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生物技术网
中国生物技术信息网官方微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生物技术网

皮肤微生物受到干扰也具有“传染性”?

中国生物技术网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7-03 13:0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即使是健康的个体,皮肤上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细菌、真菌和病毒。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这些活跃的微生物群体(皮肤微生物)在皮肤愈合、过敏、炎症反应以及防止感染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在一项新研究中,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与利什曼虫相关的感染会使小鼠皮肤微生物发生变化,而且这种被改变的微生物群落会被传递到同一个笼子中未被感染的小鼠身上。如果接下来被利什曼虫感染的话,那么这些皮肤微生物失调的小鼠炎症反应更强烈,疾病也更加严重。该研究成果发表在上周的《Cell Host & Microbe》期刊上。

图像来源:论文

宾夕法尼亚大学皮肤病与微生物学助理教授Elizabeth Grice说:“据我所知,这是第一次发现,预先存在的皮肤微生物能够影响某种感染或疾病的结果。这为研究打开了很多其他的通道。”

此外,当研究人员们对人类利什曼虫感染患者的皮肤样本进行检测时,他们发现了类似的微生物失调模式,这表明该研究或许能够扩展至人类。

宾州大学兽医学院病理学系的免疫学教授Phillip Scott说:“皮肤微生物失调会从一个动物传染到另一个动物身上是一个重要发现。事实上,我们在人类身上也发现了类似的失调模式,这表明该研究对于利什曼病的治疗也具有指导作用。”

皮肤利什曼病是一种热带疾病,由寄生虫引起,通过沙蝇叮咬传播。这种疾病会导致皮肤溃烂,会严重到毁容的程度。目前没有针对这种疾病的疫苗,而且有限的药物也常常无法完全治愈这种疾病。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团队对皮肤微生物因这种疾病的影响很好奇,他们使用棉签从44名利什曼病患者身上提取样本,不仅分析了患病处的微生物,还分析了患病处周围和对面的部位。他们发现,患病处的样本中的微生物多样性比其他位置的皮肤低。但并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一样,他们发现三种不同的群落类型:一种以葡萄球菌为主,一种以链球菌为主,另一种则是二者混合。

为了进一步弄清楚这些微生物变化与疾病的关系,研究人员使用了被利什曼虫感染的小鼠进行研究。研究团队发现,利什曼虫导致的感染会使小鼠皮肤微生物发生变化。他们还发现,微生物群落种类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如果患病和是葡萄球菌为主的菌落,那么这些小鼠的炎症就会治愈,而如果患病处是链球菌为主的菌落,那么小鼠的疾病就会持续保持严重。

图像来源:宾夕法尼亚大学

一个主要发现是,这种微生物变化不但会传递到身体不同的部分,还会传递给同在一个笼子中的小鼠。如果被利什曼虫感染的小鼠和未被感染的小鼠在一个笼子中6个星期,未感染的小鼠的皮肤微生物也会受到影响,会变得与被感染的小鼠相似。

研究人员希望弄清楚,皮肤微生物的这种变化是否也会发生在人类身上。

Grice说:“我认为下一步的重要工作是弄清楚这种微生物变化的传递是否也会发生在人类中,以及这是否会是影响疾病严重程度的因素。”

最后一个问题是,这种自然传递的微生物失调是否会使未感染的动物的炎症反应更强。事实上,当小鼠被利什曼虫感染,它们的炎症反应和皮肤溃疡比皮肤微生物未变化的小鼠更严重。在试验中,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接触性超敏反应试验,使用皮肤刺激剂来激发免疫反应,受测对象是与被利什曼虫感染的小鼠共同居住的小鼠。这些微生物紊乱的小鼠的炎症反应也变强了。

为了跟进他们的发现,研究人员希望检测到,发生其他感染时是否会产生微生物紊乱的传递,以及这种皮肤微生物的变化是否会影响伤口愈合等进程。

此外,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将与巴西的同事合作,进一步检测微生物和利什曼病之间的关系。尤其,他们希望确定利什曼病患病处的皮肤微生物种类与疾病严重程度或者对治疗的反应之间是否存在关系。

Scott说,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这将使他们重新考虑抗生素在治疗利什曼病中的作用。

尽管过去的研究对于抗生素在治疗利什曼病中的有效性的看法不一致,但是关于加剧炎症反应的微生物的额外信息对于皮肤病治疗还是有帮助的。

中国生物技术网诚邀生物领域科学家在我们的平台上,发表和介绍国内外原创的科研成果。

注:国内为原创研究成果或评论、综述,国际为在线发表一个月内的最新成果或综述,字数 500字以上 ,并请提供至少一张图片。 投稿者,请将文章发送至 [email protected]

本公众号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办

微信公众号: 中国生物技术网

回复关键词 热点 ”可阅读 热点专题文章,包括“施一公”、“肠道菌群”、“肿瘤”、“免疫”和“健康”

热文TOP10(统计周期:2016.5.1-2016.7.10)

直接点击文字 即可浏览!

1、 PNAS:午睡会增强记忆力

2、 韩春雨:科研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

3、 减肥的终极奥义:训练大脑,而非锻炼身

4、 20、30、40岁,新陈代谢如何改变?

5、 科学揭示:一杯酒下肚后...
6、 体育运动如何使大脑更好地运转
7、 意想不到的发现:癌细胞转移的最新观点
8、 关于IQ的9个事实
9、 第一个抗衰老医学试验在狗身上成功!
10、 一包33岁的垃圾给我们的启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