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双缘安养
双缘安养,积极发挥安老、养老、送老作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双缘安养

净宗法师:只有念佛,才能真正持戒精严

双缘安养  · 公众号  ·  · 2020-11-20 19:3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文|净宗法师




若不念佛,戒不精故 ”。一个人再怎样持戒,如果不念佛的话,持戒持得再好,那都不算持得好,就叫持戒持得不精。如果念佛的话,那就不一样了,所谓“ 念念称名常忏悔 ”。


即使个人根机比较陋劣,戒律松散, 但是因为念佛 阿弥陀佛给你托了底 ,哪里有破有漏,那么随犯随忏, 这样戒就精严了


这不是从众生根机说他这个人是精进持戒之机, 这是说法的功能作用 。这让我们对于念佛跟持戒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就是持戒一定要归入念佛, 只有一个念佛的人,才有资格说持戒精严 ,持戒才有它的效果。


因为戒行背后之所以能成立, 有更本质的内容是念佛为本


怎么说呢?


我们就谈戒吧。不管人天小戒还是二乘小戒,乃至《梵网经》大乘菩萨戒里三世诸佛已诵、当诵、今诵,那是普遍性的大乘戒体。之所以戒能够成立,最初的因缘为什么谈得上戒?要发得戒体,不然哪里谈有戒呢?戒就没有了。


它的来源在哪里?“ 三归羯磨所发 ”,都一定是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在三归心这种羯磨作法当中才能发起。不管是小乘戒、大乘戒, 戒体都是三归羯磨所发的


请问, 三归不是以念佛为主吗?


首先开头就是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归依佛, 三归是以归依佛作为宗主 ,所以放在第一。法是佛所证,僧是佛弟子。归依佛之后自然是归依法、归依僧,就在这里边了。


所以,归依佛就是说的念佛。南无佛,“‘南无’者,即是归命”。 念佛自然念三宝 ,念佛、念佛之法、念佛之弟子,这都是说念佛的。


如果从大乘角度说修行六念,上品上生里面说修行六念,六念是什么?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如果以大乘佛法意义来说, 一切大乘经典归宗结顶之处就是念佛


善导大师解释“专念阿弥陀佛口业功德、身业功德、意业功德”,以大乘意义来说这一切归入于六念,都归入念阿弥陀佛功德,所以“专念为首”。然后才次第普及到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也就是说念戒, 戒也要以念佛为本 ,以念佛为首,以专念阿弥陀佛马首是瞻,作为龙头,其他都跟着它后面转。



我们按照这样的理解, 把整部《观经》从序分到正宗分到流通分 ,给它串一遍,一线贯通。


序分里面先标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是说三福。三福当中世福、戒福、行福,戒福就是这里通途所理解的三世诸佛之教。即使是戒福,也是作为净业正因,先作为散善显行提出来。这里说得还不明白,总之是说和往生净土、成就净业相关联了。


因为序分意义还没完全展示,到正宗分定善示观,正宗分的示观显示佛力观、愿力观就是导入专心念佛。 合在一起就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是专修念佛为正宗之要


三世诸佛的三福之所以能称为“ 净业正因 ”, 是归入专心念佛 ,它才能成为净业正因。由此之故,在流通分那里就赞叹念佛是什么?“当坐道场,生诸佛家”,所以“道场真因”,“道场”指的是坐道场成佛了,成佛的真因在哪里? 归入念佛


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似乎说起来是靠这三福来成佛,其实是通过示观就知道念佛是道场正因,是“佛家正业”,“生诸佛家”嘛,能往生到诸佛之家,“即净土是也”,这个正业是什么? 念佛为正定之业


“如是乃显三世道同”,就知道所谓“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什么因?念佛为正因;什么果?道场佛家,这是从起为因念佛,到最终成佛,所谓“念佛成佛”,这是三世诸佛共同一致的,没有差别的无上菩提道。


这只有祖师才有这样深入的智慧法眼、宗眼,清清楚楚地明白一代佛教的宗旨,由此通达诸佛心要。


所以在《观念法门》里面引《般舟经》,直接解释说“ 三世正觉,皆念弥陀而成 ”。随顺三世诸佛之教,讲的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



精彩推荐:

净宗法师:怎样才能听到佛的声音?

净宗法师:到底什么是“信愿行”具足?

净宗法师:佛光普照,只为把你照成念佛人!

净宗法师 : 都是菩提心,圣道与净土有什么不一样?



莲邦安老基金会


为此文打赏,可支持安徽莲邦安老基金会,为国家分忧,为人民谋福,替社会行孝,为自己积德。


1. 微信捐款


(长按识别二维码)


2. 支付宝捐赠
[email protected]


3. 银行转账
户名:安徽莲邦安老基金会
账号:1302 0457 0910 0032 610
开户行:工商银行合肥新站区支行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iWeekly周末画报  ·  节后变胖了?以下减肥方法请不要轻易尝试
8 年前
经典短篇阅读小组  ·  墓志铭 | 俞心焦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