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如今汽车与互联网的融合已经成为趋势,戴雷相信,如果能有一个国家可以实现这种汽车互联网化,那一定会是在中国。
如果不看脸,你不会轻易察觉到跟你说话的是一个老外。
戴雷博士大概是笔者见过的最健谈的老外,全程我基本没说几句话,他一直在用流利的中文给我讲他在中国的故事。
很多人知道戴雷,是因为他在华晨宝马做营销高级副总裁,还有
2013
年,戴雷接任吕征宇成为新一任英菲尼迪中国事业总部总经理。在英菲尼迪,
2014
年他创造了“敢·爱”品牌概念,通过赞助《爸爸去哪儿》等带领英菲尼迪走上了巅峰。
如今他是一家名为
FMC
的初创企业的总裁兼联合创始人。
一
2016
年
4
月
27
日是戴雷在新公司
FMC
入职的第一天,他在微信朋友圈转了一张脱茧而出的彩色蝴蝶的油画图片,并配了一段长文。戴雷说“希望足够幸运的话,我们将会创造出一个在中国生根、在全球生长的高端品牌,向世界展现‘中国智造’的风采。为了这个一生一次的机遇,我和伙伴们将燃烧所有的才智和激情。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正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迈向全新的目标,迈向破蛹成蝶的那个未来。”
根据戴雷描述,
FMC
是一个创新平台,提供面向未来的个人出行解决方案,注册在香港,研发总部在南京,慕尼黑和硅谷的团队分别负责汽车设计、传动技术、无人驾驶技术及用户体验和用户界面的研发,并且将在南京进行生产。
2015
年底,传出戴雷的离职传闻,直到
2016
年
1
月
27
日,英菲尼迪宣布,东风英菲尼迪及英菲尼迪中国总经理戴雷博士已决定离开公司,寻求其他发展机会。我们终于相信,戴雷真的是想清楚了。
毫无疑问,从
2013
年
7
月到
2016
年
1
月接近
3
年的时间,戴雷在英菲尼迪的业绩是非常耀眼的。
英菲尼迪
2015
年在中国市场共销售
4.02
万辆新车,同比增长
33.8%
,成为当年中国豪华车市场增速最快的品牌。如果从戴雷加盟的
2013
年算起,英菲尼迪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三年内增长了
150%
,英菲尼迪打破了默默无闻的局面,加入了豪华车品牌的第二阵营。
戴雷是一个营销界的奇才。在英菲尼迪,他带领团队提出了“敢·爱”品牌理念,这让英菲尼迪的品牌形象逐渐清晰起来,至此,“最感性的豪华汽车品牌”和“敢于挑战”的形象深入人心,与此同时,英菲尼迪赞助了《爸爸去哪儿》、《极速前进》等一些品牌节目,获得了极大曝光度。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和销量增幅都绝对领先对手。
“如果不是有这次机会,我绝对会继续留在英菲尼迪。”
正如戴雷所说,“智能汽车”可能是一生只会出现一次的机会。“我们看到一些颠覆性的新技术将有可能完全改变这个行业:电动化、智能化、无人驾驶、共享经济,这几个全新的技术在同一个时间出现,给了创业公司巨大的机会。”
而这个机会在戴雷看来,只可能出现在中国和美国,只有中国跟美国有最前沿的互联网技术,而中国的市场规模、中国人对于新兴事物极高的接受度,又决定了中国是最适合创业的地方。
二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戴雷是德国人,也是中国通,熟悉戴雷的人都说他是一个非常绅士、谦逊的人,跟印象中傲慢的日耳曼人已经没有了太多联系。戴雷娶了一位中国太太,生了一对儿女,家人现住在香港。如今的他早就习惯了中国的生活,最喜欢吃烤鸭,喜欢在中国到处旅行,基本已经算是大半个中国人了。
聊到与中国的缘分,其实并不是从他进入南京大学才开始的。
喜欢上中国,源于戴雷小时候看过的一本书,他回忆说那本书是一个德国作家在上个世纪
20
年代写的,内容是一个德国小孩在中国的见闻。尽管已经记不清了细节,但就是这样一本神奇的书让不到十岁的他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很神奇,很棒,所以我心里一直保持这种好奇感。”于是戴雷开始买关于中文的学习材料,试着自学中文。
高中毕业,戴雷考入了家乡慕尼黑的
Ludwig Maximilians University (LMU)
学习,并获得数学专业学士学位,除此之外,他辅修了中文。毕业时,戴雷得到了一个来中国学习的奖学金,于是,
1998
年进入南京大学,专修中文课程。
南京大学期间,戴雷对中国的好奇心驱使着他开始游历中国。一年的时间,除了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他的足迹也留在了云南、四川、湖北、西藏。中国文化的多元让他惊叹不已,不过,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腾飞,和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也让他做了另外一个决定。
他希望自己能解读中国的经济,于是南京大学后,他又回到德国拿到了经济学博士学位。
之后的事情就像大家了解的一样:
2002
年,戴雷进入宝马,一呆就是十年,离职时他是华晨宝马营销副总裁;
2013
年
5
月,戴雷接任吕征宇成为新一任英菲尼迪中国事业总部总经理。
“中国的变化速度太快了,我觉得中国近
5
年的发展取得的成绩,欧洲或者美国需要
20
年才能完成。中国每天都在创新,这个速度让人难以想象。
2002
年,宝马中国的销量只有
3000
台左右,没有人相信有一天会有
10
万台的销量。如果当年有人提出这个数字,一定会被当成疯子。”戴雷说,“但如今宝马在中国的年销量已经超过了
50
万台。”
所以戴雷相信在中国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如今汽车与互联网的融合已经成为趋势,戴雷相信,如果能有一个国家可以实现这种汽车互联网化,那一定会是在中国。
三
“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包括无人驾驶还有共享经济,正在改变我们的用车模式。这几个趋势集中出现,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传统的车企不具备互联网的
DNA
,做互联网汽车,对他们来讲难度非常大。”但同时,戴雷认为“互联网人单纯觉得做汽车就跟做智能手机一样,只需要负责设计然后找代工也不对。汽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产品,事关安全,需要长期的研发过程。这方面的能力是传统车企的优势。”所以,他认为融合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互联网造车一定是传统和互联网两者的融合”,这也是创业公司的机会。
创业的想法源于戴雷在宝马的时候跟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密切关系。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是中国颇具影响力的商业领袖组织,
2006
年由
31
位中国商业领袖、经济学家和外交家发起成立。马云担任主席,里面包括了冯仑、柳传志等商业领袖。戴雷非常敬佩中国的这些企业家,当时在心里产生了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可以像他们一样创业。所以,当有这样的一个机会找到他的时候,戴雷欣然接受了。
FMC
的第一款车还非常神秘,没有任何资料,但戴雷透露,第一款车将定位中高端,希望做一个智能汽车领域的“宝马”。
(左戴雷、右毕福康)
于是,他们真的把宝马的高管毕福康挖了过来担任
CEO
,组成了“毕福康
+
戴雷”的组合。毕福康博士是机械工程学博士,在宝马集团总部工作
20
年,担任过底盘开发、传动系统开发及产品战略等方面的多个高级管理岗位,
2010
年起担任宝马集团新一代电动超级跑车
i8
项目总监,是全球电动汽车研发领域的一流专家。
“我跟毕福康之前认识但并不熟悉,我们都认为这是一个机会,造车是我们共同的梦想,不过有梦想还不够。”戴雷认为
FMC
真正想实现梦想还得有两个条件。
首先是很强的技术研发实力,然后是本土化能力。目前
FMC
团队大部分来自于宝马、特斯拉、奔驰、谷歌等众多国际企业。同时,
FMC
还在积极引入更多的中国技术人才,未来会在南京设立研发中心。
四
FMC
的车会是什么样子?
“它会是一辆品质比肩奔驰、宝马、奥迪还有特斯拉的电动车。我们最独特的地方是会做个全新的用户界面。未来,在这辆车里可以完全不需要手机,车会变成你的智能伙伴,它拥有很多功能,比如说导航、打电话、听音乐、停车这样的基础功能,除此之外还要加上很多新的功能和交互方式,汽车可以变成一个比智能手机更好用的移动智能终端。”谈到车,戴雷的话和手上的动作变得多了起来,显然他对这辆车有着很多的期待。
戴雷表示
FMC
核心理念是为人们提供愉悦的出行时光。他提供了一个数据,未来世界平均每人每天会有
90
分钟在车里,加起来全球所有人一天有
18
亿小时是在车里面度过的。如果用车体验可以改变,将非常有意义。智能化的科技,全新的车身结构,让电动车相比传统燃油车有了更多发挥空间,戴雷觉得
FMC
将会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让生活在车里面延续。
对于无人驾驶,戴雷认为虽然现在很多公司在研究无人驾驶,但要达到
level4
、
level5
的最高水平,需要汽车决策能力非常强,要深度学习很长时间,把错误率达到非常低的水平。技术上未来肯定会有突破,但现在看难度很高。
FMC
的第一款车会安装具备
level4
能力的自动驾驶传感器和计算平台,具体的应用还要看所投放市场的交通、法规等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