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嗖嗖的冬日,没有比一碗麻辣烫更满足的了。某书刷到这家湖南麻辣烫,在西乡一带有点名气,有评论称“不输叶xx”,盖章为宝安第二好吃。年关将至,还没回老家的人们似乎都聚集在了这里,排到隔壁店的队伍、摞起的菜筐,足以彰显生意的火热。夫妻俩是湖南益阳人,一人掌勺一口锅炉,每天往跟前一站就是几个钟。“13号在哪里”“什么辣,料够不”“这里26元哈”…这里每天都是大阵仗,眼手嘴都忙到飞起,见缝插针聊几句的机会都没有。虽不像围炉麻辣烫需要抢占锅前C位,但仍需早来,看那堆满摊边的层层菜筐,就知道等待很漫长。下午4点半营业,下班点和10点夜宵档是高峰,排队半小时。至于外卖,自然是没有的,光做街坊生意就已经不够忙了。
没有明显的价格标注,食客也不过问,但良心店铺只管放心。老板娘烫好菜后一边装碗一边算钱,正常的话人均20/30能吃到饱肚。我们3人点了2大盆(还剩很多,浪费可耻,别学!),花费120蚊,肚子圆滚的像怀胎五月。一大冰柜的菜品,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挑好菜拿好牌,等待打包的客人不约而同地围在摊前,眼神一致往锅里瞟,充满迫不及待的渴望。热烟徐徐升起,氤氲的香气,是征服客人的杀器。酸豆角、萝卜干、剁椒…料重才爽,但用辣椒王做成的辣酱切忌随意挑战。广东人建议微辣,不要人菜瘾大,最后被惹得不断嘶哈,吃完嘴巴像涂了chili小辣椒色口红。那些点重辣重麻,两勺辣椒咔咔往里放的,都是高手。牛肚牛肠牛肺鸡爪…都是靓货,提前煮熟浸泡在红汤盆里,更软烂入味,要吃可以叫老板直接加。鸡爪软糯到位,嗦嗦就脱骨;猪血跟吃果冻一样,牛肚牛肠一口一个嘎嘣脆。要是钱包允许,只想拿个不停。油条、豆泡、豆筋这种汤汁小偷,必须整几个。他家油条说不上哪儿特别,但特能吸汁,关键还不软烂,进嘴就享受爆汁的快乐。像土豆芋头这种粉糯糯的家伙,也是麻辣烫必备。条状芋头在汤里一泡,光看卖相就知道够软糯,一夹就断,抿进嘴里就化了。用方便面收尾是吃麻辣烫的幸福ending。还有萝卜、兰花干、丸子、通菜…点啥不重要,在这汤底和咸菜辣酱的加持下,不管荤菜素菜,都是有滋有味的享受。如果说这汤拌鞋底都好吃,我信。
藏在巷里的市井小店,却拥有十几年的资历。老板说之前在上合村做了十几年,四五年前才搬到西乡,因为活累招不到帮工,一直就靠夫妻俩操持,放寒假的小儿子,也会很懂事地帮忙打打下手。隔壁店铺大多关闸回家,他家在深夜12点仍然爆满,想必很受街坊邻里的青睐。我想啊,想这种靠口碑攒下一批批忠实粉丝,只管做事不搞噱头,十几年如一日默默营业的老店,怎么不算是传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