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状况能够反映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及竞争力状况,通过对一段时期分区域外贸出口情况的观察,可以反映区域间产业分布空间变化。海关总署出口重点商品快报中,公布了分省重点商品出口数据,利用该数据能够分析商品生产分布变化状况,研究产业在区域间分布的演变趋势,相关结果可以为区域间产业选择提供参考。
分析结果表明,
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趋势明显,相对于一些劳动密集型传统优势产业,一些产业密集度高的行业向中西部转移更加迅速,中西部地区要抓住这些行业发展机遇,迅速培育具有话语权的产业集群
,推动区域均衡发展。东部地区产业对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起到引领作用,对保持传统优势产品竞争力发挥了定舱石作用,在拓展新兴优势产品方面发挥了拓荒者作用。
一、长期看中西部出口占比上升,但2023年有所下降
2023
年我国商品出口总量为
23.77
万亿元,相比上年微增,相比
2015
年增长了
68.4%
。分区域来看,相比
2015
年,
2023
年东部地区出口总量增长了
61.83%
,占全国比重下降了
3.18
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增长了
132.04%
,在各个区域中增长最快,占全国比重提高了
2.75
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增长了
91.23%
,占全国比重提高了
1.14
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增长了
25.4%
,在各个区域中增长最慢,占全国比重也下降了
0.71
个百分点。
从长期出口数据来看,除东北地区外,东中西部之间的差距在缩小。但
2023
年,东部地区出口占比相比上年提高了
0.5
个百分点,中部地区相比上年下降了
0.58
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下降了
0.03
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提高了
0.11
个百分点。过去一年会不会成为区域间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拐点还需要再观察。
二、传统优势产品总量优势明显,新兴优势产品快速增长
按照海关总署重点出口商品统计口径,
2023
年有
18
类商品
[1]
占出口总值比重超过
1%
,比上年增加
1
类,比
2022
年增加
4
类。
2023
年出口增长总量最多的
9
类商品,共实现出口
49373
万元,比上年增长
6986
亿元,总体增长速度达
16.5%
,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其中,增幅最大的汽车和锂电池,增量都超过
1000
亿元,增长速度分别达
76.8%
和
33.6%
,撑起了我国外贸出口的一片新天地。
2023
年出口总额降幅最大的
9
类商品,共实现出口
58853
亿元,这些产品都是我国一些传统优势产品,虽然各类商品出口额出现下降,但出口总量规模仍然较大,占我国出口总值的比重较高,仍然有着较强竞争力,且各类产品出口总值均高于疫情前的
2019
年。需要注意的是,计算机及零部件
2023
年实现出口
13187
亿元,在各品类中最高,但
2023
年相比上年减少了
2479
亿元,在各品类中绝对值仍然最高,占我国出口商品总值的比重一年就下降了
1.08
个百分点。
三、产业密集度较高的产品生产向中西部转移比例更高
按照海关总署统计口径,在
2023
年出口占比
[2]
超过
0.5%
的
23
种重点商品中,相比
2015
年中西部地区商品出口占全国该类商品出口总值的比重提高
10
个百分点以上的产品包括:液晶平板、玩具、计算机及零部件、手机和集成电路,分别提高了
20.11
、
16.17
、
13.2
、
11.52
和
10.11
个百分点,另外太阳能电池也提高了
9.68
个百分点,大幅提高了中西部地区生产比重。目前,
40.16%
和
38.42%
的出口手机、计算机及零部件生产是在中西部地区完成,在
23
类重点商品中占比最高。
2015-2023年中西部地区重点商品出口占比变化图
在中西部占全国比重提高较大的
6
类商品中,除玩具外其他
5
类的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均较高,且商品单价更高一些,对运输成本相对并不敏感。由于商品市场集中度高,引进龙头企业就可以带动中西部市场份额的快速提高。比如,京东方在安徽、蓝思科技在湖南落户对液晶面板的生产布局都能产生直接影响。同样,重庆、四川的计算机相关产业发展也靠龙头企业引进。
2015
年以来,东部地区家具、鞋靴、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传统优势出口商品占全国比重虽有下降,但幅度并不大,其中家具、鞋靴、箱包分别下降了
3.15
、
2.27
和
0.29
个百分点。这些商品的生产市场集中度低,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对产业布局的影响有限,产品生产更依赖于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因此,产业转移的速度需要更长的过程,中西部地区要通过培育产业链相对完整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来承接产业转移。
四、东部地区产业应对外部市场风险、拓展新产品市场能力更强
东部地区在我国出口占比已呈下降趋势,但在过去一年外贸出口相对艰难的背景下,占全国比重逆势提高,特别是在一些出口总值下降的重点产品。比如,按照海关总署重点商品统计口径,
2023
年出口总值下降的
9
类重点商品中,有
7
类商品东部地区的出口占比提高。这说明,东部地区产业对外部市场反应更为敏感,在危机来临时能够保持住出口总量,相对中西部下降速度更慢,对稳定传统优势产品出口起到定舱石作用。
而在拓展出口新品种方面,东部地区具有更强开拓性。以
2023
年出口总值快速增长的汽车和锂电池为例,锂电池出口
88.43%
是由东部生产,而东部地区出口汽车占比相比
2015
年提高了
10.38
个百分点。从更长的时间来看,很多重点商品出口最早主要发生东部,其后逐渐向中西部转移,因此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是明显的。比如,
2015
年时液晶面板、玩具的出口超过
90%
是在东部,此后东部开始带动中西部生产,东部占比才逐渐下降。
五、对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启示
有序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是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机遇,是推动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是客观发生的,中西部不同类型城市在选择产业时需要有所侧重。
一是省会城市和副中心城市要依托本地资源条件,发挥科研、人才等方面优势,集中精力以产业密集程度高、产品附加值较高的行业进行突破。
此类产业发展机会的出现稍纵即逝,需要及时把握,对政府管理能力是个考验,需要更高层级政府推进。以引入行业龙头企业为抓手,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带动行业集聚发展,形成相关产业集群,迅速在全球、全国产业链分工中占据位置,逐步增强在行业领域的话语权。省级政府要对行业龙头引进给予政策空间,发挥好产业政策的引领作用,加大对科研创新机构和平台建设的支持,加快形成省域特色优势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