆腐店的帮工葛品连暴毙而亡。此前两天,葛品连在工作时突感全身乏力,不得已请假回家。由于病情加重,葛品连让妻子用桂圆和东洋参煎药喝。热症服了燥热的药,不但没有治得了病,反而要了他的命。葛品连死后第二天,尸体脸发青,口鼻流出血水。他母亲觉得儿子死得蹊跷,见口鼻流血便怀疑他是中毒而死,于是向县衙报案。
余杭知县刘锡彤派仵作
相当于法医
沈祥及门丁
相当于助理
沈彩泉前去验尸。仵作用银针刺探死者喉咙,发现针呈青黑色,与「洗冤录」所载中砒霜之毒的特征相似。门丁一看,坚称葛品连是被人下砒霜毒死的,俩二货就把葛品连中毒而死的报告交上去。
与此同时,刘锡彤的老友,县里士绅陈竹山给他带来一条劲爆绯闻,说葛家曾租住杨乃武的房子,葛毕氏和杨乃武举止暧昧,街坊邻居都说这对男女有奸情。
杨乃武举人身份,在官场上很可能成为刘锡彤的竞争对手,加之二人早有过节,如今葛品连“中毒”身亡,会不会是小白菜与杨乃武通奸,谋杀亲夫呢?刘锡彤觉得完全有可能,于是将所有嫌疑都指向小白菜。
小白菜被押到县衙接受审讯,刘锡彤当即发问:“毒从何来?”丧事还没办,伤心还没过,又飞来横祸,小白菜打死不认。看过满清十大酷刑的人都知道,审讯也不是吃素的。对付女性有对付女性的逼供方式,小白菜先是拶刑伺候,后来又惨遭“烧红铁丝刺乳,锡龙滚水浇背”等酷刑,最后不得不承认是与杨乃武合谋用砒霜谋杀亲夫。
杨乃武自此入狱。也是多番刑讯逼供,腿也打断了一条,多次昏死后拒不画供,两人被押解到杭州府,杭州知府的手段并不逊色于余杭知县,又是各种大刑伺候后,杨乃武终于屈打成招,并且胡乱编造了砒霜是从仓前镇爱仁堂药店老板钱宝生那里买来的。
县长刘锡彤派人到药店查问,店老板叫钱坦,不叫钱宝生。既然杨乃武都“招”了,钱坦就不能不承认,小药店老板不敢得罪县长,便说自己确实卖砒霜给杨乃武。
同治十二年十一月初六日,杭州市长陈鲁以通奸杀人的罪名判决小白菜凌迟,杨乃武斩立决,并上报浙江按察使蒯贺荪。蒯贺荪口头询问了刘县长案情,随手就把案子转交给浙江巡抚杨昌浚,并称此案“无冤无滥”。
杨昌浚派候补知县郑锡皋去仓前镇暗访,钱坦“仍照原结承认”,“铁证”如山,上报朝廷。只待刑部审查通过,杨乃武与小白菜就要以奸夫淫妇的身份共赴黄泉。
朝廷办公的低效率给了杨乃武一线生机。万念俱灰之时,杨乃武写下诉状,直言“葛毕氏串诬,问官刑逼”,交给姐姐杨菊贞,请她赴京叩阍。姐姐上访并不顺利,都察院接受申诉后,让杭州市长陈鲁复审。陈鲁仍然维持原判。
同治十三年九月,姐姐杨菊贞和杨乃武之妻詹彩凤带上第二份申诉书再上京城,向步军统领衙门呈控。红顶商人胡雪岩正好在浙江,闻此事后慷慨解囊,仗义相助。
这一次上访的结果是朝廷下旨将此案交浙江省长杨昌浚“亲提严讯”。杨昌浚这个甩手掌柜却交给新任的湖州知府锡光和绍兴知府龚嘉俊等重审,官官相护也算中国古代官场潜规则,自然是维持原判。
戏剧性的转折在于同治皇帝突然驾崩,案子拖了下来,杨乃武和小白菜又争取到了时间。在胡雪岩的帮助下,杨家人进京后拜访浙江籍官员刑部侍郎夏同善。夏同善大为愤慨:“此案如不究明实情,浙江将无一人读书上进。”有夏同善撑腰,杨家人又先后求见三十多位浙籍京官。
光绪元年
1875年
,慈禧太后下诏,钦命浙江学政胡瑞澜复审。我当时还很奇怪地问,一个教育厅长去充当法官的角色,靠谱吗?果然不靠谱,胡钦差到了杭州后,除了会用重刑,其它什么都不会。
重刑之下,何来真相?光绪元年十月初三,胡瑞澜结案,上奏朝廷“此案无有冤滥,拟按原审判定罪”。至此,案件几乎再无转机。浙江士林不干了,十八名浙籍京官联名呈诉,浙江当地士子三十余人也联名上书,控告各级官员严刑逼供、屈打成招,官官相护、上下包庇,沆瀣一气,草菅人命。
官员们一致认为此案不可翻:“如果这个铁案要翻,将来没人敢做地方官了。”同行之间同气连枝、惺惺相惜、甚至兔死狗烹、由人及己,这样的潜规则自古及今,并不新鲜。然而,白天不懂夜的黑,地方官不懂老佛爷的心。身在中枢的翁同龢、张家骧等近臣,将案情面陈两宫皇太后,并表示只有提京审讯,才可能有真相。慈禧准了。
杨乃武与小白菜,以及葛品连的尸骨一起运送京城。光绪二年
1876年
十二月九日,刑部在北京海会寺开棺验尸,最终确认,葛品连是病死的,而非中毒!
光绪三年
1877年
二月十六日,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颁布平反谕旨:“本此案主犯杨乃武与葛毕氏俱无罪开释。但葛毕氏因与杨乃武同桌共食、诵经读诗,不守妇道,致招物议,杖八十;杨乃武与葛毕氏虽无通奸,但同食教经,不知避嫌,杖一百,被革举人身份不予恢复。”
杨乃武晚年以植桑养蚕、给人写诉状度过馀生,1914年9月患疮疽,不治身死。毕秀姑回到余杭,出家为尼,法名“慧定”,卒于1930年。
从展馆出来的路上,我脑子里面一直在想曾经请贺卫方老师讲过中国古代的法治传统。课程很长,不一而举,其中一章讲到中国古代官员都是通过科举取士途径充实到中央及地方衙门,并无专业法治素养,科举考试最大的成效是让官员文人化。去年夏天贺老师背了一段清朝康熙年间第一廉政官员于成龙的“婚姻不遂案”判案文书,极富文采,那优美快赶上王勃了:“关雎咏好逑之什,「周礼」重嫁娶之仪。男欢女悦,原属恒情。夫唱妇随,斯称良偶。钱万青誉擅雕龙,才雄倚马;冯婉姑吟工柳絮,夙号针神。初则情传素简,频来问字之书;继则梦隐巫山,竟作偷香之客。以西席之嘉宾,作东床之快婿,方谓青天不老,琴瑟欢谐。谁知孽海无边,风波忽起。彼吕豹变者,本刁顽无耻,好色登徒;恃财势之通神,乃因缘而作合。婢女无知,中其狡计;冯父昏馈,竟听谗言。遂以彩凤而随鸦,乃使张冠而李戴......”
一个法官,这么文思飞扬,文采风流,着实让人称赞。但中国古代官员文人色彩浓厚,专业精神严重匮乏,重写意而不写真,它的副产品是以诗话的语言大行反逻辑之实。想想民事案件判决书用诗话的语言表述还有一点酸腐可笑的味道,但在刑事案件里面,尤其是在司法审判里面,没有专业技能,个人的爱恨和德行的好坏将决定一个人的生死,这就很可怕了。遇到狄仁杰、海瑞这些人,就算捡了狗屎运,遇到张汤、来俊臣这样的酷吏,那真是倒了八辈子邪霉。
碰上刘县长、陈市长、杨省长,一路的刑讯逼供,一路的屈打成招,一路的官官相卫,杨乃武与小白菜想清白是不可能的,坐实了奸夫淫妇,还核准了谋杀亲夫,照以往的传统,杨乃武与小白菜七审七决都是死刑,基本上是没有活路必死无疑了。但杨乃武与小白菜都活到了寿终正寝,这样的神奇传奇也基本上谈不得是大清律例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杨乃武与刘锡彤的个人恩怨决定了案情的步步恶化,但起死回生一来与当时英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申报」三年来不懈关注、制造舆论有关,可见媒体作为第四权力的重要性,美国汉学家欧中坦教授曾评价,杨乃武一案能够广泛传播,乃至沉冤昭雪,“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申报」充满活力的记者”。二来与晚清帝国涌动的权力斗争更密不可分。
我昨天去了南宋御街,风太大,并没有进去胡雪岩故居,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故事早已在民间流传,在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故事中,他也一直是以正面侠义的形象出现,若非他从资金上资助、关系上打通,杨乃武的姐姐上访无门。但究其事实,胡雪岩也满怀私心。
帮杨乃武平反伸冤,对胡雪岩而言是一件只赚不赔的买卖。杨乃武案涉及到浙江从上到下上百个官员,其中浙江省长杨昌浚一直是他生意上的绊脚石,而湘军领袖左宗棠也跟他有嫌隙,如果搬倒杨昌浚挫败左宗棠,胡雪岩的生意势不可挡。事实也是如此,在杨昌浚被搬倒后,断了半边臂膀的左宗棠接受了胡雪岩,而胡雪岩从此借助左宗棠的势力,风生水起,赚得盆满钵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