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玛·斯通获得第89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新华社/图)
全文共1511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微信号:nanfangzhoumo
同样是达米恩·查泽雷的作品,我喜欢《爆裂鼓手》远胜过《爱乐之城》。
《爆裂鼓手》是一个鼓手学霸和一个严苛到残暴的老师的故事。老师蹂躏、欺骗、打压……最后让这个学生成为了顶尖鼓手。对比美国和风细雨的鼓励式教育,惨无人道,没有人性,却让学霸们热血沸腾:天下的学霸都是一样的,要站在梦想的最顶端,必须付出惨烈的代价,残酷而真实。
▲ 相比《爱乐之城》中水到渠成的成功,《爆裂鼓手》中的少年安德鲁为成功所付出的努力,显得更加残酷和真实。(资料图/图)
《爱乐之城》明显温情很多,无论是对爵士乐入门级的解释,还是“洛漂”水到渠成的成功,都是好莱坞的基本套路,让人愉悦而不是添堵,多处致敬的片段,但凡看过一些好莱坞老电影的人,很容易像“找茬”游戏的基本版一样找出来,让观众产生成就感。以至于看这部中规中矩的电影时,我会出戏并且忍不住把“洛漂”的舒适和“北漂”拿来做做对比:“洛漂”居然不用考虑房子,没钱换锁,竟也没被不断上涨的房租赶出家门,甚至还能加油、开车;他们经历的磨难无非就是自己认真试镜时,对方在看手机;自己要弹奏认为对的曲目,老板不干,然后彬彬有礼地把你再次辞退而已。社会给了你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展示,只要坚持下去,成功就是时间的问题,不用出卖人性,不用不择手段。
但是,如果你要让我二者选其一,谁进奥斯卡提名,或者说谁能获奥斯卡奖,毫无疑问,我也会选《爱乐之城》,因为保险,因为稳妥,因为“更像奥斯卡”一些。
▲《爱乐之城》中的“洛漂”,显然要比“北漂”浪漫得多,也比“北漂”们的生存压力小得多。(资料图/图)
请留意一下奥斯卡每年评选结果出来之后,人们最常使用的词,排名靠前的绝对离不开“众望所归”这个评语。谁是“众”?
奥斯卡的评委就是“众”,众多的好莱坞电影从业者,这个数目有六千多人,虽然其中可能有些人懒得投票,或者错过投票,甚至可能根本没看全,问了下别人就跟投了,但抵不住它的基数大。
选出来的“最佳”给谁?给工业,而工业也意味着“众”。当一个不常关注电影的人,突然有一天想找部可看的电影来时,搜索“奥斯卡获奖片”,或者“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同样,永远不会出错。
奥斯卡奖项是个最大公约数的合集,它可以有遗珠之憾,比如希区柯克、库布里克一辈子就没得过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但对奥斯卡来说,没关系,好莱坞电影工业之强大,强大到有太多选择,或者说选什么都有道理,所以《爱乐之城》获奖,还是《月光男孩》获奖,哪怕普华永道的同学们搞错了,最后的结果也没人会觉得唐突。
▲ 在26日举行的奥斯卡颁奖礼最后时刻,由于拿到错误的信封,颁奖嘉宾把本该属于《月光男孩》的最佳影片奖项错读成《爱乐之城》。(新华社/图)
世界上很难有“最好”,口味各不相同;但谁不好,或者谁有争议,这是显而易见的。
跟奥斯卡最沾不上边的就是“毁誉参半”,同样的战争片,《血战钢锯岭》跟你之前看到的战争故事有多大差别?但它好在没有什么争议;而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甚至连个奥斯卡提名都没有。
《爱乐之城》开篇的一镜到底,也就是长镜头,的确排练了很久,功夫扎实,你要说多么有新意,长镜头几乎是大多数有追求的导演都干过的事,更别忘了两年前《鸟人》才刚刚获奖。
表彰思想性,那是柏林电影节干的事情;表彰大师作品,那是戛纳干的事情;表彰为电影做的实验,那是圣丹斯干的事情;奥斯卡做的,就是表彰那些最大公约数。
最大公约数有很多参数可循:格局当然要大,首先得架得起那个范儿;其次要政治正确,符合大多数人的价值观,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
有没有审美疲劳?一定有,但不会非常明显——除非你看过了上千部电影——好莱坞虽然讲究工业制造,但还是不会在流水线上去肆无忌惮地模仿和抄袭,不会谁获奖了、谁票房好了,就立刻批量模仿。
最后我其实很想知道,莱昂纳多作为一个常年竭尽全力,最后凭借近乎变态的表演获奖的演员,如何看待今年奥斯卡的最佳男女主角的获奖。
点击蓝字阅读《凭这部电影,这届奥斯卡影帝没有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