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香港凤凰周刊
《凤凰周刊》凭借正直媒体人的良知与敏感,忠实记录转型阶段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民主和法制发展进程;以海外视角,详解大陆及两岸三地重要事件,在全球华人圈内广受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机器狗现身泰山盘道,网友评论亮了! ·  21 小时前  
极昼工作室  ·  一个农村女性先提离婚的N种理由 ·  22 小时前  
新京报  ·  天津市多家肯德基门店,被立案调查 ·  昨天  
人民网  ·  “神仙日子”,都是谁在过啊?! ·  6 天前  
新华社  ·  可怕!出租屋里竟堆满了肉毒素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香港凤凰周刊

让课本里的“死”知识“活”起来

香港凤凰周刊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1-03 19:26

正文

“世界遗产感觉离自己很远,究竟什么是世界遗产呢?”“悉尼歌剧院这种并非特别久远古老的建筑为什么也算世界遗产?”“《世界遗产名录》中为什么会有尚未建成的遗产?”“怎样看待‘申遗’之争?”……这是记者在9月21日北京市第二中学(下称“北京二中”)的人文社会讲座上看到的情景。针对台下的学生围绕“世界遗产”提出的问题,讲座者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对于讲台上的《世界遗产地理》执行主编宗波来说,这已是他第四次走进北京二中校园。面对熟悉的话题和新鲜的学生面孔,每一次分享都让他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感。从2016年6月份开始,《世界遗产地理》杂志同北京二中地理教研组展开了一系列互动交流活动,从面向学生和教师的文化讲座、学科素养课录制到家长公开日分享,双方都带着一种对文化和教育事业的使命感进行着努力。一次次的分享,不仅让地理课本里的“死”知识“活”起来,还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埋下了伏笔。

 

北京市第二中学校园一景。  摄像/钮小桦


课改有高度:死知识要活起来

 

如果说过去的中学教育看重的是学生的应试能力,用标准化的方式培养标准化的学生,那么在课程改革全面深化的今天,中学教育更强调用个性化的手段培养学生的方向感,让每一个孩子“不争第一争唯一”。


“教育过程中既要扬长又要补短其实是非常矛盾的,应该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和兴趣,用避短的方式让他们有更多精力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掘得更深更广”,北京二中校长钮小桦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提到。


作为北京市高中课改样本校、北京市高中课改自主会考实验校,北京二中将中学教育与文化传承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创新课程设置、学习方式等,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拓宽知识面,积累知识厚度,北京二中还专门开设了人文社会课程,这也就出现了文章伊始《世界遗产地理》执行主编与同学们热烈讨论的活动场景。也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课本里、考卷上“枯燥”的内容被赋予生命,一线记者带回的故事让学生们对知识增添了一份亲切感。


《世界遗产地理》关注世界丰富的自然和文化遗产,用世界视野、全球关怀来呈现自然之美和人类文明传承的话题。《世界遗产地理》与中学教育的契合,让杂志内容“落地”,也让中学教育“升华”。


“看到自己了解的内容出现在杂志上,会有一种亲切感,特别想去印证;要是一些自己从没听说的,又会有好奇感,也希望能储备为自己的知识点。感觉有故事的知识最让人印象深刻”,一位高二年级学生向记者表达了他对于中学课程与《世界遗产地理》融合的感受。

 


《世界遗产地理》杂志社执行主编宗波在北京市第二中学开展人文讲座。


教育有深度:教到今天想到明天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2016年第32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在讲话中也曾提到:“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现代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都要跳出传统“学科”的概念,用综合的理念去观察和分析。对教师来讲,大量的文化积累和储备才能使知识传播更具深度,让知识由载体转换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未来。”北京二中崇尚“教在今天,想到明天”的教学远见,《世界遗产地理》走进中学校园,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学习平台。中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世界遗产地理》编委丰厚阅历的融合,既满足了师生多层次的需求,也使资源互动形式更加多元。


2016年10月30日,《世界遗产地理》执行主编宗波还参与到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地理组教师研讨会,用更“接地气儿”和独家的经验分享,让教师们跳出学科的界限。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地理教研室孟胜修主任表示:“让一线记者和一线教师面对面交流,双方都能更深刻地意识到文化教育和传承的紧迫性,这种意识和责任感是可以传递给下一代的。”

 

遗产有温度:让热爱代替学习

 

《世界遗产地理》走进中学生和教师群体,既带着一种“文明的责任感”,也希望能让对知识的热爱代替传统教育中的灌输式学习。“一定要让知识落地,让死知识活起来”,钮小桦校长在采访中一再强调,“其实中学教育不能忽视他的可持续性,如今课程的价值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方向感,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有兴趣了,才可能转化为未来职业取向甚至是研究方向”。


如果能够让学生爱上地理而不是学地理;如果能让课本里的枯燥名词被赋予更多想象;如果他人的经历能成为学生的驱动力,那么遗产就已经在学生的心中“复活”。


北京二中地理组杨老师也向记者表示:“‘世界遗产’是个听起来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对学生来讲,小到了解,大到未来研究和传承,这都是他们的一份责任。其实在中学课程当中很多内容都是文化传承的表现,比如对联、诗词歌赋、节气等等。用更具沉浸感的课堂分享和杂志阅读的形式,学生能受到最直接的触动。”


“我们会将这种交流活动持续地开展下去,文化的传承、遗产的保护都需要大家肩负一种‘文明的责任’,这种责任不是孤立的”,《世界遗产地理》执行主编宗波每次分享结束都会对学生这样说,“我们不仅要让文化的概念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让知识更生动,还要将世界遗产的保护意识播种到人们心中,只有拥有了足够多样的文化生态,才能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文/丰泽

 

《冤狱归来——大陆命案蒙冤者生存现状调查》

《你知道吗?这个地方PM2.5浓度是北京的三倍!》

《渔人的葬礼:十五年前的灾难记忆》

点击“阅读原文”  获得凤凰周刊精美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