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居民小区
82岁的
马明山(化名)老人
面对上门帮忙清理杂物的
物业和社区工作人员
经常回复:
“你们不用管,我肯定没事儿
,
出了事儿,我负责。
”
2月10日下午4时许,北京市某一住宅小区一楼住户家中发生火灾,造成一名82岁老人死亡。经调查,起火原因初步认定为该老人使用角磨机切割物品产生的火星引燃周边可燃物所致,而在门外收拾杂物的老人自行灭火未果后,并未第一时间逃离,而是返回了家中,现场的大量可燃物堆积,更是让悲剧无法挽回……
除了致命的拾荒囤物习惯,记者发现,老人在火灾发生前后的多个操作都极为错误,值得大家警醒。
仅两三分钟火势迅速蔓延
逃生无门
画面显示,2月10日下午4点11分,一名老人在家中使用角磨机切割物品,产生的火星引燃了周边的可燃物,并伴有黑烟。十几分钟后,现场开始出现明火,在门外收拾杂物的老人并未第一时间报警逃离,而是上前灭火未果后,返回了家中。冬春季天干物燥,仅仅两三分钟的时间,掉落在地上的残火在当天风力作用下立刻引燃,火势迅速蔓延,唯一的一处入户门全部被大火封堵。
下午4点35分接到报警后,消防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同步开展灭火、破拆和救人行动。10分钟后,火被扑灭,但依然造成了该名老人死亡。参与灭火救援行动的赵宇回忆道:我们在里屋发现了被困人员,老人被埋压撒落的堆物下,都是衣物、纸壳、易拉罐瓶子等各种各样的可燃物。
消防人员在救援过程中发现,老人家中堆放了大量可燃杂物,两名被困人员位于房屋北侧,这里原本有一个单元楼内的入户门可供逃生,但老人却早就用洗衣机和堆积的杂物将这扇门封堵。
市消防救援总队救援人员赵宇表示,事发门口两侧堆放大量的物品,基本只留了大概80厘米的过道,其余的地方全都是堆的垃圾杂物,比人都高,所以他几乎没有可能逃生。
老人长期囤积废弃物
劝导沟通全不听
事发后,记者走访了火灾现场,起火房屋目前已经搭起围挡。周边邻居介绍,这位老人常年有捡拾存放废弃物的习惯,从执法部门,到社区物业再到邻里街坊,无论大家如何劝说,老人都不肯将这些“宝贝”丢弃,把这条“生命通道”腾出来。记者走访了事故现场,老人居住在一层,房屋面积近60平方米。为方便出入,他在一楼阳台处加开了一道大门。
由于行动不便,社区为他修建了一条坡道供其轮椅出入,但坡道两侧却也被他堆满了捡来的杂物。邻居曾经劝说老人不要捡垃圾囤放了,有火灾隐患,但老人坚称:“着不了。”
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由于老人年纪较大,身患疾病,他们每周都会联合属地防火监督员上门劝导,并且帮助老人清理家中杂物。没过多久,他便开始以各种理由拒绝与工作人员沟通,也常常与邻居发生口角。随着杂物越来越多,周边的居民十分困扰,二楼邻居更是经常抱怨夏季来临时老人堆积的垃圾令楼道里气味难闻。
社区党支部书记庞娅娜无奈地回忆道:“他自己也承认,说不捡就难受,觉得这是一种浪费,老人这个观念转变不过来……”
“去年一年我们就清了他20多次,老人就是一个劲地说不用管我,肯定没事,出了事我负责等话。
脾气一上来,谁劝跟谁急……”而悲剧发生后,老人在事故中失去了生命,所在楼的其他住户外墙、玻璃、空调也不同程度地遭到损毁。
“据我们了解,老两口有退休金,经济上没有困难,他们自己也说,看见废品不捡心里就难受,觉得是浪费。”
庞娅娜说,社区也找过废品收购人员上门或者“以物换物”,“置换时即便我们给的东西价值更大,老人也经常中途反悔,他们要自己卖。”
2月11日-12日两天,消防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两天的火灾隐患 “大扫除”行动。其中,朝阳区发现并整改火灾隐患数量2575处,清理可燃杂物180吨。延庆区累积排查整改老旧线路、堆积杂物等隐患17处,为辖区孤寡老人发放消防物资50余件。石景山区将行动重点向“捡拾垃圾堆积室内”的人员聚焦,共整改堵塞、占用“两个通道”问题65处。西城区发现并整改隐患410处,清理可燃杂物150余吨。消防部门在此提示广大市民朋友,遇到火情后第一时间报警,切莫返回火场,同时房前屋后、走廊通道的可燃物要及时清理,敞开“生命通道”。
来源:北京晚报、北京新闻