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松蔚
湖畔贩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Hacking黑白红  ·  DeepSeek,紧急声明 ·  昨天  
Hacking黑白红  ·  DeepSeek,紧急声明 ·  昨天  
优秀网页设计  ·  AI工具丨AI头像生成神器,定制专属情人节微 ... ·  3 天前  
自然资源部  ·  自然资源部2025年生态文明大讲堂第一讲开讲 ·  3 天前  
自然资源部  ·  自然资源部2025年生态文明大讲堂第一讲开讲 ·  3 天前  
福建省人民政府公报  ·  公告 ·  3 天前  
字体设计  ·  推荐 8 款字体设计组合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李松蔚

网盘的另一种价值

李松蔚  · 公众号  ·  · 2025-01-18 17:19

正文

9年前,还是李世石下围棋刚输给阿法狗那会儿,有人就担心AI再这么发展下去,迟早有一天人类会被AI全面取代。当时我说,有些东西是AI永远无法取代的,我就拿出我女儿画的一幅画作为证据:
这颗土豆是我女儿在2岁左右画的「爸爸」,那时她连笔都不会握。从绘画的角度当然毫无优点可言,但对我们家来说意义非凡。无论AI迭代到什么地步,哪怕1秒钟能生成一万张我的画像,其中一些或许有极高的艺术造诣,但它们也无法取代这颗土豆的价值。所以我说,人类最后的堡垒是意义感。
这幅画一直存在我的手机里。最近百度网盘上线了一项新功能,叫 画作扫描 ,专门用来保存这些画作。我就把它存在网盘上,保证万无一失。
其实早在这功能上线之前,我就建议身边很多父母用手机拍孩子的画,分门别类保存起来。别怕麻烦,这件事意义不一样。 现在方便了,只要 拿手机扫一遍,就可以转成高清文件批量保存,网盘自动识别内容和风格,自动整理,用起来很顺手。
对于喜欢分享的父母,收藏了一定数量的作品之后,可以让AI生成「 线上画展 」分享到朋友圈(并不是简单的PPT播放,而是AI像一个策展人那样布展,所有画作按主题分门别类,非常有仪式感)。
孩子画得潦草一些,也没关系,还可以 创意涂鸦 ,在原有画作的基础上增加创意,扩展风格。
这些年,百度系产品在育儿领域发力,有很多功能更新。比如 百度文库的 智能画本 功能,可以实现「图文声并茂」的AI视频画本创作,只需要孩子的简单描述,就可以用AI创作出独一无二的画本。
简单扫描功能除了可以 扫描画作 ,还可以 去手写 拍照翻译 。不光是画作, 其他文件和证书都可以存起来。 正好临近放假,有心的父母可以把孩子这学期用过的资料、写的作文、整理的笔记、考卷,获得的奖状之类,都拿出来扫一遍,保存好。
这是重要的仪式,不光给将来存一份念想,对孩子这一刻也是教育。去年我在《读库生鲜》上读到过一篇文章,青年艺术家葛宇路老师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他从小学到初中一直都是后进生,中考没能考上高中,只能念职高。——现在大家普遍认为,职高约等于给一个人的学业前途判了「死刑」。葛宇路却在那所学校遇到了 人生的转折点。最重要的转折就是,有一位真正重视他的美术老师。
葛宇路回忆了这么一件事:他在课上画了一幅素描,被评为优秀作业,贴在学校的佳作墙上。对他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肯定 。他一高兴,就趁别人不注意,把画从墙上揭走了,想拿回家收藏起来。
他以为没人对得上号,丢一幅也不知道是谁画的。没想到第二天美术老师直接找到他,问 :你画的那张画不见了,是你自己拿走的吧?他说想保留这张画做纪念。 老师说不行,让他明天送回来。
为什么呢?老师接下来给的解释让人动容。他说:「往年 学生自己拿回去的画,过几年都会被他们搞丢 。只有存在我这里的,才能一直留着。」
这太震撼了,「 一直留着 」,你想吧。
每个人小时候都学过画画,被老师表扬过的也不少。但你现在回老家,还找得到几幅小时候的画?除了少数幸运儿,大部分人都看不到这些成长足迹了。倒不是说父母故意不存——父母也不舍得轻易丢掉孩子的东西——可是日子过久了,变数就大,大多数收藏并不能对抗几十年的风雨冲刷。
除非他们真的真的,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虽然是很小的一件事,但我也很感慨。即使是小孩子,也能感受到自己在被何种程度地认真对待。夸你好,是随口一夸,还是给予了一份跨越时间长河的承诺?就拿葛宇路来说,哪怕他的画被评为优秀作品当众展示,他心里仍然有所戒备。在文章里他回忆道:「我认为这件事只对自己有意义,对于老师、班级,对于那面佳作墙,肯定无足轻重。」所以他把画拿走,看似是敝帚自珍,其实也是在表达「这件事不值得更多了」。收到老师的态度才让他相信: 这不是我个人的小打小闹,世上还有别人发自内心地认为, 我值得被更认真地对待
不是说说而已,是实实在在把自己当一回事。
后来的事情就很容易理解了:这个职高生的兴趣被点燃了,一发不可收拾,大学考入湖北美院,考研上中央美院,现在是中国最出色的青年艺术家之一(你可能记得他最著名的作品:拿自己的名字做成路牌)。所有 这一切的起点,就是在他念职高时,第一次知道 自己的作品会被别人那么珍重。
沿着这个话题再展开一点:这不只是重视一幅画的问题,背后还有「画画」这件事的意义问题。环境越来越卷,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这样的罩门:优秀的人层出不穷,作为普普通通一个人的我,我做的事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别人说我画得好,又能有多好?是拿了什么奖吗,这奖有份量吗?
要让他感受到: 不需要,你就很好
这是大问题。今天的孩子总感觉生活在泡沫里,并不是没有认可,而是不确定自己获得的认可有多少是坚实的,有份量的。除了极少部分的「精英」,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做什么才有意义(而那些所谓精英的孩子也只是相信,只能做到足够完美才值得重视)。价值体系越发单一,做什么不做什么都不太有差别。这就是这一代孩子的现状。在目力可及的未来,这种虚无感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可是作为父母的人,我们爱自己的孩子,是因为他做得好吗?就像我们要把孩子那些乱七八糟的涂鸦保存下来,是看重它在功利层面的价值吗?
元旦时,我跟罗振宇和脱不花老师做了一场直播,讨论人类在AI时代的意义危机。人的 意义不来自于优秀,而来自于人的存在 ——像石头一样简单,但是又无可辩驳的「存在」。今天的养育经常走入的误区,就在于我们过于强调「你要变得更好」,把 人往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推动。在那个方向上人是注定失败的,你怎么可能比AI更精准,更高效,更吃苦耐劳呢?人需要换一个角度认识自己的价值。我女儿的画再怎么粗陋,对于在意她的人,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这才是人厉害的地方, 他自己为自己的存在赋予意义。 不用优秀,不用超过谁,人就可以像这样活着,活得充实、舒展、理直气壮。
现在恰恰是意义稀薄的年代。 看上去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强调教育,砸大价钱给孩子报各种班,培养兴趣。 孩子们得到的是惠而不费的鼓励: 「宝贝太棒了!画得真好!」还没来得及仔细琢磨:有那么好吗?好在哪里?就发现同样的话术对着其他人去了,每人轮番夸一遍,直到下一个班开始。
不如做点更实在的:把这些画好好保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