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第一电动汽车网
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官方微信,第一电动网专注建设中国最权威、最专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信息服务平台,第一电动网的宗旨是为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而竭尽所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九派新闻  ·  王化回应“SU7 ... ·  2 天前  
九派新闻  ·  王化回应“SU7 ... ·  2 天前  
玩车教授  ·  教授说车 | 开车上路这几个点要检查!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第一电动汽车网

未来汽车开发者 | FMC戴雷:破茧重生

第一电动汽车网  · 公众号  · 汽车  · 2017-07-12 12:17

正文


导读: 如今汽车与互联网的融合已经成为趋势,戴雷相信,如果能有一个国家可以实现这种汽车互联网化,那一定会是在中国。


如果不看脸,你不会轻易察觉到跟你说话的是一个老外。



戴雷博士大概是笔者见过的最健谈的老外,全程我基本没说几句话,他一直在用流利的中文给我讲他在中国的故事。

很多人知道戴雷,是因为他在华晨宝马做营销高级副总裁,还有 2013 年,戴雷接任吕征宇成为新一任英菲尼迪中国事业总部总经理。在英菲尼迪, 2014 年他创造了“敢·爱”品牌概念,通过赞助《爸爸去哪儿》等带领英菲尼迪走上了巅峰。

如今他是一家名为 FMC 的初创企业的总裁兼联合创始人。





2016 4 27 日是戴雷在新公司 FMC 入职的第一天,他在微信朋友圈转了一张脱茧而出的彩色蝴蝶的油画图片,并配了一段长文。戴雷说“希望足够幸运的话,我们将会创造出一个在中国生根、在全球生长的高端品牌,向世界展现‘中国智造’的风采。为了这个一生一次的机遇,我和伙伴们将燃烧所有的才智和激情。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正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迈向全新的目标,迈向破蛹成蝶的那个未来。”

根据戴雷描述, FMC 是一个创新平台,提供面向未来的个人出行解决方案,注册在香港,研发总部在南京,慕尼黑和硅谷的团队分别负责汽车设计、传动技术、无人驾驶技术及用户体验和用户界面的研发,并且将在南京进行生产。

2015 年底,传出戴雷的离职传闻,直到 2016 1 27 日,英菲尼迪宣布,东风英菲尼迪及英菲尼迪中国总经理戴雷博士已决定离开公司,寻求其他发展机会。我们终于相信,戴雷真的是想清楚了。

毫无疑问,从 2013 7 月到 2016 1 月接近 3 年的时间,戴雷在英菲尼迪的业绩是非常耀眼的。

英菲尼迪 2015 年在中国市场共销售 4.02 万辆新车,同比增长 33.8% ,成为当年中国豪华车市场增速最快的品牌。如果从戴雷加盟的 2013 年算起,英菲尼迪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三年内增长了 150% ,英菲尼迪打破了默默无闻的局面,加入了豪华车品牌的第二阵营。



戴雷是一个营销界的奇才。在英菲尼迪,他带领团队提出了“敢·爱”品牌理念,这让英菲尼迪的品牌形象逐渐清晰起来,至此,“最感性的豪华汽车品牌”和“敢于挑战”的形象深入人心,与此同时,英菲尼迪赞助了《爸爸去哪儿》、《极速前进》等一些品牌节目,获得了极大曝光度。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和销量增幅都绝对领先对手。

“如果不是有这次机会,我绝对会继续留在英菲尼迪。” 正如戴雷所说,“智能汽车”可能是一生只会出现一次的机会。“我们看到一些颠覆性的新技术将有可能完全改变这个行业:电动化、智能化、无人驾驶、共享经济,这几个全新的技术在同一个时间出现,给了创业公司巨大的机会。”

而这个机会在戴雷看来,只可能出现在中国和美国,只有中国跟美国有最前沿的互联网技术,而中国的市场规模、中国人对于新兴事物极高的接受度,又决定了中国是最适合创业的地方。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戴雷是德国人,也是中国通,熟悉戴雷的人都说他是一个非常绅士、谦逊的人,跟印象中傲慢的日耳曼人已经没有了太多联系。戴雷娶了一位中国太太,生了一对儿女,家人现住在香港。如今的他早就习惯了中国的生活,最喜欢吃烤鸭,喜欢在中国到处旅行,基本已经算是大半个中国人了。

聊到与中国的缘分,其实并不是从他进入南京大学才开始的。

喜欢上中国,源于戴雷小时候看过的一本书,他回忆说那本书是一个德国作家在上个世纪 20 年代写的,内容是一个德国小孩在中国的见闻。尽管已经记不清了细节,但就是这样一本神奇的书让不到十岁的他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很神奇,很棒,所以我心里一直保持这种好奇感。”于是戴雷开始买关于中文的学习材料,试着自学中文。

高中毕业,戴雷考入了家乡慕尼黑的 Ludwig Maximilians University (LMU) 学习,并获得数学专业学士学位,除此之外,他辅修了中文。毕业时,戴雷得到了一个来中国学习的奖学金,于是, 1998 年进入南京大学,专修中文课程。

南京大学期间,戴雷对中国的好奇心驱使着他开始游历中国。一年的时间,除了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他的足迹也留在了云南、四川、湖北、西藏。中国文化的多元让他惊叹不已,不过,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腾飞,和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也让他做了另外一个决定。

他希望自己能解读中国的经济,于是南京大学后,他又回到德国拿到了经济学博士学位。

之后的事情就像大家了解的一样: 2002 年,戴雷进入宝马,一呆就是十年,离职时他是华晨宝马营销副总裁; 2013 5 月,戴雷接任吕征宇成为新一任英菲尼迪中国事业总部总经理。

“中国的变化速度太快了,我觉得中国近 5 年的发展取得的成绩,欧洲或者美国需要 20 年才能完成。中国每天都在创新,这个速度让人难以想象。 2002 年,宝马中国的销量只有 3000 台左右,没有人相信有一天会有 10 万台的销量。如果当年有人提出这个数字,一定会被当成疯子。”戴雷说,“但如今宝马在中国的年销量已经超过了 50 万台。”

所以戴雷相信在中国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如今汽车与互联网的融合已经成为趋势,戴雷相信,如果能有一个国家可以实现这种汽车互联网化,那一定会是在中国。

“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包括无人驾驶还有共享经济,正在改变我们的用车模式。这几个趋势集中出现,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传统的车企不具备互联网的 DNA ,做互联网汽车,对他们来讲难度非常大。”但同时,戴雷认为“互联网人单纯觉得做汽车就跟做智能手机一样,只需要负责设计然后找代工也不对。汽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产品,事关安全,需要长期的研发过程。这方面的能力是传统车企的优势。”所以,他认为融合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互联网造车一定是传统和互联网两者的融合”,这也是创业公司的机会。

创业的想法源于戴雷在宝马的时候跟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密切关系。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是中国颇具影响力的商业领袖组织, 2006 年由 31 位中国商业领袖、经济学家和外交家发起成立。马云担任主席,里面包括了冯仑、柳传志等商业领袖。戴雷非常敬佩中国的这些企业家,当时在心里产生了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可以像他们一样创业。所以,当有这样的一个机会找到他的时候,戴雷欣然接受了。

FMC 的第一款车还非常神秘,没有任何资料,但戴雷透露,第一款车将定位中高端,希望做一个智能汽车领域的“宝马”。


(左戴雷、右毕福康)


于是,他们真的把宝马的高管毕福康挖了过来担任 CEO ,组成了“毕福康 + 戴雷”的组合。毕福康博士是机械工程学博士,在宝马集团总部工作 20 年,担任过底盘开发、传动系统开发及产品战略等方面的多个高级管理岗位, 2010 年起担任宝马集团新一代电动超级跑车 i8 项目总监,是全球电动汽车研发领域的一流专家。

“我跟毕福康之前认识但并不熟悉,我们都认为这是一个机会,造车是我们共同的梦想,不过有梦想还不够。”戴雷认为 FMC 真正想实现梦想还得有两个条件。

首先是很强的技术研发实力,然后是本土化能力。目前 FMC 团队大部分来自于宝马、特斯拉、奔驰、谷歌等众多国际企业。同时, FMC 还在积极引入更多的中国技术人才,未来会在南京设立研发中心。

FMC 的车会是什么样子?

“它会是一辆品质比肩奔驰、宝马、奥迪还有特斯拉的电动车。我们最独特的地方是会做个全新的用户界面。未来,在这辆车里可以完全不需要手机,车会变成你的智能伙伴,它拥有很多功能,比如说导航、打电话、听音乐、停车这样的基础功能,除此之外还要加上很多新的功能和交互方式,汽车可以变成一个比智能手机更好用的移动智能终端。”谈到车,戴雷的话和手上的动作变得多了起来,显然他对这辆车有着很多的期待。

戴雷表示 FMC 核心理念是为人们提供愉悦的出行时光。他提供了一个数据,未来世界平均每人每天会有 90 分钟在车里,加起来全球所有人一天有 18 亿小时是在车里面度过的。如果用车体验可以改变,将非常有意义。智能化的科技,全新的车身结构,让电动车相比传统燃油车有了更多发挥空间,戴雷觉得 FMC 将会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让生活在车里面延续。

对于无人驾驶,戴雷认为虽然现在很多公司在研究无人驾驶,但要达到 level4 level5 的最高水平,需要汽车决策能力非常强,要深度学习很长时间,把错误率达到非常低的水平。技术上未来肯定会有突破,但现在看难度很高。 FMC 的第一款车会安装具备 level4 能力的自动驾驶传感器和计算平台,具体的应用还要看所投放市场的交通、法规等实际情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