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
归谁管理?
现有体制下,当然归
中国央行
。
可是,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黄奇帆并不这么看。
他认为,让央行管外汇,最大的问题是
不会投资
。拿到外汇后,只会投资
其他国家的国债,收益率极低。
这些钱,难道不能借给自己国家的投资公司去海外投资吗?就算拿不到10%的收益率,那也比美国国债收益率强吧?
他还说,进一步的,央行是
被动接受外汇
的地方。普通人或一般企业对外贸易获得外汇后,要跑到银行来结汇。则央行每接受一块美元,就要释放6.6块人民币。这种人民币叫高能货币,又叫基础货币,其不断派生,产生通货膨胀,中国这些年
M2总量全球远远第一
的奇观,就是这么出来的。
我认为,黄奇帆先生讲得很
有道理,偏颇之处虽有,但根本的道理是决定性的。
央行的职能,非常独特,要兼顾的事儿,很多。可以说,多到离奇。最神奇的是,2015股灾之后,要救市,钱从何来?证券公司系统已经倾尽20%资本金,但总量远远不够,最后是央行协调各家商业银行,向证金公司贷款,才形成了所谓的国家队,所谓的国家救市资金。这个功能,你根本没想过吧?
在大学学货币银行学,最根本的一条,
央行必须独立。
否则,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后果也许比较严重。不独立的德国央行毁灭了帝国马克,不独立的俄罗斯央行毁灭了老苏联的财政体系,不独立的委内瑞拉央行正在把社会推向动荡。在数万亿美元至数十万亿人民币外汇占款之下,央行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决定能力会受到质疑,容易尾大不掉,瞻前顾后,有利益冲突。
最严重的是,央行买了那么多美国国债、欧元公债、日本国库券,其实是支持了其他国家的经济建设资金,我们用廉价资源、劳动力换取了外汇,理应得到更好的国外商品或服务才是,如果几乎白送给美国财政部、日本财政部,用于他们的经济建设,那是什么道理?辛辛苦苦挣的钱,几乎零利息给你占着?
不过,有三点,也请黄奇帆先生注意下:
其一,中国央行也不是不会投资,他们也有自己独立的投资实体。
外管局下的几个大型公司,是比较活跃的美国、欧洲知名公司股票购买者,也就是说,这些公司发挥着大型对冲基金的实际作用。只要是干金融的,都知道这几家知名公司。央行也从华尔街招人,也从国际名牌对冲找交易员,具体业绩如何,这个从来没有披露过,如果黄奇帆觉得业绩不行,那请给出更多信息;
其二,外汇占款确实大量增加了基础货币供应,也确实拉动了M2的暴增。
但是,这种判断,就算不错,也是传统老观念了。事实上,信贷在M2形成中作用,远远高于占款本身。最近三年,外汇占款一直在缩,而新增M2全部是信贷滚动所造成的,那怎么解释凡事不可偏颇;
其三,
我记得视频中,黄奇帆反复提及M0的概念,说央行只能通过释放M0来调剂货币供应,这要不是发言失误,要不就是概念错误。
M0可不是基础货币的概念,其就是现金的一种称呼而已,或者说专门指银行体系外的库存现金或居民手持现金。
基础货币有自己的乘数,而现金没有乘数这个概念。M0之外,还有M1,M2,M3等多种不同的分类,大致是向前兼容的关系。M3的概念,在美国用得较多,中国几乎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