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00强公司正前面,慢慢屹立着一张张中国地产新面孔。这个2017年的7月,中国房地产行业大事件是那么的多,大戏连演,整个行业顺势进入历史上的战国时代,理想、目标、机会、风险、生机、混乱,场景无比丰富。有人看不清大势,有人敢于争霸,有人难以适应,有人英雄横出。
雄心勃勃也好,小心翼翼也罢,都要面对新局面、新规则,都要有新思维、新打法。万达、融创、富力、万科在7月份的卖与买,再次引发了房地产轻重资产的议论潮。有人一味认为轻资产模式就是王者模式。事实是这样的吗?未必。
第一,百亿、千亿房企大多都是上市公司,既为上市公司,上市瞬间起就都有“对赌协议”、每年都要完成目标承诺,对股东不耍“流氓”。这就必须有规模上的扩大,才能有市占率的提升,才能有利润的兑现。只要专业能力跟得上,又有足够的资源,不管是进行合作型的扩张,还是内生型扩张,都是好选择。量力而行就是了。
第二,很多房企都说,目前市场局面,很难做,很累。选择做工商业,从出生就决定了没有舒舒服服赚大钱,如果有,那是市场草莽、野蛮时代的非正态暴利,终究是要结束。作为有志于伟大公司的房企,不应该对累有恐惧,做得累,说明企业的规模在增长,也说明企业在赚钱。
第三,对于规模增长速度来说,的确要进行计算、把握。行业不可能年复一年高速增长,公司更不可能一直保持100%、50%以上的增长速度,一定要记得,这种特殊时期的增长速度是不可永续的现象,不正视会为此付出代价。在这种高增长时期过后,能保持20%的年增长就是一个好增长,也是一个相对健康的增长,被称为“黄金螺旋”的斐波那契螺旋线就是一个很好的增长坐标系。
第四,房企不管是要实现1000亿元、3000亿元、5000亿元,甚至万亿大市场目标,千言万语总归一句话,你得拥有运营能力。不管在规模维度,还是重资产维度,还是轻资产追求,其实,都看企业的运营能力,没有运营能力,片面去谈规模、轻重资产,就如盲人摸象。而运营能力的强与弱,才是房企目前要重视、建设的首要能力,运营能力高,资产就会变轻,运营能力低或者偏失,轻资产也是一个负担。
目前,房企或多或少都面临一些瓶颈,有的人认为是行业规模瓶颈,有的人认为是调控导致瓶颈。在我们看来,这些都不足以成为瓶颈。所有房企面临的真正的瓶颈是,企业规模大了,管理资源跟不上了,这是最大的挑战,也是房企要解决的第一性问题。
怎么办?“当正确的政策方针制定之后,干部是关键。”毛泽东的这句话,永远不过时,房企运营能力的核心是人。都说世界已经从资本时代过渡到知识时代,知识才是房地产企业下半场竞争发展最重要的持续动力,这么说一点都不夸张。企业一旦拥有、掌握了知识的人,资源就能高效组织起来,市场占有的目标理想就会达至。这是毫无疑问的商业普世价值,比失去主心骨陷入价格判断与市场恐惧,可取。在目前大经济重组、房地产改革与市场重塑新时代,伟大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的一句话,值得送给房企们——如果你墨守成规,那你将一事无成;如果你抛弃常规,那你将粉身碎骨。
时值中国房地产报创刊25周年,将在北京隆重举行
“中国房地产界荣誉殿堂暨中国房地产报创刊25周年庆典活动”
。
活动内容包括专版报道、论坛演讲、项目推介、智库服务、汇编资料、视频节目及全媒体传播等等。此次活动还将评选出
“中国房地产界改革创新25年荣誉殿堂 ·典范项目、典范企业、荣誉人物”
。
期待您的关注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