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2日,我获得
“简书视觉优秀作者”绿标
的时候,粉丝还只有1315个(别问我为什么记得如此准确,因为我截图发盆友圈得瑟了),到今天2月24日,短短33天就已经破万了。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摄影爱好者,从没抱过大腿,也不曾做过营销,更不是入驻简书短短几个月就成为签约作家之类的一夜暴富者,总结一下我的成长历程,或许对默默无闻的大多数以及刚加入简书的新手们有一点借鉴作用。
首先,要有量的积累。
我是2016年8月注册的简书,起因是看到朋友圈的发文排版非常简洁,并且得知朋友是用手机书写的,感觉非常适合我这个手机党。
这之后,我在简书写过人像课的作业,寻找过丢失的狗狗,分享过育儿的经验,但更多的是整理发布自己的摄影作品,因为经过对比后发现,
简书对图片像素的保留是最优质的。
按照简书的统计,2017年我共在简书写了98389个字,相当于9部《论语》;共发了566张图,相当于集满了12本相册。
因为我享受的是拍照以及用手机整理图片的过程,所以我一般发完图就不管了,顶多就是转到朋友圈和摄影班的微信群里,对于谁关注了、谁点赞了、谁打赏了我都没怎么上心,好多老朋友我过了一年后才发现别人关注了我、我却没有关注别人。也正是这个原因,整整15个月后,我的粉丝才涨到1000,当时我还小激动了一下,截图留存,勉励自己要珍惜。
其次,要有质的突破。
我是2016年5月开始学习摄影的,以前从没摸过单反。入门设备是佳能6D和原厂35/1.4二代定焦镜头;2017年10月底,入了适马85/1.4定焦镜头。我只用手动模式拍摄。我爱拍花花草草。因为定焦头尤其是35短距广角的限制,我经常要爬梯子去花痴。不过我乐在其中。我喜欢用手机后期,目前只用VSCO和黄油相机两款APP。
在长期的摸索中,我对滤镜的运用、文字的排版越来越熟练,甚至有时候已不满足于滤镜的效果,而是自己重新调整一下曝光、对比度、饱和度、色温、色调。因为早晨在地铁上时间比较充足,我逐渐养成了早晨发图的习惯。既然是早晨发图,文字就要富含正能量,这样才能元气满满地开始新的一天。所以没事儿我就在黄油相机里转悠,看到合适的文字立马收藏。图片发得多了,偶尔被推荐上简书首页我还是挺高兴的。不过我最开心的就是朋友反馈我的图片带给她们的力量,甚至有朋友因为我的一张图决定去做一直想做又不敢做的整形。
我的质变发生在2018年1月7日,在听了00老师的手机摄影课程后,我被手机打开9:16图片时的视觉冲击震撼到,当时就制作了两张发在盆友圈,然后就有好几个朋友留言说用作手机壁纸了,更有甚者要求我以后长期供应原图,因为不会和别人撞图。我想如果一个一个发原图太麻烦,不如就发在简书里,甩个链接在盆友圈,大家自取的聊撇。于是,我开始每天发一张早安壁纸。从普通的早安图升级为壁纸,对图片、文字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坚持了15天后,我就被加了绿标。
第三,要有平台支持。
大概是2017年下半年,有段时间我每天都会涨粉,然后就看到“简书-摄影”群里发消息说
简书近期会甄别活跃度高的用户推荐关注
。活跃度怎么评价我不记得了,不过当时我大概保持一周发1-3篇的频率,供大家参考。
被加了“简书视觉优秀作者”绿标后,关注量突飞猛进,从刚开始每天二、三十个到后来每天一、两百,最多的时候一天就涨了五、六百,这就完全是靠平台的支持:
一是
每篇更文可以加入“首页投稿”绿色通道,
只要编辑推荐就可以上首页;
二是
有机会上简书首页的“推荐作者”名单,
我看到的自己最好的排名大概是30名;
三是
有机会加入“摄影”专题推荐的30人名单
;
四是
有机会受到专题编辑的更多青睐。
我从未主动去和专题的编辑互动,很长一段时间只有加入“简书-摄影”微信群时加了一个编辑为好友。开始日更壁纸之后,好几个编辑都主动加了我,还会主动给我打赏以资鼓励。
同样的内容,我在自己的公众号里也是坚持日更,但是一年下来粉丝量还只有八百多。这就是平台推与不推的差距。
最后,坚持做自己最重要。
发现粉丝暴涨之后,我做了四件事情:一是清理了一下自己的关注对象,长期停更的都取关了;二是关注了好几个长期为我点赞的老朋友,并且也开始有意识地每天去为别人点赞,因为来而不往非礼也;三是给每一位新关注我的简友发了一封简信表示感谢;四是搞清楚关注量增长的原因,并且写下了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