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互联网新鲜事
聚焦互联网最潮资讯、爆料秘闻、深度干货,有种、有料、有视角的互联网原创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DeepSeek怎么看待概念股大涨#】“ ... ·  昨天  
虎嗅APP  ·  2025年第一个火的搞钱赛道:日薪2000, ... ·  2 天前  
极市平台  ·  一文详尽之Scaling Law ·  4 天前  
极市平台  ·  一文详尽之Scaling Law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互联网新鲜事

你的朋友圈,正在为野生众筹的爱心骗局推波助澜

互联网新鲜事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9-06-08 18:54

正文

你想看的都在这儿

来源:半佛仙人

ID:banfoSB



很多人眼里的世界是冷漠又残酷的。


的确,处在一个资源有限,但一切又在快速前进的时代,没有给人生留下足够多的温吞空间,关键节点慢一步,就会慢许多步,然后就是天差地别的人生。


在这样一个大家都恐慌着被抛下的年代,成功的标准被强制定义为唯一的一条,金钱。


至于这钱怎么来的不重要,很多人只看得到钱,看不到钱背后的血腥。


一个普通人公开讲脏话大家会骂,但如果一个有钱人公开讲脏话大家会觉得真性情,如果一个超级有钱的人渣说一堆洗脑的歪门邪说,甚至可以影响一些人的三观。


在很多缺乏思考的人的认知里,某种程度上,有钱,就是对的。


即使是错的,也是对的,因为有钱。


于是摆在很多人面前的问题就成了,究竟如何有钱?


多数正常人的选择是认认真真工作,勤俭节约,把自己攒的钱存起来或者做一点简单的投资,这样赚不到什么大钱,但一生踏实安稳也未必是坏事。


而极少数聪明但不踏实的人则想到了一些歪点子,希望从普通人手里搞到一些钱,不管是什么手段,有钱赚就对了。


很多骗局本质上是利用了人性的贪婪,是在利用人性的恶。


而有些特殊的骗局,则是利用人性的善,当你动心时,你便上当了。



1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朋友圈中多出了很多众筹信息。


各类众筹平台崛起后,这类信息更是几何级的传播。


多数内容都是某某人重病,但是没有钱了,家徒四壁,请求大家救救这些人。


这些众筹写的一个比一个动情,一个比一个惨,在晒出惨状的同时,还会附带很多的各种资料来佐证自己的现状。


这些资料可能是病人的病床照与健康对比照,可以是病例照片,可以是医院单据照片,这让这件事情看起来非常真实可信,而且每一个故事都在强调自己的无助,自己家人的痛苦,只差XXX天就要中断治疗云云。


结尾再放上一个收款账户以及恳求看到信息的人即使不打款,散播爱心帮助转发也感激不尽。


很多人的看到这类信息后,会动恻隐之心,要么直接打款,要么帮助随手转发一下,反正也不费什么事儿。


尤其是这些信息看起来是如此的无害,还能体现自己的善心。


即使是不捐款也不转发的人,也很少会主动攻击举报这类信息,因为不同于很多激烈的观点与嘲讽,你在这类信息中国没有感觉自己受到了冒犯,况且这些信息还占了帮助他人的道德高地,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便是如此。


一切似乎都没什么不对的。


但其实什么都不对。


你知道吗?你看到的大多数所谓的重病众筹信息,背后都是有推手的。


你的爱心与善意,根本没有到达需要帮助的人那里,甚至这个人存不存在,他的事情是不是真的,你都不知道。


你的善良,正在被黑产利用,你的每一次转发,都有可能在助纣为虐。


朋友圈众筹和部分平台的虚假重病众筹,当前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本文将完整拆解该产业链的整体运作,希望更多人的善意不要被黑产利用。


善良,是需要被保护的。


2


任何一个黑色产业的诞生,必定有其存在的空间,不然无法产业化规模化。


如果要了解一个黑色产业,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拆解其成本,收益,风险,竞争压力,这是一个行业的本质,了解本质后,才是对其手法及特征的科普。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帮更多人了解骗局的本质。


针对大病众筹骗局,我们可以看到这真是一个非常巧妙的生意。


从成本角度,这是一个成本可控的生意。


不同于实业,诈骗本身不需要很重的设备与资金投入,纯粹是空对空的生意,顶多几台电脑几台手机,以及发任务的成本,这就导致门槛很低,实际上一个专门做众筹诈骗生意的团队完全可以用不足5人的团队做出千万流水,这不是一个吃人力吃设备的行业。


那些重金投入的团伙,往往是投在了自己运营的众筹平台里,但反过来说一个全部是虚假病例的平台,产生的收益同样惊人。


从收益角度,众筹欺诈可以说是无本万利的生意,骗来的钱就是收益,而且更重要的是现金流非常好,这比收益更重要。


某些做黑众筹平台,专门为骗子提供工具的,吃流水抽佣更是盆满钵满。


从风险角度,众筹欺诈的风险较低,因为绝大多数人对于行善都是正向的情绪反馈,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这里面存在猫腻,毕竟也不是什么大钱,可能一次捐赠就是几块十几块。


即使少部分人意识到了问题,也没有足够的条件,技能与动机来反向探知这些黑幕。


话说回来,让人主动承认自己的行善对象是假的,是需要非常强的心理素质的,绝大多数人没有这个心理素质,宁可自认倒霉。


从竞争角度,这是一个参与者都能赚到钱的行业,这条产业链井井有条,并且很多模块都已经存在足够成熟的基础设施,例如水军和洗钱,以及最近非常火热的各类众筹平台。


平台反正是要赚钱的,不然纯公益是没法搞到融资,适当为黑产业提供一些服务,获得一些服务费管理费,并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


更何况很多平台一开始出现的目的就是为了协助黑产骗钱。


成本可控,收益可观,风险有限,竞争不够饱和。


然后就是大量黑产转行做众筹欺诈。


3


众筹欺诈最核心重点有2部分,案例包装与推广,案例决定了竞争力,推广决定了受众面。


其中案例是1,推广是0,二者加起来,就是作案的收益。


案例做的足够好的情况下,推广可以把1后面做出很多个0,如果案例不好,再多的0没有前面的一个1也没有意义。


反之,推广做的不够好,1的作用就没法最大化,10和10000,差距何止千倍。


我们先讲众筹骗局是怎么做案例的。


一个好的案例,一定要有一个能打动人的好故事,某种程度上,这和写作一样。


你需要打动读者的情绪,引导他们掏钱或者转发。


之前流行的什么坚强美女对抗病魔,学霸天才落难,美好的爱情命途多舛的情侣等故事当前已经不流行了,大家看多了就免疫了。


目前最受欢迎的几种案例题材是孩子从小懂事养家(养家是重点),但是飞来横祸,还没有享受到生活;曾经为见义勇为但是好人没好报;小孩们即将失血,请求援助;


甚至当前国际局势下,逐渐有了包装为华为员工或者爱国老兵退伍落难的剧情,要的就是能挑动情绪。


这一切要的就是激起阅读者的共情,然后在没有求证的前提下冲动打钱。


这就要求故事需要被包装的足够有吸引力。


一个故事的基础结构往往是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后来遇到XX困难,再后来战胜困难(这个过程中包装人格闪光点)走上美好生活,然后突然遇到大困难(疾病,意外等,筹钱的目的),然后与困难持续斗争(强化人格闪光点),然后寻求帮助。


故事本身是有公式的。


当然,这些搞诈骗的很多时候是不会养专门的内容团队了,他们的选择是外包,有很多枪手在专门为他们服务。


枪手们在微博,公众号,豆瓣,知乎,寻找一些热门的故事和案例,然后加以洗稿改编,一个新故事就诞生了。


4


故事可以挑动情绪,这很重要。


但如何让这个故事更可信,让人信以为真更重要。


只有情绪没有佐证的案例,很难让人直接掏钱,这年头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而且多亏了情绪文,读者们对于情绪的免疫阈值也提高了。


这时候各类证明资料,从身份证到病历到各种化验单到发到生活照等就要开始包装操作了。


最Low的是做法是造假,P图或者假资料拍照,全套资料都是做出来,这样的资料经不起查证,很容易被直接拆穿,很多医院都没有类似的科室医生,百度一下都能查出来问题,目前基本都被淘汰了。


一般最主流通行的做法是,资料并不完全是假的,P图只P患者资料部分和证件照(因为病床照面积比较大不好P),包括医院科室甚至主治医生等都是真的,只有患者资料这样的做法由于成本可控,经得起最基础的查验(百度查医院科室医生之类的),但经不起本地人的线下拜访。


大量众筹平台和朋友圈出现的就是这样,简单包装后靠故事走量。


高端一些的做法,则是患者本身都是真实存在的人,通过黄牛介绍,直接接触患者,许诺帮助其募捐,收取多少多少比例费用,需要患者来配合,这样做的好处是所有资料都经得起核验,也支持简单的线下走访乃至采访。


但是由于涉及到最终与患者分配,在结算层面容易出问题,并且患者的口未必严格,会出现一些露馅的可能性,并且有故事又比较配合的患者,往往竞争比较激烈。


甚至出现过多家包装机构来进行竞价的情况,非常魔幻。


一般到了这一步,就不是走数量了,这种资料一般目的是走质量,而且也不是单纯的诈骗,例如当年的罗一笑事件。


最高端点的做法,一切都是自己的,也一切都是真的。


患者本身就是团伙的一份子,团伙和某些医院的某些科室(某些XX外包科室)串通,从医生到患者到病例,做全套真货,可以经得起任何查验,除非有调查记者真的介入到患者人生的各个层面,不然靠网络和线下走访是识别不出问题的。


这种最高端的做法,往往比较少见,而且不完全是为了钱,而是某些平台影响力,医院,众筹平台,团伙,都有好处。


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算作公关。


5


当诈骗团伙们批量制造了一批一批的案例以及相关素材后,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把这些案例投放到别人面前。


最常用的4个渠道是,众筹平台,流量分发广告,微博,微信。


先说众筹平台。


众筹平台转化率最高的,用户本身就是精准用户,对于捐款的抗拒感较低,愿意为陌生人付费的意愿较高。


业内把案例挂上众筹平台的过程戏称为上市。


但我们都知道,上市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因为包装出的案例太多了,而一个众筹平台的总流量是有限的,所以诈骗团伙们需要为了这个案例的排名,展示位置,推荐语,来进行付费。


当然募集来的资金,也有一定比例是要分给平台的,这属于正常的上贡。


在这个流程中,拥有众多精准流量的众筹平台才是比较强势的一方,他们当然也会进行资料审核,只不过这里面可以人为操作的点有点多。


由于众筹平台比较赚钱,而且还是流量上游,一些做的比较大的诈骗团伙,会去入股甚至自建众筹平台,然后自己做投放采购流量。


虽然都是非法集资,但是比起做什么互联网金融P2P之类的,风险要低太多了,这个很有吸引力。


在这个过程中,上文描述的最高端的作弊手段就用上了,有几个比较大的众筹平台,其团队里面就有一些早期出身不太干净的人。


当然,不是说众筹行业都是这么坏的,也有大平台本身坚持业务本身不做这个,但很多时候,他们审核能力不足,面对专业造假包装团队,他们确实是有点无能为力。


况且即使老板主观不做,他下面的总监想做,teamleader想做,总有各种方法的。


众筹平台之后,是流量分发广告。


这个各位可能都没有意识到,往往是以SDK嵌入APP或者WEB散页的形式实现的,很多APP本身接的是广告联盟,就是本身只嵌入一个组件在自己的APP里,组件播放什么广告,他们本身不做限制,是由广告联盟来负责筛选,网页同理,最大的就是某度广告联盟。


然后让这些广告池子里出现募捐的信息,就是推广要考虑做的事情。


这种推送一般要结合特定应用场景和特殊信息,并且需要利用用户画像来做精准推送,例如一个在某众筹APP内做过有效捐赠的人,其浏览嵌入广告联盟SDK的APP时,收到相关推送的概率就会更高。


这种优化投放是很专业的操作,但由于场景过于分散,转化率不高,目前已经被市场逐渐淘汰。


6


流量分发广告外,是微博和微信平台,这个要单独拿出来说。


两个产品的投放本质上都是占据用户的信息流。


不管是微博热榜,转发,还是微信对话(个人对话与群对话)与微信朋友圈,这些都是信息展示末端。


流量末端本身不是重点,重点是为了能够驱动这些流量末端,团伙们做的事情。


羊毛党,各位都不陌生吧,作为互联网黑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羊毛党在众筹诈骗中能做的事情很多。


羊毛党平时都聚集在某个QQ群和微信群(现在用tele,ig,line,tw的也很多)中,当然群名不会与任何作弊有关,他们有自己的线报群,会专门发某个活动或者产品的规则或者链接,方便一起出动占便宜。


一个羊毛群的群主,就是羊毛头子,羊毛头子往往交际十分广泛,不管黑道白道,因为他们可以提供给对方很多资源,资源就是群里的羊毛党们。


很多互联网公司的运营都在依靠羊毛头子来完成自己的KPI,搞了一个促销,担心数据不好看,怎么办?


付费找羊毛头子推!


搞一些活动,担心没人参加,怎么办?


付费找羊毛头子推!


某些商品需要刷单冲刷数据以获得更好的推荐位,怎么办?


找羊毛头子组织羊毛党做定向刷单,只要佣金给够,有的是人可以提供真实操作服务。


羊毛头子收到需求之后,会在群里发布任务,要求成员做出固定的操作,然后获得佣金。


网上常见的招聘打字员,招聘家庭主妇,招聘淘宝客,足不出户兼职月入过万之类的信息,除了部分骗子(大部分是骗子)外,本质上都是在招募这些兼职羊毛党,只要组织起人来,就能做出很多有趣的变现方式。


关于怎么组织羊毛党以及如何运营操作,我们以后有机会再展开来讲。


当一个被精心准备好的案例,计划走信息流推广时,往往会把撰写好的文案以及内容给到各大羊毛党头子,以任务的形式发布。


所谓的任务,就是提供奖金给群内的人,发布到他们所在的微信群里,发布到他们的朋友圈中(搭配各类设计好的求转发文案,例如我身边人的故事,我一个表姐之类的),来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案例和故事,激发人们捐款或者转发。


由于文案本身的公益属性以及故事包装,往往可以引发很多二次传播,尤其是一些经济条件尚可的中老年人,甚至羊毛党还会把一些中老年群的群资源做专门定价,因为他们的捐赠意愿和转发意愿都很旺盛。


我们的父母即使躲过了P2P,资金盘,传销,保健品,往往躲不过这种公益性诈骗。


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看到这些文案时,第一反应也不会是警觉,而是同情。


一个能够激发人同情心的案例,配合互联网推广渠道。


堪称新时代的互联网高效乞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